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翻开低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我们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因此备课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挖掘“主题图”的教学资源,发挥主题图功能,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挖掘主题图——探究内涵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主题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现在单元前的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容量较大、涵盖面广,有时蕴涵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如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三年级(上)的“有余数除法”等单元前面的主题图。第二类主题图则是某节课前的主题图,这一类主题图容量不是很大,往往呈现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前一类主题图由于内容丰富,作为单元知识的背景来呈现,一般被教师分散渗透到后面的具体教学中,而后一类主题图内容则相对简单一些。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和理解。
二、利用主题图——创情激趣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学习。”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童话、游园、郊游、运动会等等,这些主题情境,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生活画卷,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抓住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的细小事例中出发,就会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从学科数学观回到生活数学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 依据主题图——提高能力
新教材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能摒弃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发端于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如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主题图蕴含了“跷跷板、看戏、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学生发现后,就针对问题,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正如杜威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历的情境。”主题图为儿童提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在图中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四、依托主题图——渗透思想
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相依相存,数学主题图的运用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主题图情景进行着积极情感传播的特点。许多主题图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公民应具备哪些素质,让学生感受爱劳动、讲卫生、热爱班集体、与人合作、会学习等等情感熏陶。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拓宽着我们的教学视野。我们要理解教材中“主题图”的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挖掘主题图——探究内涵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主题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现在单元前的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容量较大、涵盖面广,有时蕴涵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如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三年级(上)的“有余数除法”等单元前面的主题图。第二类主题图则是某节课前的主题图,这一类主题图容量不是很大,往往呈现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前一类主题图由于内容丰富,作为单元知识的背景来呈现,一般被教师分散渗透到后面的具体教学中,而后一类主题图内容则相对简单一些。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和理解。
二、利用主题图——创情激趣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学习。”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童话、游园、郊游、运动会等等,这些主题情境,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生活画卷,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抓住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的细小事例中出发,就会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从学科数学观回到生活数学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 依据主题图——提高能力
新教材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能摒弃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发端于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如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主题图蕴含了“跷跷板、看戏、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学生发现后,就针对问题,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正如杜威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历的情境。”主题图为儿童提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在图中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四、依托主题图——渗透思想
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相依相存,数学主题图的运用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主题图情景进行着积极情感传播的特点。许多主题图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公民应具备哪些素质,让学生感受爱劳动、讲卫生、热爱班集体、与人合作、会学习等等情感熏陶。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拓宽着我们的教学视野。我们要理解教材中“主题图”的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