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多”与“少”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四“多”和四“少”,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合作;动手;耐心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66-01
  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初步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是要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那么信息技术课堂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呢?我总结了四“多”与四“少”。
  一、多一些游戏,少一些机械
  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多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学法,方能激发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喜欢,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能够做好的教师很少。究其原因,主要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上网,会上网浏览页面并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所以,按照课程的目标,需要教会学生认识电脑的组成、各个部件的名称、会使用一种输入法等,还要更深入地教会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绘图、编程等。如果只是给小学生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他们肯定会毫无兴趣而且会很快厌恶这门课程;如果能够运用一些小游戏引领学生,则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兴趣,在上信息课时教师要尽量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生用基本的绘图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在绘制图形的选择上选取一些卡通动漫中的学生喜爱的一些图形,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这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势必高涨,教师也必定在轻松的氛围中为信息教育的普及践行着最好的教育方式。
  二、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灌输
  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在表明,学习知识的结果和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科学就会加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推进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学讲计划”,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来小组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它比小组合作的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核心是让学生“学进去”,并且“讲出来”,在学生的“学进去”和“讲出来”的两个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进而使学生在自我被需要的感觉中激发出更为积极的学习劲头。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更能激发学生热情的科目,教师要利用学生对于电脑知识的渴求,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学讲计划”,在小组的学习中既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学生,进而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集体的智慧。例如,在教学“下载和安装软件”一课的时候,我布置学生先预习文本,在学生预习完文本之后,我提出让学生根据文本的讲解先下载软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争取让小组成员人人都会下载软件。学生们热情很高,经过10分钟的讨论和操作,我让他们到主机这里来操作给全班同学看看,结果他们的操作很规范,讲解也很清晰。我又随机叫了一位同学操作一遍,也很顺利地完成了。在下面的“安装软件”的教学活动中,我又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是如此。在课堂检测环节,我让学生到“华军软件园”网站的“智力游戏”分类中下载“专业扫雷游戏2.5.141020攻略秘籍版”,并且安装好。我在学生的操作中发现学生的掌握很好,不但操作规范而且用时也短。
  三、多一些动手,少一些理论
  信息技术教学其实根本上就是动手的科目,虽然理论掌握是学生动手的前提,但是教学中发现,只要学生掌握了如何操作,理论的东西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一遍就得记住一些术语和概念,对于操作的流程更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先能够背诵出来再操作。例如,在“操作键盘”和“文字输入”两课,如果要是让学生熟练操作键盘的话,需要学生能够准确记忆键盘上面的每个位置的字母或者功能,并通过动手逐渐促进记忆。如我开始阶段让学生比赛输入“jzsmdeox、klwuvza、faihbmqp”等进行比赛,后来再让学生进行汉字输入比赛。在“复制与粘贴”“编辑文档”“插入表格”等内容教学的时候,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
  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很多小学生虽然也见到过电脑,但是很多学生其实并不会运用电脑,尤其是农村的很多家庭并没有电脑。即使有的家庭有电脑,学生也只是在家里面看看动漫、玩玩游戏,并不能真正系统地了解电脑,更不用说系统地运用电脑了。所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在小学阶段就是普及学生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日程生活中能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因此,教师要学生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才能顺利实现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多一些游戏、合作、动手、耐心,少一些机械、灌输、理论、急躁,就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2(04).
  [2]韦泽方.对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8(02).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Web的特点,介绍了Web挖掘的概念,给出了Web挖掘研究的三种分类: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Web使用记录挖掘.并以搜索引擎为重点说明了Web挖掘技术的应用。
毛被能够加强或减弱动物向周围环境的热量散失,毛被的形态结构和颜色是传热性能的决定因素,其传热过程往往是传导、对流和辐射3个过程的耦合。以往研究发现环境因子中,风可增加机体向环境中的散热速率,且散失量与风速正相关,动物通过调节在风场中的姿态来适应不同风向。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是影响散热速率的另一因素,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通过改变毛被结构来适应温差变化。毛被含水率上升会引起导热和蒸发冷却作用加强,动物通过
本文对“信号与系统”实验的开发背景、开发平台软件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的介绍了开发出的实验系统.分析了实验性能。通过实验,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加强学生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
摘要:随着对软件缺陷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提出了很多软件缺陷预测模型,但所有的模型都只停留在缺陷数预测的基础上,不能系统分析出导致预测结果的真正原因。而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导致结果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此方法不但能对现有开发项目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起到控制作用,还为今后的开发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数据,预防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软件缺陷;预测模型;贝叶斯网络
软件工程失败,通常是由于协同工作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软件课程的学习成效,也不纯是技术难度或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否。软件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相关软件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茶园之间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的差异,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跳跃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海拔698.6、270m和46m的高、中、低海拔茶园进行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样方为单位3种海拔中差异极显著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柑桔粉虱、茶短须螨、茶黄蓟马、琥珀广翅蜡蝉和绿螽蟖;差异极显著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日本球腹蛛和茶色
摘 要:何为“以学生为主体”?即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比较,逐步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69-01  一、探究阶段  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
本文围绕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将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本文采用在彩色空间建立肤色高斯模型的方法进行人脸区域与非人脸区域的大致分离,然后在分离结果中根据每一个8连通区域的形态特点和人脸的几何特征,去除误检出的非人脸区域。本文中彩色空间选用HSI和YCbCr彩色空间,相较于RGB彩色空间,这两种彩色空间都可以将亮度信息与色彩信息分离,减小了亮度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量小,快速、不易受表情姿态影响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特征提
从教整整20个年头了,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既有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也有着劳心劳力的辛苦。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有的从小娇生惯养,如果老师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当,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有一件事,至今回忆起来仍觉惭愧。  那是在一个星期二的上午第四节语文课,我正在讲课,突然班上的一个男生大声喊道:“老师,L打我!”我一看,是班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他叫w,平常上课时他经常和他前面的L随便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