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美观指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美觀指数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低位小切口治疗甲状腺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关键词】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口美观度;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10-01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内分泌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因此多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切口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手术切口较大影响美观,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在广泛推广使用,且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男52例,女36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6±3.1)岁。患者入院均经病史询问、超声检查、血生化指标、CT诊断确诊,其中甲状腺腺瘤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囊性变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排除标准 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有甲状腺手术史;伴随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随心、肝、肺、肾、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患者;精神病史患者。
1.3 方法
1.3.1 参考组 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方式,采用颈丛麻醉,在胸骨切迹上方2-3cm做7-10cm弧形切口,横断舌骨下甲状腺前肌群及横断颈阔肌,使用1号丝线,对颈阔肌、颈前肌群、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横断。
1.3.2 观察组 患者麻醉方式与参考组患者相同,在颈前正中胸骨上1-1.5cm做4-5cm切口,沿皮纹横行。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对皮瓣进行游离,切开颈白线,对带状肌进行分离牵开,游离腺叶前外侧向内牵拉。先对甲状腺下极处理后,解剖并确认喉返神经,断扎下极血管,表面分离气管后断扎峡部,上行全程解剖喉返神经至入喉处,同时对腺叶背侧进行游离,松动腺叶后处理甲状腺上极。切除对侧内侧部分腺叶者,在游离探查对侧腺叶后,同时切除峡部整块;对侧腺叶结节剜除术者,去除腺叶标本后,分离牵开对侧带状肌,游离并切除腺叶。对于瘤体较大且囊变患者,先行抽出部分囊液使瘤体变小后再行切除操作。实性者则游离瘤体及腺体后,牵出切口外进行切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美观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法进行评定),评分值与切口美观效果呈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为(4.23±0.46)cm,参考组患者切口长度为(8.14±0.85)cm,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0.32±8.96)ml,参考组患者出血量为(81.28±9.34)ml,P<0.05;24、48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75±6.03)ml、(10.62±3.57)ml,参考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3.54±7.28)ml、(21.39±4.85)ml,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6±0.57)天,参考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32±0.52)天,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9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4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为(1.51±0.38)分,参考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为(4.15±0.62)分,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甲状腺是临床常见的多发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后天因素、饮食失调及体质等均有较大影响。传统手术在对甲状腺腺叶体组织进行切除时,需要对较大范围腺体进行游离,切开颈部皮肤较大,而横断舌骨下甲状腺前肌群时,皮肤与肌肉会出现粘连,因此术后吞咽颈部切口瘢痕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影响术后美观,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腋窝乳晕入路及经前胸壁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颈部无瘢痕,美观度高,然而手术适应症相对较窄,操作难度较大,对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临床推广使用难度较大。低位小切口手术能够达到手术切除要求,同时手术切口小,外表美观,因此在临床推广使用。在手术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低位小切口手术切口位置较低,甲状腺叶下极可较好显露,而上极显露难度较大,因此需对下极血管进行先行处理。手术操作全程要解剖喉返神经,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对上极血管进行处理时,要保证腺体足够松动,充分暴露的情况下,采用电刀操作,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采用钳带线进行结扎打结。缝合切口时,为了使皮下积血可顺利引流至术腔,不缝合颈白线下端留约1cm缺口,通过引流管将积血引出体外,从而预防皮下积液的产生。为了减少切口长度,保证美观,引流管尽量采用管径较小引流管,一段留置手术腔,一端经带状肌下于切口一侧穿出,连接负压进行引流,并缝合固定,而不另做切口。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低位小切口治疗甲状腺切口较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切口美观度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楼伟军.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优势及预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35-37,61.
[2] 宋卓文.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41-142.
[3] 蔺瑞银,邓震球,王志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16例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3,16(06):443-443.
[4] 林荣繁.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87-3588.
[5] 张效志,黄涛,张勇强,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23):85-86.
[6] 陸立平,陆品相,甘跃力.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的应激指标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9,5(06):49-50.
[7] Selvan B,Babu S,Paul MJ,et al.Mapping th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of cricothyroid muscle using electromyography in thyroid operations:a novel method to clinically type the external branch of the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J].Ann Surg,2009,250(02):293-300.
[8] C.Stremmel,W.Hohenberger,P.Klein.Ergebnisse des intraoperativen Recurrensmonitoring bei der Schilddrüsenoperation-Studien und Stellenwert in der Praxis Results of laryngeal nerve monitoring during thyroid operations-Studies and value for clinical practice[J].Zentralbl Chir,2002,127(05):400-403.
【关键词】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口美观度;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10-01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内分泌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因此多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切口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手术切口较大影响美观,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在广泛推广使用,且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男52例,女36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6±3.1)岁。患者入院均经病史询问、超声检查、血生化指标、CT诊断确诊,其中甲状腺腺瘤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囊性变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排除标准 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有甲状腺手术史;伴随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随心、肝、肺、肾、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患者;精神病史患者。
1.3 方法
1.3.1 参考组 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方式,采用颈丛麻醉,在胸骨切迹上方2-3cm做7-10cm弧形切口,横断舌骨下甲状腺前肌群及横断颈阔肌,使用1号丝线,对颈阔肌、颈前肌群、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横断。
1.3.2 观察组 患者麻醉方式与参考组患者相同,在颈前正中胸骨上1-1.5cm做4-5cm切口,沿皮纹横行。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对皮瓣进行游离,切开颈白线,对带状肌进行分离牵开,游离腺叶前外侧向内牵拉。先对甲状腺下极处理后,解剖并确认喉返神经,断扎下极血管,表面分离气管后断扎峡部,上行全程解剖喉返神经至入喉处,同时对腺叶背侧进行游离,松动腺叶后处理甲状腺上极。切除对侧内侧部分腺叶者,在游离探查对侧腺叶后,同时切除峡部整块;对侧腺叶结节剜除术者,去除腺叶标本后,分离牵开对侧带状肌,游离并切除腺叶。对于瘤体较大且囊变患者,先行抽出部分囊液使瘤体变小后再行切除操作。实性者则游离瘤体及腺体后,牵出切口外进行切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美观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法进行评定),评分值与切口美观效果呈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为(4.23±0.46)cm,参考组患者切口长度为(8.14±0.85)cm,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0.32±8.96)ml,参考组患者出血量为(81.28±9.34)ml,P<0.05;24、48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75±6.03)ml、(10.62±3.57)ml,参考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3.54±7.28)ml、(21.39±4.85)ml,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6±0.57)天,参考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32±0.52)天,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9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4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为(1.51±0.38)分,参考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为(4.15±0.62)分,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甲状腺是临床常见的多发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后天因素、饮食失调及体质等均有较大影响。传统手术在对甲状腺腺叶体组织进行切除时,需要对较大范围腺体进行游离,切开颈部皮肤较大,而横断舌骨下甲状腺前肌群时,皮肤与肌肉会出现粘连,因此术后吞咽颈部切口瘢痕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影响术后美观,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腋窝乳晕入路及经前胸壁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颈部无瘢痕,美观度高,然而手术适应症相对较窄,操作难度较大,对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临床推广使用难度较大。低位小切口手术能够达到手术切除要求,同时手术切口小,外表美观,因此在临床推广使用。在手术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低位小切口手术切口位置较低,甲状腺叶下极可较好显露,而上极显露难度较大,因此需对下极血管进行先行处理。手术操作全程要解剖喉返神经,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对上极血管进行处理时,要保证腺体足够松动,充分暴露的情况下,采用电刀操作,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采用钳带线进行结扎打结。缝合切口时,为了使皮下积血可顺利引流至术腔,不缝合颈白线下端留约1cm缺口,通过引流管将积血引出体外,从而预防皮下积液的产生。为了减少切口长度,保证美观,引流管尽量采用管径较小引流管,一段留置手术腔,一端经带状肌下于切口一侧穿出,连接负压进行引流,并缝合固定,而不另做切口。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美观指数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低位小切口治疗甲状腺切口较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切口美观度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楼伟军.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优势及预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35-37,61.
[2] 宋卓文.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41-142.
[3] 蔺瑞银,邓震球,王志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16例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3,16(06):443-443.
[4] 林荣繁.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87-3588.
[5] 张效志,黄涛,张勇强,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23):85-86.
[6] 陸立平,陆品相,甘跃力.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的应激指标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9,5(06):49-50.
[7] Selvan B,Babu S,Paul MJ,et al.Mapping th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of cricothyroid muscle using electromyography in thyroid operations:a novel method to clinically type the external branch of the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J].Ann Surg,2009,250(02):293-300.
[8] C.Stremmel,W.Hohenberger,P.Klein.Ergebnisse des intraoperativen Recurrensmonitoring bei der Schilddrüsenoperation-Studien und Stellenwert in der Praxis Results of laryngeal nerve monitoring during thyroid operations-Studies and value for clinical practice[J].Zentralbl Chir,2002,127(05):4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