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课任教师 德育教育 以情育情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6-01
  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却常常遭遇这样一种情境:除了政教处,就是班主任唱“独角戏”,而其他的课任教师往往扮演“投诉人”或“旁观者”的角色置身事外。对此大多数教师也习以为常,殊不知常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德育工作,应该是“师师”有责,班主任老师固然重要,但其他课任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每位课任教师更要发挥自己“绿叶扶花”的作用,积极配合班主任,大家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真正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课任教师应如何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身教重于言教,以行导行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现在学生们的逆反心理普遍较强,面对班主任时常性“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说教,已不胜其烦,如果课任教师再来这一套,只能使他们更加“深恶痛绝”,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其实课任教师还有个更好的选择,就是通过自身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起身边的榜样。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笔者校的一位课任教师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无声”教育,给学生上了一堂德育课。一次,他带了几位学生坐车到镇上参加竞赛,途中上了几位老人,他并没有叫学生去让座,而是自己马上站起来主动让座,学生们见了也是纷纷起身让座。此时教师的无声行动不是比任何言语来得更有说服力,更能感动学生的心灵吗?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所以每位课任教师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在学生面前更要以身作则。如衣着要大方得体,不迟到早退,升国旗要肃立,集会要遵守纪律等等。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行为背后潜在的人格力量会不时“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 尊重信任学生,以情育情
  在德育工作中,每位课任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如果只是一味地严格要求,而不去关心爱护学生,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的意识也愈来愈强,但大部分课任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平时事无大小总习惯搬班主任来“压”服学生,从不知这也会伤及学生稚嫩的自尊心,造成不良后果。笔者也亲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我批评教育了一顿,课后我又马上告诉了班主任,心想借再班主任之威可以让他彻底驯服,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第二天我一进教室,这位学生就公然抗议:“老师,我有错你不是批评过了吗,为什么还要找班主任呢?”他满脸不服的样子,课后我只得找他恳谈了一回,才使他的态度得以纠正。此事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学会尊重信任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每位课任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方法,对待学生要与班主任老师一样多一点耐心开导,少一点责备求全。只有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你尊重信任的阳光,他们才会相信你,才会乐于听从你的教诲,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逐步养成优良的品德。
  3 打破学科界限,渗透道德教育
  从本质上说,德育在各学科中无处不在,并非思想政治课专有。语文课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数学、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态度;英语课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整个世界: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新课程改革后,各学科教材中融入了更多德育内容,这要求每位课任教师在教学中都要认真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每一节文化课都成为德育的阵地,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共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健康思想观念的侵蚀,更需每位教师的适时引导。笔者任教的科目是《美术》,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很注重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如让学生利用“生活废物”进行手工制作,使其变废为宝,就结合了学生中随便浪费、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并逐步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提高环保意识。这类例子在各学科中不胜枚举。另外各课任教师一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如现在使用较普遍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法”,它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欣赏他人,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学生这些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发展靠的就是各课任教师的持之以恒,细心引导。
  4 参与德育实践指导,促使知行统一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顺利开展这些活动仅靠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位课任教师的积极参与,从德育实践活动的规划到活动的举行都离不开教师们的群策群力。各课任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来指导学生的实践。笔者曾看到过某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开展了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设计宣传标语、写倡议书到组织校园督察队,再到植树种花,还有举行“我为校园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各课任教师都积极投入,各负其责。正是有了各课任教师的认真配合,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真正达到教育的实效。笔者觉得这些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只有每位教师都行动起来,认真指导学生的德育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实,收获真实,从真实中获得感悟,从而内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
  “众人拾柴,焰火高”,课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和忽视。因此,每位课任教师都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其“绿叶扶花”的作用,让德育之“树”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4):2,42.
其他文献
工具书作为学习、研究、致用的工具,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文献信息资源,工具书如何科学馆藏、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是当前图书馆工作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着眼于发挥中文工具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发展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受国际金神危机的影响,我国
"塑性成型原理"课程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较多、概念性强、理论抽象,不易理解。针对这种现象,改进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开展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是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自2002年起,福建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并以此作为投资环境建设的一项常年性
2008年,汽车业迎来了拐点,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后。驶入瑟瑟寒风中。如同联想的教父柳传志所言,不知这个冬天是哈尔滨的冬天,还是北京的冬天,甚至有没有可能是北极的冬天。如果
目前,有很多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由于地区封闭,大量致富源泉被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无论从解决中国经济当前的突出矛盾,还是从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