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成性资源,提高瞬间把握资源的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发现活动中有很多生成性资源,有些很有价值,但它们可遇而不可求;有些让老师很头疼,不知道该利用还是不该利用;有些突如其来的事件,让老师手足无措……。在这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敏锐捕捉这些资源?如何才能迅速判断哪些资源是有效资源?判断后又该如何巧妙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从幼儿的一日活动入手,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足够的创造性的教学智慧,理智对待突发的生成资源,灵活地调整组织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列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但并不是每一个幼儿的生成性问题都是可以利用的,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如何运用自身的素养来解决活动中那些不可预知的动态资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捕捉生成性资源类型的研究
  幼儿是自主能动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带着各自独有的已有经验来到幼儿园。在与幼儿园的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或外显或内隐的各种体验,即使在同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体验也不经相同。正是这些不同的体验构成了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让活动过程不断有启发、交流、碰撞,让孩子们在新的发现、新的启发、新的收获、新的尝试、新的体验中获得新经验。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成性资源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类型多样,具体有哪几类资源?有哪些资源又是能为我们所利用的呢?经过研究我们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类:错误资源、差异资源、问题资源、意外资源(包括预设之外的新方法、新知识点、新兴趣点等突发性资源),这些资源都是老师们在活动过程经常会碰到的。
  2.筛选生成性资源的研究
  虽然了解了活动中大致会出现的资源类型,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为我们所用,究竟哪些资源可以进入我们的活动,并能为教学服务呢?如何凭借自己对情境和文本的独特解读,判断什么资源是有价值的,什么资源是次要的、不重要的,把无关的因素与可能有效生成资源或事实区别开来。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依据活动目标选取
  活动最终指向的是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活动,高质量的活动离不开适宜的活动目标。因此,当生成性资源出现时,如何选用,首先是要依据本活动的目标,但这里的目标不是眼前的本次活动目标,而是着眼未来的,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是当这些奇思妙想,当这些错误性的、差异性的资源瞬间生成时,老师要能瞬间根据教学目标做出价值判断,智慧处理,创造性在生成性资源与活动目标中架起连接的桥梁,使活动在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中动态性的达到活动目标,演绎活动的精彩,使活动高潮迭起。
  (2)根据幼儿的需求选取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幼儿,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筛选资源,能使活动的开展具有灵活性、生动性及鲜活性,提高利用生成性资源的直接效益。假如大部分孩子对某一活动感兴趣,那老师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将幼儿的兴趣点融入活动中。但光有兴趣没有价值也还是不行,老师需要站到更高的起点,从幼儿的兴趣中挖掘教育价值,让幼儿乐有所获。如:在教学活动《香香的肥皂》中,孩子每人拿了肥皂感知肥皂的特性的时候,有孩子失手将肥皂掉落到了地板上发出了“咚”的声响,其他幼儿听到也纷纷效仿把肥皂扔到地板上,让其发出“咚咚”的声音,而即时给出音乐引导幼儿用肥皂敲击地面为其伴奏的环节。
  3.有效利用幼儿资源的时机把握的研究
  生成性资源受活动目标、幼儿经验、活动材料、活动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对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有时是即时的,如课堂上的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有时需延迟利用,如一些意料之外的新的关注点、幼儿的兴趣点,老师可在幼儿适当谈论之后将其作为后续活动开展。如教学活动中《想看冬天的小熊》,幼儿关注的有关动物冬眠资源;再如绘画《蚂蚁》中,幼儿谈到的有关白蚁的话题等,由于幼儿的经验资料等受局限,我们都采用了延迟处理生成新活动的方法,请小朋友回去后收集有关的资料,生成活动。
  4.把预设与幼儿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之高效地发挥作用的研究
  预设与生成关系,预设是贯穿一个活动的一根轴,没有轴的连接,活动就像一盘散沙,有精彩但不知道活动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因此对于活动来讲,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但太拘于预设又使活动显得流畅有余而生气不足。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究竟教师要如何把预设与幼儿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和,使之高效地发挥作用。
  (1)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
  (2)就是要淡化预设,注重长远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实。淡化活动知识目标,让生成性资源有生根发芽的土壤,不生搬硬套,将预设与生成性资源相结合。看到不同生成性资源表象背后形成的原因,将矛头直指目标的核心,自然地将预设转化为生成,把课堂生成纳入自己的教学预设中来,使预成与生成相一致,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在过程中把握好生成性资源,更能使其高效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华山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學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师生的距离也更近了。但在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还在发言时,有的学生却举起小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有的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引人深思。那如何让活跃的课堂气氛与良好
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说,唱歌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表现方式,并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内容,,小学音乐教师对歌唱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参与积极性不高,阻碍了歌唱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调查,从歌唱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的现状,以期望对小学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有些许指导意义。  一、唱歌教学
前言  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融入,让小学科学教师认识到扩展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学,会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应当做什么,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引导小学生科学思考,促进小学生学习行为严谨化,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点。加强对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重要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明确严谨的教学态度,促进小学生科学思考才是科学学科发展的王道。  一、培养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思考  关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阅读在整个人类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通过阅读吸收信息,认识世界,同时也通过阅读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品位。同样,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因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不足,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阅读教育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全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咽喉,是学习的起点。如今,我们构建的高效课堂,预习更是前提保障。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地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让“课外开花课内香”呢?  一、预习的过去式  常见到语文老师上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若硬着头皮上
卢新祁老师在《科学并不简单》一文中指出:“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处理,简单的事情无需复杂对待。我们需要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方法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科学虽然复杂,但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科学世界、复杂的科学教育时、能智慧对待,在厚积中薄发。”  《摆》的研究在各种科学教材中可算作是经典一课,很多人上公开课也采用其做文章。就听到的课堂实教,看到的教学案例,多为大同小异,采
许多年以来,美人鱼一直在冰冷,黑暗的海底孤独地生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程变革,教育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的成败与否对国人的素质以及整个民族的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广东在课程变革方面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所取得的硕果也颇丰。下面以大事纪略的形式回放我省这三十年来课程变革所经历的几个路程。    第一轮的教学实验    省教育厅于1979年秋接受国家教委中学司的委托,参加了《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一轮的教学实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会同中国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加,从而发自内心的爱好学习。小学数学为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提供计算基础,因此学好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兴趣教学法的普及与应用拥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兴趣爱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相关知识,还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
在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蓝图中,学前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成为改革发展的潮头,广大的幼儿教师除弊兴利,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尝试着把幼儿看成教育资源,把幼儿园活动看成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生命历程,希望寻找到幼儿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从容彼岸,下面我将在实践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  一、努力拓展,给孩子提供开阔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