2020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二)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ma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黄友芹,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真题回放
  学校有规定,不容许吃零食。同学三人去教师办公室送作业,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有巧克力,老师说:“你们拿去吃吧!”一个同学说:“我不吃,我来这里看看分数。”另一个同学说:“我饿了。”吃了零食。你是三个学生之一,你看到这一幕,有什么想法?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實的校名、人名。
  命题透视
  本题在2020年江苏各市的中考作文题中,属于“麻辣型”,思辨要求高。但与此同时,它留给考生的空间也很大,立意角度多元。
  1.审清题目。
  首先,从形式上看,本题类似于高考命题中的“供料作文”,通常情况下,宜写成议论文。这道题又比单纯的供料作文多了真实的情境,因为“有我在场”。它的任务驱动有情境化特点:写作的情境明确、话题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明确;并且,“去教师办公室送作业”是所有考生在现实中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处于情境现场,就要求其在写作时将自己放到命题人设计的这一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所给材料中探究信息,透过材料看出材料背后的东西——“规则面前如何选择”,提炼出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观点。审题一定要放眼整体,切忌断章取义。
  2.选好角度。
  角度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同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供料作文的角度选择是要讲究原则和技巧的。一般来说,一则材料有时会有多个角度,区分不同角度的规律大体是:材料中有几类人或事物,就有几个角度;站在不同的人或事物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本材料中,主要的对象有:学校的规定、让学生吃巧克力的老师、不吃巧克力的同学、吃巧克力的同学。其中,“学校规定”是这则材料的大前提、总原则,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不能游离于这一点之外。从“老师的表现”角度出发,可以谈谈“有时,规则与制度之外可以有一定的柔软地带”;从两名同学对待巧克力的不同态度的角度出发,则可以谈谈“规则面前如何选择”。这则材料还有一个隐含的角度:老师、同学一、同学二都已有表现,那么,“我”是赞同其中的某一个同学呢,还是另有想法?可以从这个引申的角度,谈谈获得的新的启发。如此发散思维,才能开阔思路。
  3.规范创作。
  本题的写作指令具体明确,“你有什么想法”即写作者对此事所持的态度、观点和评价,要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同时,这也暗示了文体的要求。命题者借助这个生活化的事件、具体的交际语境作为写作资源,引导考生的写作方向——写议论文,不要写记叙文。要做到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要把议论文写成议论文,而不能写成“四不像”。
  迷津指点
  思路一:敬畏规则,严守底线。
  可以从“不吃巧克力的同学”的角度出发,写人生需要敬畏规则、坚守规则。英国道德学家斯迈尔斯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规则让社会有序,让行止有度。人生路上难免遇到种种诱惑,要定住心神,约束自己,遵循规则。这样,也许会暂时吃一点亏,但长远看,必将引领我们走向人生的成功。
  思路二:在敬畏规则、严守底线的前提下,有温度地执行规则。
  可以从“老师明明知道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学生吃零食,却让进办公室的同学吃巧克力”的角度谈谈“有时,执行规则时,在不触碰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可以多一点温情”。诚然,现实生活中,法律和法规确实是坚硬而不可触碰的,因为如果它们不够坚硬,世间众生便会无所拘束而导致祸患丛生。然而,生活中也确实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有“硬”,硬的是规则,软的是温情。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多一些温暖而更加美好。
  思路三:在敬畏规则、严守底线的前提下,注意规则与礼节之间的调和。
  规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积极导向”,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吃巧克力的同学”的角度谈谈“在确有需要的前提下吃巧克力”的合理性与意义。白居易在《策林·立制度》中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我们的社会先有制度,后有仁圣,因为有了制度,且人们规范执行制度,才会有仁圣辈出,制度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老师给了你巧克力,如果你真的饿了,不要拘泥于外在的束缚,接受这样的温暖与美意吧,吃前洗干净手,吃后垃圾入桶,真正“体现制度的意义”。
  此外,这道题的写作要关注材料最后的一个限定:“你看到这一幕,有什么想法?”不能误以为要续写,就接着往下“写一个故事”。更不能“另起炉灶”,写出一个小说之类的虚构文本。这些不完全符合材料指向的作文,都很有可能被判成“基本切题”作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夏顾弋
  前几天,我和两个同学去办公室送作业。老师给了我们一块巧克力,我和小A拒绝了,小B却欣然接受,理由是他饿了。既然学校明确规定禁止吃零食,难道规则不该严格遵守吗?
  遵守规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灌注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中。早在几千年前,《孟子》中就提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观点。如果没有及时的封城指令,没有规则意识的约束,新冠疫情也不会如此成功地被控制住,我们也无法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遵守规则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周总理有一次去北戴河,工作人员给图书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接电话的员工却以图书概不外借为由拒绝了,周总理只得自己冒雨赶往图书馆看书。员工见到周总理,很是惊讶:“如果早说是您,我就亲手把书送去了。”周总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无论是谁,都要遵守规矩呀。”遵守规则,体现了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毫不夸张地说,能否遵守规则,也预示着一个人是否能成大事。纵观世界,古往今来,又有哪个藐视规则的人成功了呢?   遵守规则并非不知变通。哥伦布因发现美洲大陆而出名。一场宴会上,一名贵族问他:“您能做出如此大的成就,因为您生来就是天才吗?”哥伦布摇了摇头,问道:“你能让鸡蛋立在桌子上吗?”周围的人都开始尝试,却没有一个成功。只见哥伦布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地在桌上一磕,“啪”的一声,鸡蛋立在了桌上。面对众人惊异的目光,哥伦布淡淡地说:“我只是突破了常规罢了。”
  不被规则所束缚,而在规则之内挥洒自如,方能创造出新篇章。
  在现代社会,总有人自认为高于规则,却不知,藐视规则的同时,规则也会像蛛丝一样,将他越缠越紧;反之,如果一个人将遵守规则当作生活方式,他就会在规则中如鱼得水,“获得真正的自由”。规则从来不是骇人的“猛兽”,遵守规则,你就会更从容地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所供材料,并用一个反问句,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统领全文的写作。开门见山,直接立论。
  指出规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提出第一个分论点:遵守规则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举例论证,论据典型,强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提出第二个分证点:遵守规则并非不知变通。举了哥伦布的例子,对“变通”加以佐证。这样,增强了论证的力量,使论证更加全面。
  总结全文,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规则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首尾圆合,完整严谨,浑然一体,表达有力。
  综合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据信手拈来,内容充实。所选择的论据恰切精致,成功地构建起支撑观点的“梁柱”。周总理的严守规则、哥伦布的变通规则,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准确凝练,正反对比说理使文章闪烁着理性的光彩。
  从一块巧克力说开去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储瑞楷
  和同学去办公室送作业,老师给我们吃巧克力,一名同学因为学校有不许吃零食的规定而谢绝了老师,另一名同学却说“饿了”,接受了。
  不吃,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自己随性的克制;吃,也许真的是因为肚子饿了,又或许是不想拒绝老师的一片心意。不管怎么做,都是人之常情。学校不允许吃零食,这一规定是出于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考虑,但有时,也应当人本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制度的作用在于价值观念的积极导向,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束缚。
  所谓制度,从狭义上来讲,便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本应该是人们发自内心一致认同的规则,有些,却在而今渐渐变得形式化、表面化。
  制度对人在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制度能从价值观念上正确地对人们进行引导。规定骑电动车时必须戴头盔,有些地方政府从交通安全层面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强化了安全意识,维护了交通秩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而有些城市,只是出台了戴头盔的规定,不去强调戴头盔的重要性和不戴头盔的危害性,单纯强调“必须戴头盔,否则罚款”。殊不知,这样治标不治本,会遗留下许多问题。这便是有没有价值观念引导的区别。
  虽然,有时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规的问题,但当前,惩罚措施仍然是保证制度施行的重要手段。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定的惩罚是不可或缺的。不少人在受到惩罚后,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制度的态度从害怕演变成了敬畏,从此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种手段,只是外在的约束。
  当前,因藐视规则而引发的违规现象频频发生。君不见,破坏景区文物、毁坏景区环境的事件层出不穷,诸多的新闻报道仍然抑制不住一些游客的好奇和私心,依然有人想尽办法做出一些满足自我、损坏文物的行为;君不见,红绿灯路口,有交警时秩序井然,一旦无人看管,便总能看见违章行为的发生。正是因为缺乏最重要的内在价值的引导,这类事件才会不断发生。
  白居易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制度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积极导向。老师给了你巧克力,如果你真的饿了,不要拘泥于外在的束缚,接受吧,吃前洗干净手,吃后垃圾入桶,真正体现制度的意义。
  简要概述所供材料,以此作为论述的“本”。
  辩证分析材料中人物的表现,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制度的作用在于价值观念的积极导向,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束缚。
  以凝练的语言阐释论题。
  结合当前社会实例,分析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指出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价值观念引导”。
  指出惩处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又是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施行的重要方式。引用孟子的话,证明惩处存在的意义,指出其不可或缺。
  联系“当前社会很多场合惩处不足以威慑、不足以惩前毖后的现象”,再次点明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最重要的内在价值的引导”。
  明晰制度中最核心的东西,回到所供材料,首尾圆合。语言幽默流畅,妙趣横生。
  综合点评
  小作者辩证分析所供材料中的人物表现,提出本文的论题——“制度”,亮出自己的观点——“制度的作用在于价值观念的积极导向,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束缚”。紧接着,采用纵式结构,层层深入,指出正确的制度能对人们进行引导,但如不进行价值观引导,便不能使执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惩处,也远不足以“毖后”。最后,首尾圆合,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文堪称一篇认识深刻的议论文。
  一场巧克力的“考验”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朱宸睿
  学校里明确规定,不允许吃零食。同学三人去教师办公室送作业,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有巧克力,老師说:“你们拿去吃吧!”一个同学说:“我不吃,我来这里看看分数。”另一个同学说:“我饿了。”吃了零食。这两个同学的做法,我觉得各有可取之处。
  第一个同学的态度,体现的是在严守学校规则的前提下,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眼中除了目标再无他物的专注。梁启超曾说:“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一个人做事情,只有专注投入,才会带来乐趣。鲁迅为了专注夜读,想到了“嚼辣椒”驱寒法,一边嚼辣椒,一边捧书夜读。试问,如果鲁迅没有这么专注于读书,那他会成为一代名家吗?他的观念能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吗?答案是否定的。唯有专注,才能帮助我们将全身的力气集于一点,打通障碍。   第二个同学体现的,是一种率真和随性。我们的世界不是完全由直线和方框组成的,还有柔和的曲线和圆。在他的眼里,不必活得那么刻板,适当的“从心所欲”,才能让生活更快乐。《恶棍天使》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查小刀”,起先按部就班地走着一条“直路”,从来都不肯换一条弯弯的路,但最后打破约束,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这名同学与“查小刀”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在平淡的生活之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不可否认,学校的规定是严明的,它用来保障我们的安全与健康。但是,请试想一下,学生在校时间长达8小时,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后大脑疲倦了,这时,一块小小的巧克力,就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慰藉。只不过,这种随性切勿过头,过头了就是任性与妄为。校规的存在就是起着规范与调节作用的。日前,某地一同学因在校抢同学东西吃不幸被噎死,这就是任性的后果。不毫无节制地吃零食,不与同学肆意争抢零食,都是学生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那些太过任性、太过随意的行为,往往容易酿成大祸。
  由此,在随性和任性间,一定要有规则,要把握“度”。“度”的拿捏取决于人本身。一句话,我们既应该尊重规则、严守规则,但也不必囿于规则、画地为牢。
  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供料作文的写作,所提供的素材不必全文援引。
  由第一个同学的做法,阐述第一个观点:严守规则的前提下,做事要专注,目标要专一。从小作者所列举的例子来看,他侧重论述的是后者,即专注。
  由第二个同学引出第二个观点,生活中可适当打破约束,多一点率真与随性。
  探讨校规的合理性,既肯定其规范与约束作用,也指出在执行之时存在的融通可能。校规必须遵守,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守。
  总结全文,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综合点评
  全文采用横式结构,在对同学一、同学二的做法加以探讨后,再剖析校规的合理性,最后综合归纳,得出结论。文章的语言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名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电影人物的例子又增强了辩证的趣味性。全文的说理中,融入了小作者作为中学生的较为深切的感受,阐述真诚感人。
  敬畏规则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黄友芹
  不准吃零食的校规当前,应如何对待老师让吃巧克力?我赞同第二位同学的态度:要敬畏规则。今日能谨遵校规,明天方能严守国法。
  2020年3月,澳籍华人女子返京后不按规定在家隔离,不戴口罩就出门跑步。面对社区人员和警方的苦心劝诫,她嚣张跋扈,我行我素。事发不到24小时,其供职的公司即发声明将其辞退。生活中,淡薄规则者屡见不鲜,他们最终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可见,敬畏规则、严守底线,是何等重要。
  敬畏规则,社会才有秩序。《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在这一点上,国土面积较小的日本、韩国的交通值得借鉴:道路并不宽敞,但秩序井然,城市非常安静规整。“花园城市”新加坡更是令人惊奇,公民严格遵守法律的程度堪称“全球第一”。政府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能随时接受鲜活的普法教育,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想来,新加坡能成为经济发达、文明和諧的幸福国度,与之不无关系。
  敬畏规则,方能守住底线。子曰:“君子本性,在乎敬畏。”规则是一面“镜子”,以之为鉴,方能“洞悉自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心存自律、坚守原则,不能怀丝毫侥幸。2020年9月,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上发布贪官申屠成松的忏悔视频。申屠成松说:“我忘记了作为公职人员应守的规则,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究其原因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缺乏纪律意识、法律意识……”他原本也是一个勤勉为民的好干部,可是,面对亲情,他放松警惕、感情用事,把党纪抛诸脑后;面对诱惑,他半推半就、铤而走险,置国法于枉然。最终他严重违纪,让自己38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凡事皆有规则,行事须依规则。大到国法,小到校规,所有合理的规则都必须遵守;无论是首脑、政要,还是名流、巨贾,抑或平凡世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须遵守规则;群处之时,固当严守,自处之际,亦要慎独;奋斗打拼时铭记规则,功成名就后更须扎紧规则的“篱笆”。藐视规则猛于虎,肆意妄为危害多。古往今来,规则为立身之根、强国之本:欲成大事者必敬规则,欲治强国者必严规则。
  当然,规则与人情并非水火不容,“敬畏”不等于“死守”。有时,我们也需要用悲悯充实内涵,让规则多一点善意与温度。譬如城管执法,既要确保规则“刚性约束的底线”,又要在面对弱势商贩时“柔性执法”,让坚硬的规章彰显温情和体恤,让权威的力度与人性的温度完美相融。因为,文明是规则最清晰的刻度,治理才是规则的最终目的。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挑衅规则,宇宙中自有力量去惩戒。规则不是苛刻的束缚,而是生命强有力的保护。我们唯有敬畏规则、行止有度,才能更好地把控不确定的人生,获得真正的自由,为向善向美的社会贡献力量。
  新题练笔
  1.不久前,在某火车站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乘坐的车马上就要开了,但是排队取票的队伍依旧望不见头,无奈之下,她走到队伍前面,跟排在第一位的小伙子说:“可以让我先取吗?我的车要开了!”如果你是这位小伙子,你怎么办?请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④书写工整规范。
  2.网红李子柒的视频,大多展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日常的一箪食一瓢饮。有网友认为其赏心悦目,真实地表现了中式生活之美;也有网友说,那只不过是精心演绎、带动流量罢了,是互联网变现最快的途径;更有网友揪出李子柒成名后重利忘义,所“带”货品质量有问题。作为网友之一的你,有什么想法?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④书写工整规范。
其他文献
对于生态文学这个话题,我踌躇了很久,百般思索的结果是,只能够以一个门外汉的姿态来谈一谈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之所以要专门谈论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时代已经大热的生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现代化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命题。无论如何,在基本生存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前现代,人们哪里会有闲暇的心态去关注什么生态问题,更遑论文学生态或生态文学。也因此,对于那种动辄便要把生态的观念上
期刊
秋天的河滩  城外的河边有一片鹅卵石和沙粒的河滩  春天山洪涨起来时被泡在水里  秋冬河水消退,就落出它的苍白的身躯  像一条巨大的白鲢  涸死在水边,到城里讀书那年  我和同乡相约到那里秋游,有人告诉我  那里曾是一个刑场,每年秋决时候  河滩上都是看热闹的人  我们到达那里正是正午,芦苇已白了头  河滩静得让人心慌,沙石间  偶尔长出几丛草,开出几朵不知名的花  天空偶尔也有黄鹂在啁啾  阳光
期刊
叶立文,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史铁生评传》等多部专著。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屈原文艺奖等多种奖励。   在我们与日俱增的现代性忧思里,保护生态、重返自然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但将生态危机简单归咎为发展主义的陷阱,试图以决绝的姿态
期刊
名师简介:李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刘必锋,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现任教于江苏省滨海县通榆中学。  真题回放  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采用口语化表述,简洁明了,减少了考生的审题障碍,让考生可以更
期刊
对于生态文学的倡导者而言,有一个难题似乎不可回避,即,提倡生态文学,某种程度上就会导致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两者之间颇难调和。我们的文学写作,似乎也陷入了这样的两难之中。比如阿来,他的《机村史诗》就最为典型。现代工业文明(在小说中是以汉族文明的形式呈现)往往以大机器和电力的形式进入乡村,乡村秩序、生态和心态,都在这种强行闯入中遭到冲击,趋于瓦解,阿来的小说表达了这种冲击下“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期刊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1日~2021年4月1日住院治疗的9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血压、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
技法指点rn修改润色,是写作的最后一关.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润色这一环节的重要性.rn首先,同学们要学会修
期刊
一   我没有想到,太阳,会变成一面金鼓。   我久久难忘的是,年少时,一次才踏上汾河岸边,一阵鼓声简直从天上擂来的,马上震慑了我。鼓手们穿飞龙图案的民族传统服装,清一色扎杏黄头巾,尤其头上的红绒球,在俨然蓄积了一世的激情下,上下摆动,煞是引人注目。   大气浑厚的鼓点中,我踮起脚尖,完全沉浸交织一片的风涛声中了,一股新异的力量,注入周身每一寸骨髓。天上高悬的金鼓,击穿河心,寰宇正展示无法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