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量表(D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86名已确诊抑郁症患者。结果 抑郁症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r=-0.22,P<0.05),成熟防御机制则于客观支持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r=0.44,r=0.34,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与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相关,可以通过改善患者对于社会支持的认识及利用和转变不良防御方式来促进抑郁症的康复。
【关键词】 抑郁症;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Mechanism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JI Yi-fu,HAN Li-juan,CHENG Ye,et al.Hefei the 4th Hospital,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style of the patient with depression.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assessed with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the patients’ scores in social support were found significant lower,which including the 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objective, su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P<0.05,P<0.01).There were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immature defense style(r=-0.22,P<0.05),and mature defense style were remark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r=0.44,r=0.34 P<0.01).Conclusion The social support on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non-depression,meanwhile,there wer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d style.As a result,psychologist could rise the recovery rate through improve the depression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transfer the unhealthy denfense mechanism.
【Key words】Depression;Social Support;Defend Style
抑郁癥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在心理障碍的发生中,可起挥缓冲的作用[1]。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了个体在应对挫折情境时,习惯性采取的处理主客观之间的冲突的方式[2]。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抑郁症发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以及社会支持度与防御机制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08年间,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为:①遵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共收集有效病例86例,其中男36例,女50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8±15)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性别为分组标准,得出男女研究对象在年龄(男(39.07±16.60)岁;女(37.90±14.57)岁)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工具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等编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共10个条目,分为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为4级评分,最小理论值为1,最大理论值为4;客观支持因子中除4级评分的项目外,其他项目选“有”记1分,“无”记0分。结果计三个维度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社会支持越好。
防御方式问卷由Mbond于1983年最先编制的自评问卷,用于调查被试的防御类型。国内Luc等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修订,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该量表共88 个条目,按1~9 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该项条目的使用频率越高,掩饰度越小。DSQ分为四个分量表(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经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整理与统计,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 管新丽[5]的研究中,调查无重大急、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大于18岁,与本研究患者组在人口学资料上基本匹配。因此,本研究用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评分见表1,显示抑郁症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P<0.01)。
2.2 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除了幽默外,成熟防御方式的因子分以及升华、压抑均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社会支持无明显相关,结果略。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表明抑郁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普遍不足,同时,他们感受和利用外界给予的支持的能力也较正常人薄弱。可能的解释为:抑郁症患者由于意志行为减退,缺乏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由于主观上认为缺乏关爱,导致即便能够得到外界的支持,也无法体会和利用这些支持来调节内心冲突。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感知到的现实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因为心里的现实作为实际的的中间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6]。本研究的结果与Brown、Wade等[7,8]研究对比发现,抑郁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尤其是当需要时缺乏社会支持者易患抑郁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抑郁症患者使用被动攻击的防御方式与三个社会支持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一方面抑郁患者在面对生活事件时较多采用被动攻击的防御方式,表现出敌意和不友善的态度,因而使身边的人敬而远之,造成社会支持越来越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社会支持,抑郁患者负性情绪更加难以排解,內心矛盾和痛苦积聚,更容易产生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防御方式。在成熟防御机制中,升华、压抑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抑郁症患者使用更多的成熟防御方式会促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是互为因果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支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导致不良行为发生[9-10]。防御机制则是自我逃避不愉快和焦虑的方法,并且能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情感和本能的冲动。总结本研究的结果分析,抑郁症患者较正常人得到的客观支持和对于支持的利用度均偏低。因此,在抑郁症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和预后中,应注意从改善患者自身对于社会支持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出发,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接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说出自身的想法,减少使用被动攻击等易造成负面效应的防御方式,避免过多使用回避和抑制等中间型防御方式应对内心冲突,逐步提高对于自身的期望值。
参考文献
[1] Goyne JC,Downey G.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Process.Ann Rev Psychology,1991,42:401.
[2]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19-622.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4] Luc M,Bernard M,Jearn-Luc M.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depressive,obsessive-compulsive,and schizophrenic disorders:an explorative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regional cerebralmetabolism.Psychiatry Research:Neuroimaging Section,1998,82:83-93.
[5] 管新丽.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3,17 (8):902-903.
[6] 梁宝勇,崔光成.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88-490.
[7] Brown Gw,Harris To,Eales Mj.Social factors and comorbidty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Br J Psychiatry,1996,168:50-57.
[8] Wade T D,Kendler K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major depression:cross-sectional,longitudinal,and genetic perspectives.J Nerv Ment Dis,2000,188 (5):251-258.
[9]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9.
[10]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6,178 (4):110-111.
【关键词】 抑郁症;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Mechanism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JI Yi-fu,HAN Li-juan,CHENG Ye,et al.Hefei the 4th Hospital,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style of the patient with depression.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assessed with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the patients’ scores in social support were found significant lower,which including the 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objective, su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P<0.05,P<0.01).There were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immature defense style(r=-0.22,P<0.05),and mature defense style were remark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r=0.44,r=0.34 P<0.01).Conclusion The social support on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non-depression,meanwhile,there wer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d style.As a result,psychologist could rise the recovery rate through improve the depression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transfer the unhealthy denfense mechanism.
【Key words】Depression;Social Support;Defend Style
抑郁癥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在心理障碍的发生中,可起挥缓冲的作用[1]。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了个体在应对挫折情境时,习惯性采取的处理主客观之间的冲突的方式[2]。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抑郁症发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以及社会支持度与防御机制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08年间,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为:①遵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共收集有效病例86例,其中男36例,女50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8±15)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性别为分组标准,得出男女研究对象在年龄(男(39.07±16.60)岁;女(37.90±14.57)岁)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工具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等编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共10个条目,分为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为4级评分,最小理论值为1,最大理论值为4;客观支持因子中除4级评分的项目外,其他项目选“有”记1分,“无”记0分。结果计三个维度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社会支持越好。
防御方式问卷由Mbond于1983年最先编制的自评问卷,用于调查被试的防御类型。国内Luc等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修订,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该量表共88 个条目,按1~9 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该项条目的使用频率越高,掩饰度越小。DSQ分为四个分量表(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经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整理与统计,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 管新丽[5]的研究中,调查无重大急、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大于18岁,与本研究患者组在人口学资料上基本匹配。因此,本研究用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评分见表1,显示抑郁症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P<0.01)。
2.2 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除了幽默外,成熟防御方式的因子分以及升华、压抑均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社会支持无明显相关,结果略。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表明抑郁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普遍不足,同时,他们感受和利用外界给予的支持的能力也较正常人薄弱。可能的解释为:抑郁症患者由于意志行为减退,缺乏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由于主观上认为缺乏关爱,导致即便能够得到外界的支持,也无法体会和利用这些支持来调节内心冲突。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感知到的现实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因为心里的现实作为实际的的中间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6]。本研究的结果与Brown、Wade等[7,8]研究对比发现,抑郁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尤其是当需要时缺乏社会支持者易患抑郁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抑郁症患者使用被动攻击的防御方式与三个社会支持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一方面抑郁患者在面对生活事件时较多采用被动攻击的防御方式,表现出敌意和不友善的态度,因而使身边的人敬而远之,造成社会支持越来越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社会支持,抑郁患者负性情绪更加难以排解,內心矛盾和痛苦积聚,更容易产生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防御方式。在成熟防御机制中,升华、压抑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抑郁症患者使用更多的成熟防御方式会促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是互为因果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支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导致不良行为发生[9-10]。防御机制则是自我逃避不愉快和焦虑的方法,并且能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情感和本能的冲动。总结本研究的结果分析,抑郁症患者较正常人得到的客观支持和对于支持的利用度均偏低。因此,在抑郁症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和预后中,应注意从改善患者自身对于社会支持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出发,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接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说出自身的想法,减少使用被动攻击等易造成负面效应的防御方式,避免过多使用回避和抑制等中间型防御方式应对内心冲突,逐步提高对于自身的期望值。
参考文献
[1] Goyne JC,Downey G.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Process.Ann Rev Psychology,1991,42:401.
[2]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19-622.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4] Luc M,Bernard M,Jearn-Luc M.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depressive,obsessive-compulsive,and schizophrenic disorders:an explorative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regional cerebralmetabolism.Psychiatry Research:Neuroimaging Section,1998,82:83-93.
[5] 管新丽.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3,17 (8):902-903.
[6] 梁宝勇,崔光成.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88-490.
[7] Brown Gw,Harris To,Eales Mj.Social factors and comorbidty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Br J Psychiatry,1996,168:50-57.
[8] Wade T D,Kendler K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major depression:cross-sectional,longitudinal,and genetic perspectives.J Nerv Ment Dis,2000,188 (5):251-258.
[9]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9.
[10]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6,178 (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