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其中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在线路保护区内使用高大机械施工作业、野蛮施工、盗窃线路器材、机动车辆碰撞线路设施等;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线路保护区内环境遭到破坏,地膜、塑料薄膜缠绕在线路构件上引起短接。特别是高大机械施工作业是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随着目前各种高速铁路、公路的兴建,高大机械线下施工不断,使得外力破坏跳闸的事件屡屡发生。针对这一点,文章以高大机械代表,分析了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大机械;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范处理
引 言
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其中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在线路保护区内使用高大机械施工作业、野蛮施工、盗窃线路器材、机动车辆碰撞线路设施等;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线路保护区内环境遭到破坏,地膜、塑料薄膜缠绕在线路构件上引起短接。在引起输电线路遭受各种外力破坏原有中,高大机械施工作业是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且随着目前各种高速铁路、公路的兴建、河道扩建、建房等各类施工,高大机械线下施工不断,使得外力破坏跳闸的事件屡屡发生。
一、现状调查
从2010年到2013年11月,嘉兴地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共发生掉闸事故33次,其中雷击故障12次,外力破坏事故有10次,大风、异物等因素故障4次,鸟害故障6次,其他质量1次。如图1所示。
从上饼形图可看出外力破坏事故占到所有跳闸事故30%。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防止外力破坏事故,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掉闸率,确保供电可靠性。
在10次外力破坏事故中,全部是因高大机械作业造成线路跳闸,其中因吊机造成的跳闸有4次,因高臂泵车造成的跳闸3次,因船吊引起的线路跳闸2次,因塔吊引起线路跳闸1次。具体如图2 所示。
从上图饼形图中可看出吊机、高臂泵车作业触碰导线或放电造成的线路跳闸分别占到所有外力破坏事故的40%、30%,船吊、塔吊施工也不容忽略。所以要解决外力破坏事故,防止高大机械作业触碰导线是关键点。
二、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事故原因统计与分析
2011年到2013年嘉兴共发生110kV及以上因高大机械作业引起线路跳闸10次,其中220kV线路发生1次,110kV线路发生9次。2011年发生4次,2012年发生1次,2013年发生5次。平均每年因机械触碰导线故障是3.3次。表1为自2011年来嘉兴地区发生的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因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统计表。
从发生的时间段看出:1月份发生1次,2月份未发生;3月份发生2次,4月份发生2次,5月份未发生,6月份发生1次,6月份未发生,7月份未发生,8月份发生1次,9月份未发生,10月份发生3次,11月、12月未发生。
从一天当中时间段看出:白天发生8起,夜间发生2起。
从发生的施工现场看出:建房施工现场发生5次,占50%;船吊河道施工发生2次,占20%;移栽树木发生1次,占10%;筑桥施工发生1次,占10%;五孔板吊装发生1次,占10%。
从事故施工类别可看出:与输电线路跨越的房地产开发、路政工程、河道施工需要重点监控。树木移植、小型的工厂吊装设备等地段也需要做好巡视和宣传工作。
从跳闸事故是否违约来看:违约野蛮施工7起,占到70%;突发性事故跳闸3起,占到30%。
三、防高大机械外力破坏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目前,嘉兴地区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架空线路保护区内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第一,部分工程与电力公司签订的施工作业协议书缺乏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盲目施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是造成电网外力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特别使用吊机、高臂泵车、塔吊、船吊等高大机械过程中,因自身赶进度、现场操作人员不固定、项目项目经理自身安全意识不够等因素,可能造成施工单位习惯性违章。
第二,部分建设工程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建设工程各方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与电力部门设施运行主体责任单位进行工作沟通和施工交底。
第三,非法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突出,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严重不足。
(二) 内部因素
虽然嘉兴电力公司制定了《危险点闭环管理规定》、《危险点处设置标志牌的管理规定》、《危险点监控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
第一,从设备主人自身来看,部分人主动出击性不强,敏感性不强,辨识风险不够,自身保护意识浅薄,存在一种“线路是否出事情基本上是老天定”的想法;设备主人没有严格按照危险点相关规定认真执行,执行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沟通协商不到位,说话方式方法不对。
第二,从班组层面来看,班长作为班组第一人,在危险点管理上存在漏洞,特别是使用高大机械的施工进度、施工方式没有了如指掌。
第三,从工区(公司)层面来看,虽然都高度重视放外力破坏工作,也采用了各种方式去支持,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四、防高大机械等外力破坏的对策
(一)“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嘉兴电力公司为有效防止架空输电线路遭到外力破坏,自2005年逐步建成“人防、群防、联防、技防、智防、信防”的“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有针对性的落实危险点的各项管控措施,防外力破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输电线路危险点动态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
虽然“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的实施,防外力破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表1《2011—2013年本地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因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统计表》来看,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还是十分严峻,特别是高大机械防外破坏事件屡禁不绝,因此嘉兴电力公司为切实加强输电线路危险点管理,真正实现危险点现场、管理台帐和流程记录的动态、实时、有效管理,避免出现盲点,结合现有的危险点管理制度,于2013年11月8日第一次从市局层面制定了《输电线路危险点动态管理方案》。笔者认为该方案着重强调了三点:
第一点,再次强调了设备主人是危险点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所辖设备的巡视,危险点现场信息的收集和上报,隐患告知书的签发,危险点现场的掌控等。明文规定:重大危险点每周巡视监控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一般危险点每二周至少巡视监控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
第二点,强调在初始发现施工迹象后需在一周内现场跟踪1-3次,掌控现场施工规律;对一些现场虽有施工迹象,但无法找到联系人的情况,应设法向附近村民或当地村委会了解相关信息。 如一时无法打听到信息的,应在当天下午或次日再安排前往了解,直至了解到相关信息为止。在未了解到相关信息期间, 运行班组需将此类现场等同重大危险点进行管理,加强巡视及排摸,直至明了对方施工方案及施工动态。
第三点,强调了危险点管理的“实时、动态”的原则。设备主人将每次巡视发现并了解到的危险点信息上报班组,经班长确认后,班组资料员应在次日内将危险点信息录入危险点管理台帐中(含PMS和班组台帐)。危险点的等级应根据每次巡视后的动态情况实时更新。
五、结 论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而高大机械外力破坏是其中一项最重要、最复杂、最危险、最困难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序的组织结构,积极开展工作,做到事前控制,要更加深刻的认识该工作的重要性,决不抱着侥幸的态度,认为“出了事情就管管,不出事或不出大事就可以不管”的思想,认真做好防高大机械外力破坏工作是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重点工作,以此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 宁.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J]. 科技风, 2011(21).
[2] 安 军, 王永强. 输电线路遭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6(S4).
[3] 郭兆华.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重点[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11).
【关键词】高大机械;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范处理
引 言
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其中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在线路保护区内使用高大机械施工作业、野蛮施工、盗窃线路器材、机动车辆碰撞线路设施等;间接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线路保护区内环境遭到破坏,地膜、塑料薄膜缠绕在线路构件上引起短接。在引起输电线路遭受各种外力破坏原有中,高大机械施工作业是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且随着目前各种高速铁路、公路的兴建、河道扩建、建房等各类施工,高大机械线下施工不断,使得外力破坏跳闸的事件屡屡发生。
一、现状调查
从2010年到2013年11月,嘉兴地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共发生掉闸事故33次,其中雷击故障12次,外力破坏事故有10次,大风、异物等因素故障4次,鸟害故障6次,其他质量1次。如图1所示。
从上饼形图可看出外力破坏事故占到所有跳闸事故30%。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防止外力破坏事故,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掉闸率,确保供电可靠性。
在10次外力破坏事故中,全部是因高大机械作业造成线路跳闸,其中因吊机造成的跳闸有4次,因高臂泵车造成的跳闸3次,因船吊引起的线路跳闸2次,因塔吊引起线路跳闸1次。具体如图2 所示。
从上图饼形图中可看出吊机、高臂泵车作业触碰导线或放电造成的线路跳闸分别占到所有外力破坏事故的40%、30%,船吊、塔吊施工也不容忽略。所以要解决外力破坏事故,防止高大机械作业触碰导线是关键点。
二、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事故原因统计与分析
2011年到2013年嘉兴共发生110kV及以上因高大机械作业引起线路跳闸10次,其中220kV线路发生1次,110kV线路发生9次。2011年发生4次,2012年发生1次,2013年发生5次。平均每年因机械触碰导线故障是3.3次。表1为自2011年来嘉兴地区发生的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因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统计表。
从发生的时间段看出:1月份发生1次,2月份未发生;3月份发生2次,4月份发生2次,5月份未发生,6月份发生1次,6月份未发生,7月份未发生,8月份发生1次,9月份未发生,10月份发生3次,11月、12月未发生。
从一天当中时间段看出:白天发生8起,夜间发生2起。
从发生的施工现场看出:建房施工现场发生5次,占50%;船吊河道施工发生2次,占20%;移栽树木发生1次,占10%;筑桥施工发生1次,占10%;五孔板吊装发生1次,占10%。
从事故施工类别可看出:与输电线路跨越的房地产开发、路政工程、河道施工需要重点监控。树木移植、小型的工厂吊装设备等地段也需要做好巡视和宣传工作。
从跳闸事故是否违约来看:违约野蛮施工7起,占到70%;突发性事故跳闸3起,占到30%。
三、防高大机械外力破坏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目前,嘉兴地区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架空线路保护区内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第一,部分工程与电力公司签订的施工作业协议书缺乏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盲目施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是造成电网外力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特别使用吊机、高臂泵车、塔吊、船吊等高大机械过程中,因自身赶进度、现场操作人员不固定、项目项目经理自身安全意识不够等因素,可能造成施工单位习惯性违章。
第二,部分建设工程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建设工程各方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与电力部门设施运行主体责任单位进行工作沟通和施工交底。
第三,非法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突出,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严重不足。
(二) 内部因素
虽然嘉兴电力公司制定了《危险点闭环管理规定》、《危险点处设置标志牌的管理规定》、《危险点监控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
第一,从设备主人自身来看,部分人主动出击性不强,敏感性不强,辨识风险不够,自身保护意识浅薄,存在一种“线路是否出事情基本上是老天定”的想法;设备主人没有严格按照危险点相关规定认真执行,执行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沟通协商不到位,说话方式方法不对。
第二,从班组层面来看,班长作为班组第一人,在危险点管理上存在漏洞,特别是使用高大机械的施工进度、施工方式没有了如指掌。
第三,从工区(公司)层面来看,虽然都高度重视放外力破坏工作,也采用了各种方式去支持,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四、防高大机械等外力破坏的对策
(一)“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嘉兴电力公司为有效防止架空输电线路遭到外力破坏,自2005年逐步建成“人防、群防、联防、技防、智防、信防”的“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有针对性的落实危险点的各项管控措施,防外力破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输电线路危险点动态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
虽然“六位一体”的防护体系的实施,防外力破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表1《2011—2013年本地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因高大机械引起线路跳闸统计表》来看,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还是十分严峻,特别是高大机械防外破坏事件屡禁不绝,因此嘉兴电力公司为切实加强输电线路危险点管理,真正实现危险点现场、管理台帐和流程记录的动态、实时、有效管理,避免出现盲点,结合现有的危险点管理制度,于2013年11月8日第一次从市局层面制定了《输电线路危险点动态管理方案》。笔者认为该方案着重强调了三点:
第一点,再次强调了设备主人是危险点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所辖设备的巡视,危险点现场信息的收集和上报,隐患告知书的签发,危险点现场的掌控等。明文规定:重大危险点每周巡视监控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一般危险点每二周至少巡视监控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
第二点,强调在初始发现施工迹象后需在一周内现场跟踪1-3次,掌控现场施工规律;对一些现场虽有施工迹象,但无法找到联系人的情况,应设法向附近村民或当地村委会了解相关信息。 如一时无法打听到信息的,应在当天下午或次日再安排前往了解,直至了解到相关信息为止。在未了解到相关信息期间, 运行班组需将此类现场等同重大危险点进行管理,加强巡视及排摸,直至明了对方施工方案及施工动态。
第三点,强调了危险点管理的“实时、动态”的原则。设备主人将每次巡视发现并了解到的危险点信息上报班组,经班长确认后,班组资料员应在次日内将危险点信息录入危险点管理台帐中(含PMS和班组台帐)。危险点的等级应根据每次巡视后的动态情况实时更新。
五、结 论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而高大机械外力破坏是其中一项最重要、最复杂、最危险、最困难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序的组织结构,积极开展工作,做到事前控制,要更加深刻的认识该工作的重要性,决不抱着侥幸的态度,认为“出了事情就管管,不出事或不出大事就可以不管”的思想,认真做好防高大机械外力破坏工作是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重点工作,以此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 宁.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J]. 科技风, 2011(21).
[2] 安 军, 王永强. 输电线路遭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6(S4).
[3] 郭兆华.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重点[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