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得不偿失的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上,规模巨大的战争往往不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而是看谁经得起战争对财政和经济的蚕食。
  到最后,必定有一方被消耗战拖垮,或者没有了可以上战场的年轻人,或者出不起战争的费用,引起了社会的总坍塌而告负。
  汉匈战争到最后也变成了漫长的消耗战,对战争的双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对于汉帝国而言,这些战争是得不偿失的。
  人不是问题,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人员损失比例都高达百分之三十,但汉帝国仍然可以找到源源不断的士兵去送死。出乎意料的是,汉朝最先被消耗光的资源竟然是马。在卫青、霍去病发动的最后一场攻势中,汉军一共使用马十四万匹,活着回来的不满三万匹。巨大的马匹消耗让汉武帝凑不够足够的马匹发动下一次战役。
  除了马匹之外,汉武帝的国库也变得空空如也。作为汉代最喜欢打仗的皇帝,除了征战匈奴之外,他还发动了针对朝鲜、南越(以广州为中心,涵盖了广东大部,广西、越南的一部分)、西南夷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
  由于前几位皇帝都采取了和平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继位初年,政府的财政状况异常宽裕,仓库内堆满了粮食和钱币,串钱的绳子断了,钱滚得到处都是,无法详细统计。社会上马匹充足,人们羞于骑母马赴宴。
  但这样巨大的财富竟然禁不起几场战争的消耗。
  实际上,汉代的财政在卫青元朔六年之战后,就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原本丰盈的国库到这时已经消耗殆尽,大司农拿不出钱来应付皇帝打仗。
  这两场战役造成了汉军兵马十余万的损失,而为了安抚活着的士兵,汉政府又拿出了二十余万斤黄金进行赏赐,约合二十亿钱,仅仅战争的赏赐就达到了中央官吏俸禄的几十倍。被俘的数万名匈奴人也受到了优待,吃饭穿衣都由汉政府供给。还有正常的战争物资、粮食消耗。
  为了应付这巨大的开支,除了拿光积蓄之外,汉武帝只好下诏卖爵,因为卖爵可以获得三十余万斤黄金的收入。买爵的人可以免除一定的人头税,还可以当公务员(吏),甚至当官。这就破坏了汉代官僚系统。
  霍去病的两场战争更是消耗巨大,元狩二年之战中,汉政府的财政消耗是上百亿。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前几次战争的总和,是中央政府一年正常财政收入的数倍。
  元狩四年之战中,战死的马匹又高达十多万匹,而为了奖赏出生入死的战士,皇帝拿出的赏赐高达黄金五十万斤(折合五十亿钱),超过了政府一年的正规财政收入。
  到这时,汉武帝已经无力再应付下一场战争了,于是汉匈战争如同虎头蛇尾一样,突然间进入了低潮期。但它的后遗症却一直保留下来,汉武帝为了应付财政问题,不得不建立一系列的国有垄断机构,从自然资源、金融等各个方面敲诈民间,来获得收入。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汉代经济鼎盛的结束。
  整体而言,汉匈战争是一场悲剧。两个正在崛起的民族,随着各自变得更加富裕强大,信心满满,冲突不断,最終变成了规模巨大的连绵战争,两败俱伤。匈奴进入了衰落期,而汉代也过了鼎盛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种性质的战争。
  一种是原有世界崩溃之后,为了将中国重新捏合起来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原有世界崩溃的自然结果。这样的战争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重建,由于前期的崩溃,社会经济已经糟糕到极致,随着统一进程,社会经济逐渐好转,到了统一之后,全国性市场的建立、和平的维持,经济立刻进入全面恢复时期,带来一次盛世。
  另一种是不必要的战争,当一个王朝处于稳定和繁荣期时,人们往往被大国崛起的幻象所迷惑,更愿意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巨大消耗又会反作用于财政,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导致社会的衰落。
  汉武帝后期,经过近十年的休养后,恢复了对匈奴的部分对抗,但再也没有赢得巨大的胜利。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由于匈奴内部的分歧,其左大将军企图与汉朝联合反对年幼的单于,汉武帝派遣浚稽将军赵破奴率领两万骑兵前往接应,却由于左大将军计谋泄露,汉军被匈奴单于围困全歼。这是汉匈之战中,汉朝的一次大败。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遣三路大军攻打匈奴。在三军之外,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蒙古境内,与匈奴接战,战败投降,其麾下只逃回了四百人。贰师将军(得名于著名的贰师城,也就是现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李广利进军天山,大胜而还,却在回师途中遭遇惨败。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七万大军进攻匈奴,战败投降。
  经过几次惨败后,汉武帝晚年回顾自己的政策,终于认识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此后,汉武帝再也没有主动向匈奴挑起过战争。
  而真正决定了西汉胜利的,是匈奴的衰落而不是汉军的胜利。
  汉宣帝时期,进行过一次失败的远征。又过了十几年,匈奴内部分裂越来越严重,最多时曾经五个单于并立。最后,呼韩邪单于投靠了汉朝,郅支单于逃往了西部,最终被陈汤所杀。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终告结束。
  (摘自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其他文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产权明晰、权能丰富、规则完善、监管有效、权益落實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其中,将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适度扩大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担保、入股等权能。(《改革内参》)
“通盘无妙手”是一个下棋的术语,原话叫做“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也就是说很会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盘棋你是看不到那种神奇的一招,或者力挽狂澜的一手。这有点违反我们的直觉,为什么是这样呢?下棋的“通盘无妙手”  韩国有一位围棋选手叫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世界级顶尖高手,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他。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 “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
继“刷白墙”之后,又来了“喷绿漆”。河南省三门峡市锦滨矿业有限公司在矿区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未经审批擅自将三门峡开曼矿区“山体喷绿”。问题曝光后,相关企业解释说,喷绿是为了解决高陡边坡扬尘抑制问题,喷的是“液体抑尘剂”。这个理由着实令人啼笑皆非,其实根子上还是形式主义在作祟。目前,当地政府已经责令该公司停产整顿,同时对辖区内所有矿山企业生态修复治理进行全面排查。  作伪心劳,成少败多。“喷绿、刷绿
从国家至乱到具有比较优势的治理体系的建立  《领导文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百年巨变。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所发生的巨变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定性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在政治层面是如何体现的?  陈坚:中华民族百年巨变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实现了从至乱到具有比较优势的治理体系的建
垄断这只“死老虎”何时真正死去?  近期,垄断再次成为中国广受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原因之一,是传闻《反垄断法》可能要出台;原因之二,是垄断部门(企业)收入与普通部门(企业)收入的差距在过去几年中急剧扩大。《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说,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年薪高达10万元,每月工资6500元,一年发16个月的工资,外加年终奖和两份商业保险。这一报道将垄断部门的高收入现象推至前台。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
明崇祯四年(1631年),大明王朝已是内忧外患,大厦将倾。陕西的农民军声势浩大,已经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关外女真部族强势崛起,蚍蜉也有撼树之志,满洲铁骑在杰出领袖皇太极的带領下,不断蚕食着大明的疆土。四面八方来的消息不断呈报到紫禁城,一个忧郁的青年此刻正紧盯着各地的奏疏,战败、丢城、官员被杀、旱灾、水灾、饥荒……他揉揉充满血丝的眼睛,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打量一眼还没有批完的奏疏,堆得如一座小山。他
机关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向基层拓展延伸?福建中烟机关党委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机关“1133”党建工作体系,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中烟机关党委进行了构建“1133”党建工作体系,两个“1”即围绕一条主线——增强全员创新活力,促进岗位价值创造;实
星期四,老郭值夜班,晚上不回家。吃罢晚饭,他开始练字,站在办公桌前潇洒挥毫。九点多,有人敲门。进来的是刚大学毕业进厂的技术员小刘。小伙子怯怯的,站在老郭身边看了半天才说:“厂长,您写得真好。”老郭笑了笑:“谈不上多好,不过是消磨时间。你有什么事吗?”小刘脸红了,欲言又止,从怀里掏出一盒茶叶,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我大学同学从安徽寄来的,说是上好的黄山毛峰。我不习惯喝茶,请您品鉴一下吧。”老郭心里有些
人们经常问及我的事业,有商业上的,也有公共政策方面的,似乎我的经历中蕴涵着某些宝贵的经验。  在商业方面,很多人都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年仅三四十的我就能在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谋得要职,如广告业、制造业以及金融领域,我是如何做到的?如何成为亿万富翁?  在公共政策领域,如果说我所热爱的公共事务是我的第二事业的话,我还经常被问到,我是如何在不怠慢原有事业的同时投入这第二份事业的?  为了避免令这
詹姆斯·科米 著  中信出版社 2020年11月出版  本书回答了一个问题——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忠于什么?是金钱、权力、名誉,还是我们心中亘古不变的道德法则?要怎样才能做正确之事,而不是行权宜之计?面对曾经宣誓效忠的机构组织,曾经誓死维护的价值理念,我们如何才能忠贞不渝?若是忠于机构理念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们是否还能坚定如斯?FBI前掌门人科米回顾了那些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巨大的个人经历和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