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极其体现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大学声乐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提出大学声乐教学可通过创设文化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感情景,来实施情景教学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声乐教育 情景创设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抽象的理论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方式中获取知识,学习技能。
一、大学声乐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声乐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将音乐与人文社会完美结合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将呼吸、共鸣状态、歌唱语言、位置统一等基本要素灵活运用在歌唱当中,实现身心与情境地完美结合。而许多大学的声乐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发音技巧及音质的培养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充分领悟歌曲演唱的风格,并进行充分地艺术处理,在演唱时缺乏个人风格,照成“千人一腔”的局面。加之以经验性教学方式为主导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景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师生和谐合作的桥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置于情景中,从情景教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种形象、生动、逼真、极富美感的情景中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情境当中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风格和个性,将自己融入到真实的画面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的情感。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也能维持学生学习声乐的持久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与学,还能促进师生的知识情感交流,最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情景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文化情景
情景教学的核心是“情景”,它能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声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声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还能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声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大学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的真情实感及其背景文化,并融入声乐作品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课件,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谈学习感想,带领学生观看声乐演唱会,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学习资料和听取音乐歌唱作品,使其充分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从而得到心灵上的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影响,了解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所体现出的性格、文化素养、理解力、嗓音条件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不同演唱风格及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的情感。
(二)创设问题情景
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对围绕声乐教学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声乐课堂探索的良好氛围中,并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分析、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会学习能力。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大学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差异,创设不同类别的问题情景,例如,给声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与事物内在的逻辑性和挑战性相关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出与新奇、丰富的知觉性事物相关的问题情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问题情境提出后,教师可在教学加强对学生各种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随时询问学生在练习时的困惑,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通过大量声乐综合能力的练习,加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勇于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摆脱权威的影响,通过自己的练习体验,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创设情感情景
声乐是充分强调情感的一种艺术,情感贯穿在声乐艺术中,是声乐的主宰者和灵魂,维系着声乐艺术的创作、表演和欣赏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把握情感性原则,创设情感情景,以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燃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感受声乐魅力的动力。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调整教师自身的艺术表现力,用真诚的眼神和微笑,把自我知识的积累与涵养,自身的人生观转化情感,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激情。再次,可以引领学生用心去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例如,在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感受作者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从施光南的《祝酒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等,体会声乐作品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或悲或喜的真实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作品的节奏、力度、旋律、和声、歌词,学生对声乐作品及表演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并与表演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使自身的情感受到感染。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声乐表演,使学生有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用声音来表达如快乐、幸福、沮丧、颓废等情感,锻炼自身的声音和技术,激发并投入自身的情感,将这样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歌曲中去,将声乐作品承载的情感表露出来,并以此来感染他人,实现声情并茂地演唱。
总之,大学声乐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创设文化情景、问题情景及情感情景,能实现学生身心与情境地完美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造就复合型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兆梅,论声乐教学中的技艺结合[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
[2]冯弘.关于声乐教学法的探讨《艺术教育》。2011年10期
[3]龙有成.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
[4]马爱红.声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音乐与表演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声乐教育 情景创设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抽象的理论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方式中获取知识,学习技能。
一、大学声乐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声乐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将音乐与人文社会完美结合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将呼吸、共鸣状态、歌唱语言、位置统一等基本要素灵活运用在歌唱当中,实现身心与情境地完美结合。而许多大学的声乐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发音技巧及音质的培养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充分领悟歌曲演唱的风格,并进行充分地艺术处理,在演唱时缺乏个人风格,照成“千人一腔”的局面。加之以经验性教学方式为主导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景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师生和谐合作的桥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置于情景中,从情景教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种形象、生动、逼真、极富美感的情景中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情境当中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风格和个性,将自己融入到真实的画面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的情感。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也能维持学生学习声乐的持久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与学,还能促进师生的知识情感交流,最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情景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文化情景
情景教学的核心是“情景”,它能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声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声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还能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声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大学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的真情实感及其背景文化,并融入声乐作品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课件,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谈学习感想,带领学生观看声乐演唱会,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学习资料和听取音乐歌唱作品,使其充分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从而得到心灵上的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影响,了解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所体现出的性格、文化素养、理解力、嗓音条件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不同演唱风格及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的情感。
(二)创设问题情景
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对围绕声乐教学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声乐课堂探索的良好氛围中,并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分析、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会学习能力。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大学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差异,创设不同类别的问题情景,例如,给声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与事物内在的逻辑性和挑战性相关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出与新奇、丰富的知觉性事物相关的问题情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问题情境提出后,教师可在教学加强对学生各种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随时询问学生在练习时的困惑,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通过大量声乐综合能力的练习,加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勇于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摆脱权威的影响,通过自己的练习体验,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创设情感情景
声乐是充分强调情感的一种艺术,情感贯穿在声乐艺术中,是声乐的主宰者和灵魂,维系着声乐艺术的创作、表演和欣赏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把握情感性原则,创设情感情景,以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燃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感受声乐魅力的动力。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调整教师自身的艺术表现力,用真诚的眼神和微笑,把自我知识的积累与涵养,自身的人生观转化情感,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激情。再次,可以引领学生用心去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例如,在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感受作者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从施光南的《祝酒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等,体会声乐作品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或悲或喜的真实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作品的节奏、力度、旋律、和声、歌词,学生对声乐作品及表演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并与表演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使自身的情感受到感染。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声乐表演,使学生有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用声音来表达如快乐、幸福、沮丧、颓废等情感,锻炼自身的声音和技术,激发并投入自身的情感,将这样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歌曲中去,将声乐作品承载的情感表露出来,并以此来感染他人,实现声情并茂地演唱。
总之,大学声乐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创设文化情景、问题情景及情感情景,能实现学生身心与情境地完美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造就复合型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兆梅,论声乐教学中的技艺结合[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
[2]冯弘.关于声乐教学法的探讨《艺术教育》。2011年10期
[3]龙有成.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
[4]马爱红.声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音乐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