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走出“哑巴英语”的死胡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认识、心理、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的最大失误在于学生能写不能说、能听不能答,最终导致“哑巴英语”。如何走出这一误区,本文作者从提高占分比、舍得花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哑巴英语” 成因分析 途径探索
  
  近年来,有关英语教学的话题越来越多,比如说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热议,但热议归热议,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因素的影响,英语口语训练一直有名无实,最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哑巴英语”学生。如何走出“哑巴英语”的死胡同,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英语教学本身便也走进了死胡同。
  一、走进“哑巴英语”死胡同的原因分析
  “哑巴英语”由来已久,乃学习外语之通病,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外部的,有内心的,但主要是下面三种。
  (一)思想上不重视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然而目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还没有将口语检测项目摆到应有的位置上。近年来,中考的口语成绩虽然计入总分,但比例偏低,一般仅占15%左右,而且检测范围很小,难度较低,多数学生只要突击准备一周左右即可获得满分;高考的口语成绩作用更小,仅对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我曾对本年级11名老师和本班45名学生就英语教学该注意哪些训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注重口语训练的学生只有3人,教师只有1人。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学生只会读,不会讲,只会写,不会说。
  (二)心理上有负担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从而形成心理负担。怕出错,怕出丑,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三)交流上缺语境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尤其是农村学生更加没有身临其境的可能,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少口语的氛围和场合,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二、走出“哑巴英语”死胡同的途径探索
  摆脱“哑巴英语”的关键是要更新理念,改变学习英语应付升学的普遍心态,回归到学习英语促进交际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可谓任重道远,目前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要提高占分比
  调整口语成绩比例,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调节功能,虽是无奈之举,但在现实状态下,应该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相信可以事半功倍,因为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比例提高到30%的话,有望掀起口语热潮,尽管这是被动的,但久而久之,也许会由习惯成自然、被动变主动。
  (二)要舍得花时间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想走出“哑巴英语”的死胡同,教师就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随意砍掉或随便应付教材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法,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尤其是要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交换意见,让学生派代表在全班阐述自己的或组内同学的观点,教师可以恰到好处地对学生们的发言作短暂讲评或就学生发言内容提出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师生双向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逐渐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要允许犯错误
  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杜雷(Duly)说:“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教师过多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路,破坏其语流,而且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挑错,而应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要区别对待。语言学家凯巴斯基(Kiparsky)曾强调说:“全局性的错误,即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予以重视。而局部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步解决。”其实纠正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主要应依靠学生本人。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说话中的语言的识别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四)要精心备好课
  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把备课的时间花在课文语言点的解释和试卷分析上,遇到口语训练就草草了事。事实上口语训练的备课要求更高,更需要精心细致地准备。第一,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要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博闻强识,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技巧,以及对待学生的足够的热情和耐心。第二,教师要认真备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教师要备好口语训练的活动形式,尽可能使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脑、录像、幻灯等,为学生提供视、听、说全息语言课堂,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另外,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也是口语训练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训练中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要不时地给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长处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要坚持多测试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口语测试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1)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2)限制性情景反应。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可将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进行活学活用。(3)看图说话。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他们的想象力。(4)复述。能考核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5)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而且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把传统教学理论的优势与现代教学思想的长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入手,详细讨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途径,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英语教学 运用    1.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实质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对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英语学习中“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让学生“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职业学校 “说” 重要性 教学策略    一、职业学校英语的教学现状  (一)生源素质下降,英语基础薄弱。  目前在校的职业学校学生多数在中学时均为成绩中下等或者偏下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都较差,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职业学生的整体文化素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的高频教学行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将有重大的影响,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听说课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目标,并从教学模式上考察如何在课上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说课程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功能众多,它能活跃课堂气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内关穴在大脑中的激活区域,探讨内关穴的中枢作用机制。 方法:对纳入标准的10例青年志愿者行针刺左侧内关穴,在针刺得气后,运用手法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与T2DM患者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证型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表现差异及原因,从而为二甲双胍胃肠不耐受原因及解决办法提供思路。  方法:对20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观察优化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妇科检查等客观指标测定的观察,来评定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进一步揭示其
目的:观察除痤玉容汤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研究的82例女性青春后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全球的海选,周由希从来自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被聘为世博唯一乡村馆——浙江奉化滕头村馆的形象推介大使。周由希在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时,心中便种下了一个梦想的种子——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用世界各国的语言,问候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们。为实现心中梦想,她下定决心,经过七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她先后学会了英语、韩语、日语、蒙语、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