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应该如何爱孩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学问。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加,摆在年轻父母面前的一个难题“怎样爱孩子”,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可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如何爱孩子呢?从下面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部分年轻家长应该转变一下爱孩子的观念了。
  例一,超市购物。一个大约5岁的小女孩走到超市,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原因是小女孩想买一个比自己家里更漂亮的布娃娃,其父母当时没带那么多钱,结果惹得5岁的女儿又哭又闹赖着不走,孩子的母亲不得已,只好从熟人那里借钱买了飞机,女儿才善罢甘休。
  例二,暑假里,公园的一幕:大约六岁的小公主在向其父母发火。大概是母亲看天上飘了几朵白云把太阳遮住了,又起了一点风,唯恐宝贝女儿受凉,随即脱下自己身上的外套,披在女儿身上,谁知道宝贝女儿却不屑一顾地把衣服扯丢在地,并且还大声吼叫着“丑死了,我才不穿呢!”
  从这两例可以说明:年轻的父母爱子育儿观是错误的,他们已爱到了不顾后果。
  事后通过了解,他们认为一家只有一个小孩,日常生活中迁让一下没什么,反正孩子还小,不懂事,大了就懂事了,现在大人苦点、累点,但不能亏了孩子。他们由于存在这些思想,所以平日里不顾经济条件允许不允许,尽其所能,从各方面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确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长此下去,實在令人担忧。有一位心理学家从社会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就是说他们对幸福的感觉明显下降,或者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些孩子如果有一天一旦遭遇了挫折,很难想象他们在困难面前如何去战胜。常言说“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温室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艰难困苦是客观存在的,谁都无法回避,名人、伟人都不例外,何况我们普通百姓呢。今天做父母的有能力给孩子创造幸福,但不可能把孩子从小养到大,伴随子女一生。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人一生的基础。更形象一点说,就像盖高楼,基础打不好楼房就会倾斜,这时再加固就困难了,须知育人比盖楼房的难度更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再说孩子从小一直与吃苦绝缘,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不懂节约,在父母面前撒野不讲道理,很难想象将来能够立足社会,更别说成什么材。而今最需要的,则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道德情操和如何做人的准则等。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爱孩子。
  一、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常言道:“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下来”。作为家长,多给孩子提供吃苦耐劳的机会。如:对挑食的孩子,饿一两顿又何妨;要玩玩具自己拿,玩完后自己归还原处;衣服、裤子自己穿脱;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做不好要学着做,父母不能心慈手软,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当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要过早伸手帮忙;孩子失败了,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少一些大惊小怪;孩子吃亏受了委屈,父母不要马上指责对方,此时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慢慢地懂得尊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虽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变好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因为它有助于净化人的灵魂,能防止人的腐化堕落。作为家长,很有必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俗话说得好“从奢容易从俭难”。家长若一味认为现代生活比过去好了,没必要让一个小孩讲节约,事必会被人耻笑,瞧不起。有这种想法那就错了。现在不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一旦养成用钱如流水,处处事事奢侈的不良习惯,即使家长给孩子挣下了家财万贯,也不愁让其挥霍一空。因此,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指导孩子学会正确消费。如:引导孩子买书、买杂志等,搞精神性消费,而不要全是买吃的、穿的、玩的,应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看报的习惯。如:鼓励孩子把剩下的零用钱支援灾区,捐给“希望工程”等。
  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作为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情操和情感,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爱别人,懂得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因多数孩子对于有生命的动物的痛苦与受折磨是很敏感的,为此家里要经常饲养一些“鸡、鸭、猫、狗”之类的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另外,父母应言传身教,如主动让座给老年人,对贫穷、残疾的人给予适当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会爱心。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关心帮助别人。替人分忧是快乐的事;不要取笑别人的缺点,尽可能减轻他人的痛苦。教育孩子同情那些境遇不佳的人,即使对动物和花草也不要去损害。这样一定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与同情的种子。
  为了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健康地成长,成为跨世纪的有用之才,并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年轻的家长还是改变一下爱子育儿的观念,这对孩子将来立足社会、认识人生、磨练意志,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是我们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核心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始终都应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
常言道:做事要“善始善终”,课堂教学也一样。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
每年的高考备考,到了临近考试的四、五月份,各学校都在四处打探信息题,以至于信息满天飞,更有些别的有用心的人,打着举办高考备考信息发布会的幌子,大肆揽财,到了真正见到高考试题,才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第二次成长高峰。他的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这几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
面 对高 中新 课 程实 验的 机 遇与 挑 战, 有些 教师 借 改革 之东 风 ,创 教 育 之 大 业 , 如 鱼 得 水 , 如 虎 添 翼 。 而 有 些 教 师 却 是 穿 新 鞋 走 老 路 ,或
英语教学要同时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
【摘要】师生相处的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实现老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老师的道德、业务等素质不满意,或受到老师的冷漠、过多的指责等,都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结果必然导致知
没有批评和处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最精彩的批評会造就出最出色的孩子。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转换一下角度,多一分关爱,多一些技巧、艺术和柔性。不妨让批评变个“脸”,使其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班的谭弥就迟到了8次。每次迟到,任课老师都会批评他,然而非但不见效果,反而使得谭弥
本文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ile managem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