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10多年来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级中学把志愿者活动作为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成长的有效方式。那么,如何科学地组织高中志愿者活动?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高中志愿者
活动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组织性差
国家对高中志愿者活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支持和认识不到位,多数学校还是独立开展活动,横向的校际间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其他志愿者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组织零散,缺乏系统性,信息传达不及时。
2.活动资金缺乏
社会对公益团体的资金支持不够,而学校更是无力举办花费较大的志愿活动。由于目前学校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团委直接负责,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活动资金的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影响到活动的开展。
3.法规及相关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对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学校开展活动无规可循,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美国、新加坡等国都制定了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韩国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还可得到学分(占20多个学分)。[1]
4.志愿者的专业技能需要提高
高中志愿者的特点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所以只能参加一些不太需要专业知识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等,由此降低了志愿者的成就感,使志愿活动无法长期坚持。
开展高中志愿者
活动的策略
1.加强对高中志愿者活动的管理
目前,我国对高中志愿者活动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如加拿大对志愿者服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全国目前有200个志愿者服务中心,这些中心主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志愿者服务项目,并收集国内外服务项目的信息。[2]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建立全国、地区、学校三级高中生志愿者管理体系,其中,全国层面的管理主要集中于战略规划、组织指导、情况通报;地区层面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区域指导、辖区协调、结果评价;学校层面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具体组织、过程指导、人员保障等,具体内容涉及:
(1)注册登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和社区活动基地可以共建志愿者的电子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规范志愿者活动。
(2)规范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建立反馈机制。每次活动都应有总结记录,以确保活动质量。在考评方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小时制”标准,并兼顾志愿者的态度和服务质量,坚持“两为主”:一是要充分信任学生,以学生自评为主;二是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以激励为主。
(3)把志愿者活动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将志愿者活动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系统中。
(4)把志愿者活动与共青团评优、推优入党、上大学推荐等学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2.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的高中志愿者活动有两本规范教材—《志愿者手册》和《领导技巧》,书中介绍了如何组织活动以及如何吸引居民参加,并对志愿者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高中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之前,学校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 思想观念上
(1)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志愿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以“服务社会,锻炼个人”之心去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把服务视为“装饰镀金”,也不要把服务看做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
(2)通过培训,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志愿活动是表达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方式。
◆ 服务技能上
(1)通过培训,使志愿者获得实践技能,包括组织策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校内外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
(2)聘请社区管理人员讲解社区服务中的相关法规、基本知识和服务要求,并带领学生到各个服务岗位熟悉具体情况。
(3)向其他优秀团队学习,促进校际互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承办高中志愿者活动研讨会,邀请政府权威机构、知名人士、社区代表、本地媒体参加,进一步营造志愿活动的社会氛围。
3.搞好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工作
(1)过程管理。在活动前要求学生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地点。活动中严格管理,活动后记录总结。
(2)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学校在为青年志愿者配备专职教师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家庭、社区及有关教育机构的联系,共建活动基地。如华东师大二附中利用毗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优势,与之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共建协议,为其输送高中志愿者。首批输送的志愿者中,有10名学生经过两轮面试脱颖而出,成为纪念馆的双语讲解员。[3]
(3)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在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在学生干部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制定各部门的近期工作计划,为全面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4.丰富志愿活动内容
可以建立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制度,招募学有专长的志愿者,组建“义务维修电器小分队”、“社会调查小分队”、“义演小分队”、“学习辅导小分队”等学生社团,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志愿者走出校园,到社区开展内容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人口健康调查、社区流动人员调查、野外动植物调查等。
5. 为高中志愿者活动创造条件
难以找到适合的活动项目是国内外青年志愿者活动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志愿信息网络。此外,活动经费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必要的活动基金,可以要求志愿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活动所需的工具,还可以向社会、个人和企业募集专项基金。
6.争取服务对象的认同
社会上有些人以金钱作为价值取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拒绝接受志愿服务。因此,志愿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和需求,以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保民.外国学生怎样度假[N].文汇报,2003-07-14.
[2] 胡光耀.有奉献也有收获——访加拿大青年志愿者[EB/OL].新华网, 2003-06-30.
[3] 徐婉青.华师大二附中推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新举措[N].新民晚报,2006-02-27.
(编辑 韩春梅)
当前我国高中志愿者
活动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组织性差
国家对高中志愿者活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支持和认识不到位,多数学校还是独立开展活动,横向的校际间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其他志愿者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组织零散,缺乏系统性,信息传达不及时。
2.活动资金缺乏
社会对公益团体的资金支持不够,而学校更是无力举办花费较大的志愿活动。由于目前学校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团委直接负责,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活动资金的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影响到活动的开展。
3.法规及相关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对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学校开展活动无规可循,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美国、新加坡等国都制定了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韩国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还可得到学分(占20多个学分)。[1]
4.志愿者的专业技能需要提高
高中志愿者的特点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所以只能参加一些不太需要专业知识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等,由此降低了志愿者的成就感,使志愿活动无法长期坚持。
开展高中志愿者
活动的策略
1.加强对高中志愿者活动的管理
目前,我国对高中志愿者活动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如加拿大对志愿者服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全国目前有200个志愿者服务中心,这些中心主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志愿者服务项目,并收集国内外服务项目的信息。[2]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建立全国、地区、学校三级高中生志愿者管理体系,其中,全国层面的管理主要集中于战略规划、组织指导、情况通报;地区层面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区域指导、辖区协调、结果评价;学校层面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具体组织、过程指导、人员保障等,具体内容涉及:
(1)注册登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和社区活动基地可以共建志愿者的电子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规范志愿者活动。
(2)规范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建立反馈机制。每次活动都应有总结记录,以确保活动质量。在考评方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小时制”标准,并兼顾志愿者的态度和服务质量,坚持“两为主”:一是要充分信任学生,以学生自评为主;二是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以激励为主。
(3)把志愿者活动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将志愿者活动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系统中。
(4)把志愿者活动与共青团评优、推优入党、上大学推荐等学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2.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的高中志愿者活动有两本规范教材—《志愿者手册》和《领导技巧》,书中介绍了如何组织活动以及如何吸引居民参加,并对志愿者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高中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之前,学校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 思想观念上
(1)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志愿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以“服务社会,锻炼个人”之心去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把服务视为“装饰镀金”,也不要把服务看做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
(2)通过培训,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志愿活动是表达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方式。
◆ 服务技能上
(1)通过培训,使志愿者获得实践技能,包括组织策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校内外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
(2)聘请社区管理人员讲解社区服务中的相关法规、基本知识和服务要求,并带领学生到各个服务岗位熟悉具体情况。
(3)向其他优秀团队学习,促进校际互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承办高中志愿者活动研讨会,邀请政府权威机构、知名人士、社区代表、本地媒体参加,进一步营造志愿活动的社会氛围。
3.搞好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工作
(1)过程管理。在活动前要求学生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地点。活动中严格管理,活动后记录总结。
(2)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学校在为青年志愿者配备专职教师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家庭、社区及有关教育机构的联系,共建活动基地。如华东师大二附中利用毗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优势,与之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共建协议,为其输送高中志愿者。首批输送的志愿者中,有10名学生经过两轮面试脱颖而出,成为纪念馆的双语讲解员。[3]
(3)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在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在学生干部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制定各部门的近期工作计划,为全面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4.丰富志愿活动内容
可以建立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制度,招募学有专长的志愿者,组建“义务维修电器小分队”、“社会调查小分队”、“义演小分队”、“学习辅导小分队”等学生社团,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志愿者走出校园,到社区开展内容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人口健康调查、社区流动人员调查、野外动植物调查等。
5. 为高中志愿者活动创造条件
难以找到适合的活动项目是国内外青年志愿者活动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志愿信息网络。此外,活动经费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必要的活动基金,可以要求志愿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活动所需的工具,还可以向社会、个人和企业募集专项基金。
6.争取服务对象的认同
社会上有些人以金钱作为价值取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拒绝接受志愿服务。因此,志愿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和需求,以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保民.外国学生怎样度假[N].文汇报,2003-07-14.
[2] 胡光耀.有奉献也有收获——访加拿大青年志愿者[EB/OL].新华网, 2003-06-30.
[3] 徐婉青.华师大二附中推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新举措[N].新民晚报,2006-02-27.
(编辑 韩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