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与坚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六代电影导演大多有美术专业背景,以其特定的绘画视角,而强调影象冲击,关注生命和谐,却长期摆脱不了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尴尬,优势和缺陷同样地显现出来,这样“突出重围”与“坚守阵地”成为他们需要平衡的两条“视线”。
  [关键词] 第六代 电影 导演 绘画 突围 坚守
  
  于80年代末在电影圈浮出水面,被称为第六代的中国内地电影导演,有着迥异于前代的独特艺术标签:崇尚个性张扬,题材多样化,风格个性化,还有他们基本呈现了一代导演的绘画视角。
  
  一、美术出身与背景
  
  不难发现第六代导演在正式接触电影之前,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美术训练,不仅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绘画,并且同样出身于美术专业,拥有围坐在石膏头像或人像模特周围习画的类似经历,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对电影的热爱首先源于对画面影像的触动。
  章明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张元自幼学习绘画:娄烨自幼习画,198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事动画片制作:贾樟柯和娄烨一样选择艺术道路,热衷平面绘画;与多数自幼酷爱绘画的人经历相仿,路学长的童年时代是在画小人书、肖像素描及黑板报中度过的。美院附中毕业后凭自身优势进入了电影学院,中央美院附中的专业学习以及进电影学院前连环画绘制工作的磨练使他的影片中总浮现古典油画般浪漫惟美的气质。
  
  二、强调影象冲击
  
  正是这种绘画艺术的系统训练,加强了其对色彩、线条、块面、节奏等视像艺术造型语言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绘画艺术方面有多么大的造诣,只是可以看出第六代从一开始就力图通过视像来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努力。也许这正是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形成其独特风格的一重要原因,他们从一开始便可以自觉地借助于视像思维而获得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把握方式,即视像的把握;同时也获得了对自身感受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即视像表达。
  这种视像把握与视像表达,成为了第六代最佳的叙述表达方式。导演们下意识地表现多元化的社会格局,而科技愈发达人们的关注点愈集中、愈加平面化。导演的绘画基础为自己带来的优势,但抛却纯粹的画面美学语言是一种现实需要。他们突破了架上绘画的局限、利用多媒体更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基本相同的美术背景使他们在视觉把握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不再刻意塑造镜头唯美语言的风格化,而更乐于通过毫不做作的画面挖掘镜头后面的真实。
  
  三、关注生命和谐
  
  和谐,在绘画艺术史上始终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的艺术必然是优化人的发展的艺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和谐,这是艺术的本源主题,也是第六代导演艺术的共同话语。
  如贾樟柯电影对当代中国生活经验的发掘是独特的,对中国底层和边缘社群的表现具有一种悲悯的关怀意识,他试图用镜头记录和刻画中国底层的生存面貌,对他们因恶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委顿、堕落予以了某种合理性的阐释,从而去挖掘和展现人民之中蕴藏着的进步的力量。
  源于第六代电影人与生俱来展示个人生命体验的欲求,镜头的运用及纪实风格都在体现主观感受,排斥风格化的夸张,甚至排斥前后运动,因为那不符合生命的经验。人总会经历挫折苦难,那些鲜活的服装、道具、影像将唤起我们对于过往时光的缅怀,而完全无视镜头的存在。
  
  四、突围、冷落与尴尬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是在怀着书写史诗的心态拍摄电影,那么第六代也许可以被描述成用“油画”式的体裁书写电影。第六代虽然有着一致的绘画视角和思想渊源,反映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却千差万别。
  第五代导演成熟,第六代导演冒尖的时候,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摆脱了主旋律电影、指标性电影运作,真正市场化的一段时期。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寻常生活,降格为一种文化产品供人们消费的无奈,观念和作品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尴尬。
  显然,在他们的艺术空间里,理应根植于开放时代的土壤,展现他们特殊的艺术视角,突出前代人和现实市场的重围,获得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双丰收,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共识的电影艺术之路。
  
  五、坚守、崛起与共识
  
  “第六代导演”是一群特殊的整体,他们吸收了法国、德国的艺术先锋派人士从绘画、哲学等领域尝试电影实践的经验,共同烘托着“艺术片”或“艺术电影”复苏的气氛,推动了“新影像运动”、“状态电影”的崛起。
  作为“新影像运动”、“状态电影”代言人的霍建起与贾樟柯,以其不同的风格在共同倾诉着个体生存的真实意义,其艺术价值远远大于其商业价值,而以纯艺术化的美学追求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这使得他们的影片均具有较为强烈的人文精神,从而成为中国新时期“艺术片”或“艺术电影”的重要支撑点。
  就艺术营养而言,第六代所继承和借鉴的文学、美术、电影作品要比以前大大丰富。除了崇尚个性张扬,在题材和风格上涉足广泛,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很强的独立和独创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基本呈现了一代导演的绘画视角。第六代电影导演正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不懈的努力创新,坚守着自己开垦的一方天地,上演着一代电影人的崛起,充分表达了“第六代”极具标签意义的艺术共识。
  毋庸讳言,通过绘画,“第六代”无法借助于视像艺术本身来更加确切的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观念,因此尽管他们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探索,并且在其可能的条件下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然而由于绘画艺术自身的局限,他们无法取得视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也就无法达到中国电影艺术的真正高峰。适当调节他们已有的绘画视角,执著坚守理应属于自己的领土,冲出历史文化的无奈和尴尬。这样真正崛起的一代电影人必将以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其他文献
[摘要]同为文学巨匠,西方的尤金·奥尼尔和东方的老舍同时审视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生存悲剧,他们深入生活的底层,笔锋直抵人物内心的深处,真实的揭露了男权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故本文作者拟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两篇作品,就两位大师在文学方面的共同关注来揭示文学的本性和共性。  [关键词]《月照不幸人》《月牙儿》女性生存悲剧    作为东西方的文学巨匠,老舍和尤金·奥尼尔在各自的作品《月照不幸人》和《月
[摘要]电影《勾引陌生人》件为一部悬疑片,讲述了谋杀案发生后的缉凶过程,编导通过客观视点展示寻找杀人真凶的种种“事实”,以貌似“最客观”的面貌来讲述极其“主观”的故事,本片最大的噱头是悬念的制造,影片的叙事策略是编导对客观视点方式的选择和对信息的有意扣发及不均衡分配,从而达到引起误会,制造悬念的叙事效果。  [关键词]叙事策略 悬念 视点 信息    好莱坞电影《勾引陌生人》是美国索尼电影娱乐公司
[摘要]美国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作为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许多理论家言说的对象,但不少评论家只是关注其在形式上的革新和突破,而对影片的內容言之甚少,本文运用叙事学中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影片的思想意义进行了思考和阐释,并强调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完美的內容与完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公民凯恩》 形式主义 意义 矩阵分析 景深长镜头    美国著名导演奥逊·威尔
2016年,美国光圈出版社的新书《摄影师的菜谱》(The Photographer’s Cookbook)问世,其封面西瓜红书名上方有一张黑白照片,描绘了厨房一角的日常场景:前景中的四头电煤气炉与“热点”牌(Hotpoint)电烤箱并排而置,上面简易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日用厨具、各类调味用品和器具,将观众带到了40年前美国普通家庭的厨房,也揭开了一个尘封了40年的摄影项目。1977年,美国乔治·伊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的视听元素进行分析,把握其在题材选择、表现形式.情节设置、喜剧元素运用和空间表现的艺术创新特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京剧锣鼓经 动漫 节奏    情景喜剧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产物,最早出现在美国。具有“中国情境喜剧之父”之称的英达及其创作班子引进情景喜剧这一艺术形式,创作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我爱我家》之后,出现了一批既叫好又叫
摄影师  林海音  时尚摄影师,于纽约和北京创办HaiyinLin Studio摄影工作室,曾拍摄过张曼玉、王力宏、李易峰、霍建华、蔡依林等一线明星,合作媒体包括时尚芭莎、ELLE、Vogue等时尚杂志。  你硕士是在哥大读的经济与教育专业,在大部分人眼中这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学历,应该可以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摄影?  A: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前其实就已经靠摄影有了相对稳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里,摄影界出现了很多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些拓展了摄影的疆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摄影人的拍摄习惯,有些则完善了以往器材的不足和短板,还有些令人惊讶或遗憾。在器材更替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摄影器材厂商的技术革新力,还反映了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下面我们的盘点,就将为你解读这一年来的亮点器材和技术方向。  无反相机的新面孔  我们欣喜地看到  国产厂商的突破,  小蚁M1微单相机的问世。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小卡瑟琳、哈里顿和希克厉的言行,说明虽然他们言语冷漠,但爱依然存在于他们的心中。同时得出结论:爱是抹杀不了的,爱的荒漠中仍有希望。  【关键词】冷漠 爱 希望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呼啸山庄》卢斤讲述的是个悲剧性的故事:生活在呼啸山庄的卡瑟琳·欧肖和希克厉之间有着惊人的爱情,但是卡瑟琳却抛弃希克厉,嫁给了画眉田庄的埃德加·林教。绝望中,希克厉离开了
摘要: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盛名如雷贯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他艺术人生空前详尽记录的传记的传世。其一便是瓦萨里1550年版《名人传》中的“米来朗基罗传”,尽管其中对他饱含赞誉,而且是第一位生前便享此殊荣的艺术家,但他似乎并不太满意,于是便授意他的学生康迪维再次为自己立传,或许这部传记就是他亲口的所述。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瓦萨里 康迪维《米开朗基罗传》《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的神
[摘要]在近两年的国产影片《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男导演们在极力彰显男人的力与义、权与欲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或有意或无意地彰显了女性命运的重复性以及她们的反抗性和自我救赎性。  [关键词] 重复性 反抗性 自我救赎性    时至今日,影视文学已成为和文学作品可并驾齐驱的一匹黑马,影视文学以其鲜明可感的视觉冲击效果赢得大众的喜爱,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影视传达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