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无论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性别认同困难;家庭教育;辅导个案
  “老师,你有空吗?”看着冰冰一脸冷酷的样子,我笑笑说:“明天有空。”“好,我想约你。”16岁的冰冰,短短的头发,说话麻利,办事豪爽,要不是她微微隆起的胸部,我还真差点把她当做男生。
  爸爸要的是个儿子
  “我觉得我就是樊胜美。”第二天,冰冰一坐下来就很坦诚地跟我说。樊胜美是不久前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欢乐颂》中的角色,因为家里重男轻女,她把自己的所有收入全部补贴给了哥哥,以至于她虽然有出众的外貌和优越的收入却沦落成既没有男友也没有积蓄的大龄剩女。
  冰冰的外貌举止与樊胜美并不太一样,她的身上没有太多女孩的柔美,反而带着很浓烈的男孩子气,她为什么会这样说自己呢?原来冰冰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只能生一个孩子,爸爸经常向冰冰感叹如果她不是女儿身就好了,无论冰冰怎么努力总觉得跨越不了爸爸的魔咒,觉得女儿身是一种耻辱。
  “我特别理解樊胜美。她很想让父母认同她,所以才会一直背负着这个家庭,飞蛾扑火一般。”冰冰说她从身体有所变化开始就特别难过,她知道自己这一生是没有可能成为男生了,也没有可能让爸爸因为她而感到骄傲了。内心中渴望父亲认同的她开始穿着男生的衣服,学着男生的打扮。冰冰一边说一边泪眼朦胧,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我是女孩,这是我的错吗?
  再见面时,冰冰并不像上次那样侃侃而谈,而是久久地发呆,突然她抬起头:“老师,如果我是男孩就好了,爸爸就开心了。”冰冰继续说:“……为什么?男生一定比女生好吗?”
  我说:“不一定,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长处。”
  她的眼睛中闪现出一丝光芒。我问她:“冰冰,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女性的成功个案我想你都知道。”冰冰不好意思地回道:“嗯,我自己也查阅了很多……”
  原来,这半年以来冰冰一直都在跟自己做思想斗争,她暗恋一个男孩子,但又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男生样子,怎么可能会有男孩子喜欢呢?她想成为女生的样子,但爸爸的话却如紧箍咒一般戴在自己的头上,让她不能呼吸。
  “你将这个椅子当做你的爸爸,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面对着贴着爸爸名字的空椅子,冰冰先是说自己如何的努力,然后开始流泪,小声地说:“爸爸,我知道你想要个儿子,我也想是个男孩,但我不是……我知道你很失望……可这真的是我的错吗?”冰冰开始放声大哭,释放着内心的压力。
  我是女儿身,但不是我的错
  第三次见面,冰冰久久地不说话,之后突然开口:“我想了挺多的,小时候我也特别喜欢布娃娃,可是看着爸爸的眼神,我就不敢说喜欢。跟其他女孩子在一起总觉得自己跟她们不一样,她们可以撒娇,我不可以……”冰冰说从小到大只要自己表露出小女孩天性时,爸爸就会皱着眉头走开,而妈妈也像做错事情似的一言不发。
  对着空椅子,冰冰说出了很多以前不敢讲的话,她一边哭一边诉说:“爸爸,妈妈,你们总觉得我是女孩子不好,你们总在我面前说谁谁家的儿子又怎么样了……女儿养大的总是要送出去的,白养的,可是我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从小到大我尽量不给你们添麻烦……我是女孩,这是我的错吗?……”我站在冰冰的身后,轻轻地拍着她略微颤抖的脊背:“冰冰,这不是你的错。性别不是你所能选择的。”我重复着这句话,冰冰轻轻地握住我的手,哭泣不止。
  “我是女孩,这不是我的错?”
  “是的,这不是你的错。”我很欣慰地看到她终于从自责中跳出来。“冰冰,请你尝试着把你今天对空椅子说的话,传达给你的爸爸妈妈。”
  冰冰低着头,若有所思:“我不敢……”
  我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说:“如果不敢说,就写吧。或者发个微信也可以。”
  “嗯,我试试吧。”
  第一次做自己
  一周以后,我与冰冰再次见面,她告诉我最终没有敢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父母。我与她分享如何表达自己情绪的同时不指责他人,如:“爸爸妈妈,你们上次说的话,让我觉得很难过。”我让她把想对父母讲的写下来,只写感受,不指责父母,让她通过微信的方式传送给她的父母,冰冰鼓起了勇气点击了发送。
  父母并没有马上回应,但冰冰的脸上却浮现了笑容,她突然抬起头对我说:“我打算买条裙子穿穿。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有这个心愿。”我点了点头,对于她的积极改变,我很开心。
  过了几天冰冰发微信告诉我,妈妈说了很多暖心的话,原来冰冰妈妈一直不善言语,对于冰冰一直男生打扮,她也很担忧,但不知道如何开口表达,遗憾的是冰冰的爸爸始终没有回复……
  正如《性别:心理学视角》的作者布兰农所言,性别与生理性别有关,但不仅取决于生理性别,也与人们对生理性别的行为与态度有关。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与家庭教育和角色认同息息相关,男女平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在我国走过了二十年的路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部分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甚至早已成为当地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冰冰十分的勇敢,积极的自我改变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我是女儿身,并非我的错。”也不是所有性别角色认同错误的女孩敢喊出来的。愿所有的父母,不因我是男是女而另眼相待,爱我仅仅因为我是你的孩子。
其他文献
乡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节能减排、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梅山镇在推进沼气建设项目过程中,遇到了发展模式简单、建设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等多种问题。现就参与梅山镇沼气建设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  1 乡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难题  1.1 认识不足,支持力度受影响  现在农村用电方便、便宜又清洁,农村沼气的能源效应就
〔摘要〕小A因升入高中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近一个月觉得上课总是不知不觉地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个人报告其感覺记忆力也开始下降,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经了解,心理教师认为小A的心理问题是由于高中新环境的变化带来学习的不适应,进而带来认知和情绪上的问题,因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情绪反应也尚未泛化,故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教师对该生进行了5次心理辅导,帮助小A改变头脑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认知,引导和鼓励
二○一○年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项目(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Publications Program)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著共有四本,它们是罗伯特·阿什莫尔(Robert Ashmore)的《阅读的传送:陶潜世界的文本和理解(三六五——四二七)》(以下简称《陶潜》);倪健(Christopher M.B.Nugent)的《口头的呈现和纸上的书写:中国唐代诗
〔关键词〕物理;单科学习能力障碍;个案辅导  在中学里,学生单科学习能力障碍现象较普遍。教师、家长们采取的对策一般是哪科成绩差补哪科,但是,总是有一些学生越补越落后,到后来连课堂学习都难以跟下来。于是,他们被判定为“大脑反应慢”、“不是学理科(或文科)的料”等。这种结论往往会造成某些学生长期,甚至终身害怕这一学科的学习。  2007年秋,我在学生家长的配合下,对有“害怕物理”情绪倾向的一名高中生进
〔关键词〕哀伤辅导;丧亲;高三学生  一、背景描述  叶子,女,18岁,高三文科班学生,成绩优异(班级排名前5位),家庭经济状况中等,非常热爱家庭。在父亲病故后,叶子的期中、月考成绩下滑明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叶子的母亲极度担心女儿受父亲病故影响,一蹶不振。同时,叶子自身也处于极大的精神压力下,思念父亲,担忧母亲。特别是担心母亲身体状况,以至于每节课间都要打电话确认母亲安好,才会放心。来访者自述睡
〔摘要〕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势相当严峻,而当前师资配备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尝试让班主任辅助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通过基础培训、强化培训、定期督导这三种专业指导方式,以及统一部署的方法,把班主任队伍打造成一支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最近数十年里,国际学术界逐渐认识到,解读和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亚当·斯密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两组关系,一是他一生仅有的两个作品《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之间的关系;二是《道德情操论》不同版次之间,尤其是初版与第六版之间的关系。关于前者,人们在“斯密问题”的大题目下已经写出了不少论著,品质参差不齐,时下的很多文章多属于炒冷饭,但学术界的热情似乎没有消退。后者,即通过版本考订和语篇分析这样的文献
〔摘要〕在高中生亲子关系问题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冲突,如言语冲突、行为冲突、隐性冲突等。亲子之间的“隐性冲突”类似于“冷暴力”,表现为缄默、回避等应对方式。尤其是当子女面对父母批评教育时,习惯于用沉默的应对方式,而有时沉默是真心悔过,有时沉默可能只是随便应付。因此,通过本课,希望学生在接受批评教育时,懂得如何巧妙地运用应对技巧,来降低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亲子关系;情绪表达;高中生;
〔摘要〕当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电子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棘手。如何更有效地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转化,推进班集体的整体良好发展,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从“问题学生”产生的源头出发,剖析其根源,并给出了从战略到战术的转化建议。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集体建设;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
上周参加一个聚会。到了约定时间,大家纷纷入座,唯独乔乔迟迟未到。一桌人一边聊天,一边饿着肚子等她。其间有人给她发去数条微信,她总是回复说:“就快到了。”就这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乔乔是我们圈子里出了名的“迟到大王”。对她来说,迟到15分钟至半小时,都属于家常便饭。  一两次不准时,别人可能不会特别在意。可一旦次数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人的态度问题了。有朋友皱着眉头抱怨了一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