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2年前,1937年底,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有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他召集一群正直的国际友人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这个安全区保護了二十多万中国人。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讲述了这样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的故事,事件的主角就是中国人都熟知的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 ,在目前全球的抗疫奋战当中,身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向中国求援,而浙江药企得知此事决定免费赠药。
事件还原
约翰·拉贝,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当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留守南京,和其他几位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负责人,安全区曾收容解救超过20万中国难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尊约翰·拉贝头戴钢盔、写日记的雕像。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
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同时具有“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等身份,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曾说,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他还是国际知名妇产科内分泌及生殖专家,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德友好与世界和平,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托马斯·拉贝曾经把《拉贝日记》的复印件赠给中国和日本驻德国大使馆,供两国历史学家研究使用。他一直希望利用自己“南京荣誉市民”、拉贝嫡孙等身份,促成南京和广岛这两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动中日民族和解。
2019年,歌剧《拉贝日记》在柏林国家大剧院开始欧洲首演时,托马斯·拉贝也亲临观看,现场他激动地说:歌剧的内容和对白都还原了真实历史,我代表拉贝家族每个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的感谢。
学生例文
遥远的相似
□浙江省新昌中学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讲述了这样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的故事,事件的主角就是中国人都熟知的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 ,在目前全球的抗疫奋战当中,身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向中国求援,而浙江药企得知此事决定免费赠药。
事件还原
约翰·拉贝,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当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留守南京,和其他几位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负责人,安全区曾收容解救超过20万中国难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尊约翰·拉贝头戴钢盔、写日记的雕像。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
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同时具有“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等身份,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曾说,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他还是国际知名妇产科内分泌及生殖专家,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德友好与世界和平,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托马斯·拉贝曾经把《拉贝日记》的复印件赠给中国和日本驻德国大使馆,供两国历史学家研究使用。他一直希望利用自己“南京荣誉市民”、拉贝嫡孙等身份,促成南京和广岛这两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动中日民族和解。
2019年,歌剧《拉贝日记》在柏林国家大剧院开始欧洲首演时,托马斯·拉贝也亲临观看,现场他激动地说:歌剧的内容和对白都还原了真实历史,我代表拉贝家族每个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的感谢。
学生例文
遥远的相似
□浙江省新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