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有独特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语文课堂中不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束缚学生的思维、丧失语文特性、阻隔师生对话、弱化生本对话等一些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 合理使用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手段束缚了学生思维。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教师以个人对文章和所选择使用的媒体的理解替代文章和媒体本身的内涵,由于教师受自身素养所限,对图片、影视、音乐等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大多较为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时会出现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样的媒体将这种认识传输给学生,客观上对学生的阅读就起到了限制和误导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丧失了语文特性。在许多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上,我们常常发现不少老师们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音乐欣赏课、资料展示课甚至是生物课、物理课,课堂中充斥着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课堂的表面热闹替代了对文本的阅读,这种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多媒体展示让听课者耳目一新、惊叹不已。但惊叹之余,大家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堂什么课?语文的“语文味”哪里去了?
  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的是阅读结果,而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我们不去引领学生触摸文字、品味语言,而一味地去追求多媒体的辅助,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多媒体教学手段阻隔了师生对话。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而“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就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
  4、多媒体教学手段弱化了生本对话。在时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从上课到下课,文本都由多媒体加以演示,重点的段落都在屏幕上显示,学生眼睛盯的是演示屏幕,思维是跟着屏幕上的内容变化而变化。一节课下来,很少有机会仔细研读文本、认真揣摩语言的精妙,在这样的课堂里,教材已纯属多余。不可否认,演示屏幕上的内容是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但这毕竟不是原汁原味,已经过了老师的加工。语文是人文化、情感性极强的科目,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玩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体会文章的感情。教学中只有做到了以本为“本”、以人为“本”,学生才可能和这些艺术大师们的丹青妙笔展开真正的“对话”;而文章所谓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也才能渐渐于“无定法”之中领悟出一些“定法”。
  二、初中语文课堂合理使用多媒体的策略
  1、立足语文,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因素。教学是一种传播,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过程中有所谓的“杂音”,如果“杂音”一多,势必对主要信息产生干扰,造成信息的失真。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步骤与材料。一般说来,一个课时的课件页面转换不能太多,页面的转换不能过快,音频、视频、动画的使用要适度,操作要简便容易,教师在使用时要熟练自然,最佳的结果是让学生不觉得教师是在使用课件。否则的话,则会适得其反。
  2、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特有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同,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映。如果我们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给他们的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时,反而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天性,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3、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语文课程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面向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就要注重激发学生本来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万不可以自己或别人的理解和想象代替学生的理解和想象。
  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用在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而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纯粹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而服务,语文教师应以教学效果为准绳,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实实在在为学生负责、为学生一辈子负责。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对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感到十分吃力,究其原因是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得当,未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途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活教、乐学较为丰富的经验,探索了一些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有关的注意事项简要概述如下:  一、“一朵金花”——八种变化形式  1.时态变化  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
期刊
摘 要:体育学科的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教学一样,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又有许多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地方,它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效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教与玩 结合 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期刊
为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与课堂实践研究能力,我有幸参加了由华师大主办的“现代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共聆听了11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各位专家用鲜活的案例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了独到的讲解。他们各有所长、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报告中充满着生命的灵动,彰显着学术的智慧,使我在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也捕捉到11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不同、风格迥异却不约而同提
期刊
自从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就非常注重与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随着电化教学设施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但笔者认为,在教学媒体使用方面,虽然应以信息技术为主,但也应当与其他媒体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由此可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选择信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历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优化教学观
期刊
大家还记得中央电视台小品涉及罗丹雕塑《思想者》的话题:他在思考什么呢?小孩子很有趣的答案:思考我今天穿什么衣服。它给了我一点启发。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冒出一两句另类的语言,我为什么要横眉冷对,为什么不能像李咏那样接受他们、欣赏他们?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发挥其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一直沿袭固定的模式,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一言堂教学。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集成多种信息载体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把这一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书本、黑板的平面教学模式,使传统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结合,产生了多媒体教学整体优化效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整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以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当前,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确实存在着与高效教学理念相悖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功效  多媒体的使用,一改教师以前一支粉
期刊
摘 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等理科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环境和现实需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推动理科教改思路和新教学理论的实践,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探索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理科教学模式 策略    信息社会是无边界学习化的社会,信息社会的学习模式由于网络已经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在伴随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