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访华的困境

来源 :当代体育·足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很热,球迷不多,吸金尚弱,比赛很冷,排屁走人。这就是如今欧洲豪门夏季访华的窘境。是球迷们的胃口大了,还是眼球累了?
  
  “此处人傻,钱多,速来!”只是2005年皇马访华时网上盛传的一个段子,其内容是关于豪门访华的,却也道出了其中的困境与荒唐。
  大致内容是讲:就在皇马巨星们要出发的时候,西班牙国内足球圈子里的人都很不解,想不通皇马放着设备优良的伯纳乌不积极备战,却来到了遥远的中国,这块足球荒漠。西班牙国家队的球星们在酒吧泡夜场,托雷斯提起来卡西来中国的事,大家很好奇。于是,哈维就发短信给了卡西“怎么跑中国去了?”。等了一会,卡西回来了短信“此处人傻,钱多,速来!”众球星惊呼“原来是我们很傻很天真”,各自回俱乐部拉老板去联系访华的事宜了。
  虽然是网友编的段子,捧腹一笑而已,但是,欧洲豪门的访华却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的粗糙和低质早已经吊不起中国球迷的胃口了。之后,随着一个个的豪门来了又走,赚了吆喝,轻轻的背走金钱,却还是留不下一片云彩,球迷们掏钱却看不到高质量的比赛。于是,不再买账。
  
  前商业时代
  
  “当时在北京的时候,国际米兰基本上没有把心思放在比赛上,球员们到远东来完全是为了旅游和完成任务,肯来的人还得到了俱乐部老板很高的补助,所以我们能够跟他们打平。而后来到了米兰,当时他们正在状态,打我们自然很轻松。”
  这是最近年维泗对当年国米访华的回忆,那年是1978年,一个中国当代史上最重要的年份。
  当时,中国刚刚召开了开启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世隔绝的中国人开始接触世界。而就在两年前,邓小平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对公众亮相,宣告复出。而两年后,这位喜欢体育的领导人又表示支持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紧接着,国际米兰来到北京。
  八年前,中意建交。八年后,在1978年6月8日的意大利杯决赛中以2:1的总比分击败那不勒斯夺冠后,意甲豪门国米奔波了29个小时后飞抵中国,开始了对这个当时还是未知国度的访问,而带队的正是国米的传奇球星马佐拉,那年访华结束之后他选择了退役,如今仍然在国米俱乐部担任技术总监。
  短暂休息后,国米在6月12日就迎来了中国行的首场比赛,在北京的先农坛体育场,国际米兰1:1战平了中国国家队,为国米进球的是斯坎齐亚尼,当时,那场比赛约有80000名球迷到现场观战。两天后,国米迎来了中国行的第2场比赛,结果0:1输给了北京队。之后,国米移师杭州,在同中国国家队的第2次交锋里再次战成了1:1。6月20日,国际米兰终于在广州迎来了中国行4场比赛的首场胜利,蓝黑军团3:1击败了广东队,阿尔托贝利和帕沃内各进1球,广东队球员打进一记乌龙。
  国米很快就回国了,带着并不光彩的成绩回国了。但是,对于国米的巨星们而言,成绩不是问题,重要的玩的开心,毕竟这怎么看都是一次旅行,顺便在“神奇国度”打了一场“真正的友谊比赛”。
  时至今日,马佐拉还是这样描述那次中国之旅的:“1978年,我们去中国打了一次友谊赛,我看了长城、故宫,看到街上有数的自行车,人们都衣着简直完整一样的外套,真的很新颖。”
  而在国内,由于那个年代政治空气的紧张,国米来华的消息事前是被封锁的,没有如今的媒体轰炸,毕竟那次国米一个子儿都没有向中国方面要。
  但是,尽管如此,那4场比赛观战的总人数,竟然达到了22万人之多,平均每场有7万之多。于是有人戏称“要是现在每场比赛能有七八万的上座率,欧洲豪门要在中国打半个赛季了”。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足球还没有“恐韩症”,没有“黑色三分钟”,也没有和监狱扯上太多关系。就像随处可见的“大国梦”一样,球迷们还沉醉于所谓的“工体不败”的神话之中,虽然我们已经离开足球世界很久了。
  中国的球队在1994年之前极少有机会与世界著名俱乐部球队交手,但职业化后中国足球的钱多了,有钱就不信请不来高手。从1994年开始,意大利AC米兰、英格兰阿森纳、意大利桑普多利亚、巴西格雷米奥甚至英格兰国家队等大牌球队看在钱的份上纷纷来访,却没想到在北京工体被中国国家队和北京国安队痛击,颜面大失。于是,媒体上创造出了神奇的“工体不败”,当然,这是一个奇迹,但是在这一切都随着1996年5月英格兰队三球大胜国足而化为乌有,于是商业比赛所带来的虚假繁荣让球迷不再有任何留恋,豪门访华的含义也悄然发生了巨变。
  这就是那个时代豪门访华的故事,和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
  
  商业元年
  
  “我终究清楚为什么世界强队在这不能赢球了,假设中国足球只依托裁判去取胜,那么中国国家队永世进不了世界杯决赛圈。”这是作为巴西国际队主教练斯科拉里的愤怒,而引起巴西人怒骂的正是中国特色的“主场哨”,二十年后,变成了“黑哨”、“假球”。
  但是,很快,国外豪门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愤怒了,毕竟中国足球不是个对手,惹不起别人的愤怒。另一方面,欧洲豪门的初来乍到和中国球队的幸运胜利带给国内球迷的心理错觉,也被国家队的惨败扶正,“工体不败”的不败的神话不再被迷信。欧洲豪门来华的真正诉求也开始被国人理解,商业的态度和意义随即也成为中国足球文化与如何世界接轨的重要命题。
  当然,中国足球还在探索,在寻找走向世界的路上。
  这一切,在1999年曼联访华被重新点燃,那年的故事发生在当时中国商业化的大本营——上海滩,那个发生在中国大陆娱乐化萌芽时代的红魔故事留给人们最难忘的画面,是身着贝克汉姆球衣的小女球迷在球场边玩耍,这样的画面在一年后这个千年成为了流行。
  “1999年,上海,我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个工作岗位里。我得到了第一份沉重的“外访任务”——帮老总拿一个写着曼联来华球员大名的足球。可想而知的艰巨——追星族像下饺子一样把上海花园酒店围得水泄不通。”这是一位足球记者对那次曼联来华的独特回忆,的确,曼联史无前例的成功。
  1999年,曼联在当年拿下了英超、足总杯、冠军杯三项赛事冠军,但来访中国的这支曼联,贝克汉姆、约克等名将并没有随队出征,爵爷弗格森也没有亲临指挥比赛,来的是喜欢打雨伞的麦克拉伦。但是,拥有谢林汉姆等人的曼联,同样可以将比赛的胜利揽入怀中,2:0击败上海申花。两粒入球,索尔斯克亚进了一个,谢林汉姆进了一个。
  当然,上海申花在比赛中输了球,但却得到了约1000万元的收入,这也是中国职业俱乐部首次拿到高额出场费,比起如今恒大的区区三十万,在那个足球牛市中,谁又能说他们不配呢?
  曼联从黄浦江抱走了中国的第一只螃蟹,还有很多球迷的执着,而留下的是,真正的职业化足球的风范与耍酷。吉格斯头都不抬的用脚撑住了看到他瘫倒的女球迷,扬长而去,而大巴的另一头是将小球迷的签名册“扔下大巴”同样扬长而去的中国公安。
  就一个镜头,已经种植了太多的狂恋。“原来,踢球的可以这么酷。”
  而曼联的这次成功,是一次不一样的成功,相比于前几十年来工体发生的故事而言。2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商业社会,中国足球也进入了商业模式中,可以说,曼联访华的成功是商业时代豪门访华的成功范例,也是精彩开端。于是,中国足球与欧洲豪门的金钱勾搭开始了,不管是如日中天的当代霸主还是没落贵族,都想来到中国,这里有它们想要的东西,那个马可波罗告诉他们的好东西。剧情一旦开场,就会不可收拾。
  
  大牛市
  
  “主席所想到的,他的风格以及观点,我们必须尊重,主席就像一个理论家,在他的脑海中有一个理想的概念的东西,但是你不要忘记他还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他必须知道你不能空有梦想,你必须去实现这些梦想。或者说主席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拿下这份在十个城市之间修建铁路的合同,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工程师告诉他如何实施,一毫米一毫米的开始。”关于主席(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他最推崇的作家约翰•卡林在他的《白天使》第四章中如是说。
  的确,弗洛伦蒂诺是个足球商业天才,或者说,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化足球疯子,偏执大手笔。而就是这个人把中国足球的商业赛事推向了最高潮,推手是他、中国足球、还有他的皇马。
  2003年,中国足球商业赛空前绝后的“大牛市”,那个夏天,没有利空。
  200万欧元的出场费,100万人民币的训练售票,40%的票房收入,还有传说中的4000万人民币的总体收入。这就财富创造机制的可怕,比那个时候被球迷们成为“马戏团”的皇马阵容更可怕。自然,区区5000元,作为贝克汉姆用过的酒店浴巾的售价,并不能和所谓的“烧钱”扯上半毛钱的关系,这个国家的足球队一年前去世界杯转了一圈。
  “我们的目的是让一切人成为和皇马相关的消耗者。我们看中的不是西班牙国际市场,而是全世界一切热爱足球、热爱皇马的国度。”主席大人对皇马会员们这样解释。
  2005年,皇马又来了,弗洛伦蒂诺穿着很多口袋的衣服亲自带队。“我们来中国是工作,不是为了度假,要度假不会来北京这么热的地方。”这是皇马球员对质疑他们的中国媒体的解释。而国内媒体的回答的是“除了睡觉,90%的时间都用在各种商业活动和走秀中———这才是他们的工作,就连一场再普通不过的训练课,都能卖出500万元。”
  而有较真的人说,“豪华酒店、顶级服务、关门购物、球迷追捧外加400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们付出的,而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屡次被放鸽子、一场技术含量还不如中超的比赛!”然而,更较真的人这样回答:“怪得了谁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就是,这怪的了谁呢?中国球迷有近距离接触的自己喜欢的球星的强烈诉求,皇马俱乐部需要资产负债的平衡,赞助商需要广告推放的平台,而苦大仇深的中国足球需要偷师学艺的机会。也许,这种商业足球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得到的效果也不一定很差,只是外部观感太差,哪怕皇马把冠名权交给了公益基金会,还是盖不住那刺鼻的铜臭味。
  实际上,皇马的满载而归对整个“欧洲足球的中国商业化进程”是一种杀鸡取卵,毕竟,没有一个球迷市场能在一个夏天支持太多这样的“淘金”。于是,由于皇马挟巨星之威把整个中国商业赛的价格推高至远离合理价格区间太多的高位,欧洲足球中国商业市场形成了扭曲的价格机制,购买者的退场也就是必然的结果,豪门中国行的寒冬要到了。
  这次“牛市”有点虚。
  
  退潮
  
  繁荣之后就是衰败,牛市之后就是熊市,涨潮的下一步就是退潮,豪门中国行就从皇马第一次走后开始走进了“下一步”。
  2004年,巴萨来到了中国上海,遭遇了冷遇,一次彻彻底底的冷遇。
  “如果你没有看见八万人体育场外的那幅巨大的广告,你一定不会相信里面即将上演一场足球比赛,而比赛的一方还是巴塞罗纳队。在比赛开始前的10分钟,八万人球场外冷清的有些让人惊诧,黄牛不时的大声喊叫着“要不要票”,然而收获的却总是失望。一个黄牛在比赛开始后发疯似的叫着,10块要不要?边上的球迷居然还不甘心:5块吧?今天大多数球迷都在家看申花队的足协杯比赛呢。当小罗纳尔多踏上八万人体育场的时候,他抬头看了看只有千把人的看台,脸上分明写满了不解。”
  这是当时一位亲历者的描述,虽然可以归因于那个时候巴萨还没有闪耀欧洲的荣誉和星味,但是去年梅西带着不可一世的巴萨来到中国之后,一样没有遇到太多的热情。
  到今年,利物浦来华和广州日之泉打了一场不痛不痒的比赛,然后匆忙的结束了红军的第一次的中国行,赛前甚至还曝出了广州日之泉要像恒大借球员应急的闹剧。兵工厂阿森纳来到义乌和浙江绿城比赛,除了“枪迷”有点热情以外,还真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皇马今年的访华,虽然看台上依旧是座无虚席,但是无奈两个对手不是一个级别上的,7:1胜广州恒大,6:0轻取天津泰达,而广州恒大甚至因为奖金比联赛少而传出了收力的消息。
  而就在同时,在北京举行的意大利超级杯的米兰德比大战引起的轰动,毕竟这是真的。
  德比战罢,鸟巢外,灯火辉煌。一位穿着米兰队服的小球迷对爸爸说,“花1000块钱看一次皇马,怎么也比不上800块钱看一场超级杯,爸爸,下次超级杯啥时候?”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