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需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四川省麟凤村在蒲江县政府“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通过土地整理、组建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本文在系统梳理四川省麟凤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基础上,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 四川省麟凤村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村情简介
麟凤村位于蒲江县成佳镇东北部,东接大兴镇米锅村,西连成佳镇同心社区,南接成佳镇友助村,北连成佳镇沙楼村。全村总面积4.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山林面积800余亩,辖8个村民小组,667户1675人,劳动力878人。麟凤村属浅丘地区,村域内地形平缓,以小山坡和台地为主,村域内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种植茶叶,茶园面积3095亩,占全村总面积80%,年收入约928万元。目前全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分别为宇然海棠种植合作社、麟凤村甘成茶山旅游合作社、麟凤村猪业合作社。
二、建设路径
(一)土地综合整理
企业来到麟凤村进行项目建设,需要宅基地腾退,土地整理和农户补偿安置的资金由企业负担,企业需要将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可行性分析等上报蒲江县政府,县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麟凤村的宅基地有偿腾退价格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此过程中,由集体作为桥梁,企业和农户根据人口和居住条件进行一对一谈判,可采用货币化安置、现房安置等方式。在集体将腾退的宅基地在农交所挂牌交易之前,企业已支付给农户的补偿。通过土地整理,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归还集体,由集体拿到农交所挂牌交易,然后由投资企业摘牌。企业需向农交所缴纳30万-50万的保证金,在交易完成后,这笔保证金由农交所退回给集体,再由集体将保证金还给企业。交易后,集体享有宅基地所有权,农户享有宅基地资格权,企业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在此过程中,农户获得宅基地腾退补偿款,集体未收取增值收益调节金,政府收取10%的配套费、2%的耕保金、0.5%的交易服务费。
(二)文旅产业建设
麟凤村以花开茶园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主题,坚持村党组织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于2018年12月成立花开麟凤旅游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子。合作社实行“村集体+合作社+业态+农户”的“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运行模式,村民可以以现金、茶园和林盘、房屋等入股。目前麟凤村已有66户入股成为社员,占“茶海之岛”住户的85.9%,募集到112.5万元资金以及5幢房屋、10余亩茶山和鱼塘等。合作社的经营业态包括共享民宿、儿童乐园、休闲品茗、共享菜地等,经营收益按照75%股金分红、10%资产资源分红、10%风险保障基金、5%新村管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基于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麟凤村一直以来都以茶叶为主导产业。2013年至2015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和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并打造了“蒲江县成佳十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提升建设项目”,麟凤村作为核心区被包括在内。该项目按照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新村为载体、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化支撑、标准化种植、市场化经营、信息化服务、三产融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茶叶加工、机械化推广、品牌建设等重点内容,纵深推进茶叶产业全程可追溯、全链条、有机化、品牌化发展。
三、项目成效
麟凤村的新农村综合体自建设以来,成效显著。目前新村“茶海之岛”已聚集160户580人,已建成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配套1+23配套。在林盘整治方面,目前已整治林盘4个,共涉及60户200人。在散居农户风貌整治及“四改”工程方面,目前涉及120户380人。在蒲江县“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麟凤村致力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农业方面有茶叶和猕猴桃种植,在商业方面有精品民宿和农家乐,在文化方面有茶文化和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结合,在旅游方面有亲子游乐和采摘体验,在体育方面有马拉松和趣味赛事。农户从民宿经营、务工、餐饮、茶事体验活动、茶叶衍生品销售等方面获得经营性收益。农户、村集体从闲置房屋、土地、林盘等方式入股获得分红。
四、经验总结
(一)发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产业
麟凤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是基于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底蕴。川西茶区種茶历史悠久,名山—蒲江—峨眉一带更是中国绿茶产业的发祥地。蒲江的“了翁茶”已有八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宋时期成为朝廷贡茶。发掘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独特品牌,同时对于产业发展赋予文化支撑。
(二)加大技术支撑,提高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集约化种植,不再依靠土地面积和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就需要加强农业种植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生产的亩均产量和产品价值。麟凤村依托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专家、学者资源,成立茶产业科技顾问团,组建茶叶专家大院,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健全管理机制,保障主体地位
麟凤村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主体职责和农户的主体作用,结合茶旅融合发展基调,将公共设施管护、庭院整治、良好生活习惯、物业管理收缴等纳入村规民约,调动德高望重、花卉苗木能工巧匠、乡贤人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改善环境、发展产业,提升村规民约的效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磊,邵超峰,孙宗晟,鞠美庭.“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30(01):392-394+398.
[2]潜莎娅,黄杉,华晨.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更新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4):85-92.
[3]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作者简介:
董诗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美丽乡村 四川省麟凤村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村情简介
麟凤村位于蒲江县成佳镇东北部,东接大兴镇米锅村,西连成佳镇同心社区,南接成佳镇友助村,北连成佳镇沙楼村。全村总面积4.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山林面积800余亩,辖8个村民小组,667户1675人,劳动力878人。麟凤村属浅丘地区,村域内地形平缓,以小山坡和台地为主,村域内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种植茶叶,茶园面积3095亩,占全村总面积80%,年收入约928万元。目前全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分别为宇然海棠种植合作社、麟凤村甘成茶山旅游合作社、麟凤村猪业合作社。
二、建设路径
(一)土地综合整理
企业来到麟凤村进行项目建设,需要宅基地腾退,土地整理和农户补偿安置的资金由企业负担,企业需要将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可行性分析等上报蒲江县政府,县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麟凤村的宅基地有偿腾退价格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此过程中,由集体作为桥梁,企业和农户根据人口和居住条件进行一对一谈判,可采用货币化安置、现房安置等方式。在集体将腾退的宅基地在农交所挂牌交易之前,企业已支付给农户的补偿。通过土地整理,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归还集体,由集体拿到农交所挂牌交易,然后由投资企业摘牌。企业需向农交所缴纳30万-50万的保证金,在交易完成后,这笔保证金由农交所退回给集体,再由集体将保证金还给企业。交易后,集体享有宅基地所有权,农户享有宅基地资格权,企业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在此过程中,农户获得宅基地腾退补偿款,集体未收取增值收益调节金,政府收取10%的配套费、2%的耕保金、0.5%的交易服务费。
(二)文旅产业建设
麟凤村以花开茶园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主题,坚持村党组织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于2018年12月成立花开麟凤旅游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子。合作社实行“村集体+合作社+业态+农户”的“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运行模式,村民可以以现金、茶园和林盘、房屋等入股。目前麟凤村已有66户入股成为社员,占“茶海之岛”住户的85.9%,募集到112.5万元资金以及5幢房屋、10余亩茶山和鱼塘等。合作社的经营业态包括共享民宿、儿童乐园、休闲品茗、共享菜地等,经营收益按照75%股金分红、10%资产资源分红、10%风险保障基金、5%新村管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基于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麟凤村一直以来都以茶叶为主导产业。2013年至2015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和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并打造了“蒲江县成佳十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提升建设项目”,麟凤村作为核心区被包括在内。该项目按照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新村为载体、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化支撑、标准化种植、市场化经营、信息化服务、三产融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茶叶加工、机械化推广、品牌建设等重点内容,纵深推进茶叶产业全程可追溯、全链条、有机化、品牌化发展。
三、项目成效
麟凤村的新农村综合体自建设以来,成效显著。目前新村“茶海之岛”已聚集160户580人,已建成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配套1+23配套。在林盘整治方面,目前已整治林盘4个,共涉及60户200人。在散居农户风貌整治及“四改”工程方面,目前涉及120户380人。在蒲江县“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麟凤村致力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农业方面有茶叶和猕猴桃种植,在商业方面有精品民宿和农家乐,在文化方面有茶文化和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结合,在旅游方面有亲子游乐和采摘体验,在体育方面有马拉松和趣味赛事。农户从民宿经营、务工、餐饮、茶事体验活动、茶叶衍生品销售等方面获得经营性收益。农户、村集体从闲置房屋、土地、林盘等方式入股获得分红。
四、经验总结
(一)发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产业
麟凤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是基于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底蕴。川西茶区種茶历史悠久,名山—蒲江—峨眉一带更是中国绿茶产业的发祥地。蒲江的“了翁茶”已有八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宋时期成为朝廷贡茶。发掘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独特品牌,同时对于产业发展赋予文化支撑。
(二)加大技术支撑,提高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集约化种植,不再依靠土地面积和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就需要加强农业种植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生产的亩均产量和产品价值。麟凤村依托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专家、学者资源,成立茶产业科技顾问团,组建茶叶专家大院,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健全管理机制,保障主体地位
麟凤村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主体职责和农户的主体作用,结合茶旅融合发展基调,将公共设施管护、庭院整治、良好生活习惯、物业管理收缴等纳入村规民约,调动德高望重、花卉苗木能工巧匠、乡贤人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改善环境、发展产业,提升村规民约的效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磊,邵超峰,孙宗晟,鞠美庭.“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30(01):392-394+398.
[2]潜莎娅,黄杉,华晨.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更新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4):85-92.
[3]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作者简介:
董诗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