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参与意识 数学教师
  
  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怎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组织者、点拨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拨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难度下调,吸引学生参与。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做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就是通过适当的难度下调,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不足之感和求足之心。从而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予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再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预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最后,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同类商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等生产摘素成本逐步上升,国际需求持续疲软,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国内纺织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企业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如何在行业内获得竞争优势,成为各纺织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LFZ公司作为我国著名的纺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需由具有证券期货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内容的不断丰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出现了上市
学位
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并购己成为企业重组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新的有效机制。我国企业把并购当作扩大企业自身规模、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整合企业资
学位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是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善问,而且要会问。巧妙的“提问”,可以使师生思维产生“同频共振”,增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优化教学的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重点、突出难点、扣住疑点、针对盲点、挖掘模糊点、找准含蓄点,把问
本文以广汽本田的取货物流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广汽本田汽车的取货物流项目,探索其以整车厂为主导推行取货物流模式的方法及特点,指出其不足并总结出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为
学位
2020年,青河县计划种植饲草料15.48万亩,其中苜蓿9.28万亩,高产苜蓿等高产饲草量不仅保障老百姓全年饲草,还能更好的保护天然生态环境.本文介绍苜蓿种植技术,以期指导本县广
期刊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在实现员工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团队和企业的战略目标。
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问”包含了疑惑和解惑两个方面,也界定了“教”和“学”的传达和领会。“解惑”因“提问”而生,“解惑”与“提问”息息相关。问题建立的同时也就建立了答案生成的预设,建立了课程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