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关键词:主题确定课;问题情境;探究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的主题内容,巧设问题情境;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笔者结合课例,从“利用实物、典型案例、游戏和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四个方面阐述主题确定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情况。
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通过对实物观察,迅速掌握要研究的活动主题涉及的对象特点。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暗示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触摸、比较等体验活动,便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在《钱币的图案知多少》这个主题确立中,笔者把不同版本、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比较,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并提出:“为什么每张人民币上的图案都不一样?”“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什么涵义?”“每套的人民币的面值为什么会不同?”“人民币的图案与时代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笔者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观察、体验的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又快又准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利用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有些孩子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课外书、文具,而大多数孩子则把零花钱用在买零食、玩具、玩游戏等方面。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意识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十分重要。于是,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前搜集了一个零花钱使用不当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案例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这样使用零花钱有什么危害?问题一出,学生叽叽喳喳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很多同学都明白了如果零花钱处理不当,会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沉迷电子游戏、无心上学等。但该怎样使用零花钱,自己又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问题,学生开始躲躲闪闪,有的说把零花钱拿去买书、买笔;有的说存到储蓄罐里;还有的说拿去买零食、买衣服等。虽然,后来同学们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但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自觉执行和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笔者出示了父母辛苦工作挣钱养家的事例,学生突然意識到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重要性,然后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后确定《我的零花钱我做主》的活动主题。
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关于情境创设,德国一位学者这样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早已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犹如把15克盐溶于汤中。在《认识阳光》这一主题确立课时,笔者让学生在阳光下玩影子游戏,学生你追我转,玩得不亦乐乎。十分钟后笔者问他们刚才玩游戏的感受。他们情绪高涨地说:“影子的游戏很好玩!”“我的影子很特别!”“阳光真神奇!”学生的回答皆能围绕着与阳光有关的话题在交流,一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切入主题。
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前,教师利用视频和图片,把不能再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形象、色彩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对身边的许多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而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为契合广州市“垃圾分类”项目推进活动,课前,笔者搜集了身边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上课时,先播放了一组环境清幽、建筑林立的广州图片,学生陶醉于美丽而繁华的广州情境之中,突然画面转入垃圾满地的街道、肮脏的河涌,学生发出阵阵惊呼声:“怎么会这样啊?”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真切感受到美好的居住环境遭破坏是多么令人痛心。他们纷纷提出:“美丽的广州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政府怎可以允许这样的状况存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广州的现状吗?”。这时,笔者再播报广州垃圾围城的新闻和广州市将推行垃圾分类的消息,学生立刻围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从大广州到自己家庭、校园和社区的环境问题,提出多个颇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正是教师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准确切入《身边的垃圾情况调查》的主题探究活动。
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改进,创设情境的方法还会不断增多,笔者也会继续针对不同主题内容创设更多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梅英.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有价值的情境的三要素[J].新课程(中),2011(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马务小学)
关键词:主题确定课;问题情境;探究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的主题内容,巧设问题情境;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笔者结合课例,从“利用实物、典型案例、游戏和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四个方面阐述主题确定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情况。
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通过对实物观察,迅速掌握要研究的活动主题涉及的对象特点。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暗示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触摸、比较等体验活动,便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在《钱币的图案知多少》这个主题确立中,笔者把不同版本、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比较,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并提出:“为什么每张人民币上的图案都不一样?”“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什么涵义?”“每套的人民币的面值为什么会不同?”“人民币的图案与时代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笔者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观察、体验的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又快又准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利用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有些孩子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课外书、文具,而大多数孩子则把零花钱用在买零食、玩具、玩游戏等方面。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意识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十分重要。于是,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前搜集了一个零花钱使用不当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案例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这样使用零花钱有什么危害?问题一出,学生叽叽喳喳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很多同学都明白了如果零花钱处理不当,会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沉迷电子游戏、无心上学等。但该怎样使用零花钱,自己又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问题,学生开始躲躲闪闪,有的说把零花钱拿去买书、买笔;有的说存到储蓄罐里;还有的说拿去买零食、买衣服等。虽然,后来同学们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但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自觉执行和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笔者出示了父母辛苦工作挣钱养家的事例,学生突然意識到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重要性,然后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后确定《我的零花钱我做主》的活动主题。
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关于情境创设,德国一位学者这样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早已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犹如把15克盐溶于汤中。在《认识阳光》这一主题确立课时,笔者让学生在阳光下玩影子游戏,学生你追我转,玩得不亦乐乎。十分钟后笔者问他们刚才玩游戏的感受。他们情绪高涨地说:“影子的游戏很好玩!”“我的影子很特别!”“阳光真神奇!”学生的回答皆能围绕着与阳光有关的话题在交流,一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切入主题。
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前,教师利用视频和图片,把不能再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形象、色彩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对身边的许多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而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为契合广州市“垃圾分类”项目推进活动,课前,笔者搜集了身边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上课时,先播放了一组环境清幽、建筑林立的广州图片,学生陶醉于美丽而繁华的广州情境之中,突然画面转入垃圾满地的街道、肮脏的河涌,学生发出阵阵惊呼声:“怎么会这样啊?”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真切感受到美好的居住环境遭破坏是多么令人痛心。他们纷纷提出:“美丽的广州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政府怎可以允许这样的状况存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广州的现状吗?”。这时,笔者再播报广州垃圾围城的新闻和广州市将推行垃圾分类的消息,学生立刻围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从大广州到自己家庭、校园和社区的环境问题,提出多个颇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正是教师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准确切入《身边的垃圾情况调查》的主题探究活动。
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改进,创设情境的方法还会不断增多,笔者也会继续针对不同主题内容创设更多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梅英.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有价值的情境的三要素[J].新课程(中),2011(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马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