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紧张心理,让音乐飞……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小刘在音乐演奏比赛前出现紧张、焦虑、无法正常演奏等状况。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后采用呼吸放松法缓解其焦虑,用想象法让其沉浸在音乐氛围中,用阳性强化法鼓励其积极行为,缓解了小刘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关键词〕中职生;赛前辅导;放松疗法;想象技术;阳性强化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47-03
  一、求助者资料
  求助者小刘,男,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身体健康。为参加全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备赛练习。
  二、情况介绍
  全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即将在我校举行,校领导十分重视,选手们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潜心备赛。
  正式比赛前一天,学校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彩排。小刘一直练习得不错,但上台演奏时,学校负责拍照的老师闪光灯一闪,小刘就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弹不出来了,演奏只好中断。这一状况让学生本人、辅导教师和负责的领导都着急了,正式比赛时肯定也要照相摄像,小刘如果还处于这种状态,怎么能参加比赛?于是领导立刻打电话让我来救急。
  三、辅导过程
  救场如救火,接到电话后,我马上赶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房。
  (一)沟通、了解情况,建立咨询关系
  领导带我走到琴房门口,敲了敲门,辅导老师王老师出来,重新介绍了小刘的情况,然后我们一起走进琴房。
  小刘低着头认真地弹着琴。这是一个瘦削的男生,有人进来了也没有回头看或者中止演奏。我想了想,拿出手机来给他拍了几张照片。我想他是因为有人拍照才紧张的,我也拍了几张照,既可以看看他的反应,也可以给他“免疫”。
  小刘这次没被我打扰,继续弹完。辅导老师告诉他:姜老师是特意来帮你的。为了避免小刘有心理压力,我没让王老师说我是心理咨询师。我和小刘打了招呼,请领导和辅导老师先离开琴房并关上了门。
  小刘问过“老师好”之后,安静地坐着等我说话。我想他应该能猜出来我过来是和他刚才彩排的状况有关。这是一个看起来安分老实的男生,王老师之前告诉我,这是他们学前教育专业惟一的男孩,当初为了能学习这个专业,他好不容易才说服了父母。为参加比赛,他练得一直很认真,也很辛苦,水平也不错。
  为了迅速拉近距离,建立咨询关系,我决定开门见山。
  我语调轻松自然地说:“我也懂一点儿钢琴。听说你刚才弹琴紧张了,王老师让我过来和你聊聊。你弹的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
  小刘低声说:“《谷粒飞舞》。”他的神情有些羞愧,刚才的失误对他打击比较大。
  我繼续保持愉快的语调说:“听名字应该是首表示丰收的喜悦的曲子。刚才看你弹得很熟练,你练了多久了?”
  听我表扬他,小刘神情放松了,告诉我他练这个曲子练了三个多月了,就为了参加比赛,最近这一个月天天在琴房练,所以弹得相当熟。
  我说:“你这么刻苦,真不容易。既然这么熟练,怎么有人拍照你就不会弹了?刚才我拍照,我看你也没紧张啊?”
  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在台上有人拍照,我手都抖了,脑子一片空白,死活想不起来该怎么弹了。越想不起来越慌,台下还有那么多人看,心里更着急。要是明天也这样该怎么办?王老师对我期望那么高,天天陪我练。”
  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这是赛前紧张、焦虑,期望高导致的心理压力过大。长期的练习让小刘身体疲惫,成为生物性压力源;性格内向的他之前从未经历过大型比赛,紧张、期待等心理成为精神性压力源;学校领导、老师的期望又构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些让这个16岁的高二学生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台上发挥失常。好在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尚不足以构成心理问题,只要及时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小刘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的。
  (二)呼吸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明白了小刘的症结所在,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放松。
  为了能进一步让小刘信任我,我对他刚才所说采取了“共情”:“我理解你的心情,付出那么多,就是为了上台比赛。结果上台后连平常的水平都没发挥出来,难怪你着急。”
  “ 共情”是真诚地理解对方的内心体验,这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感情常用的一种方法。见我认可了他的感觉,小刘表示,就怕正式比赛也跟今天这样,希望我能帮帮他。
  我问:“你平常练习有没有弹不下来的时候?”
  他说:“刚开始有,后来弹熟练了,每天弹好几个小时,早就熟练了。”
  我点点头:“对啊,你自己练习的时候不会忘,但是一上台就忘,为什么?”
  “因为平常练习没有观众,上台之后台下有那么多观众,所以紧张了。”
  “对,你是因为紧张导致注意力转移,脑子光去想台下的观众了,自然就把曲子忘了。”
  他若有所思:“对啊,我练得挺好,就是太紧张了。怎么才能不紧张呢?”
  见他认识到了自己台上“卡壳”的原因并主动要求我帮助,我说:“我教给你一种放松的方法,学会了你就不会再紧张了。”
  他一听,眼睛发亮,用渴望的眼神盯着我。
  我教给他 “呼吸放松法”:保持身体放松、肌肉放松,然后用腹腔深深吸气,吸到肚子高高鼓起;然后腹部慢慢后缩,缓缓吐气。我给他示范怎样做,他练习几次便学会了。
  根据他的情况,我又结合行为指导和想象继续指导他:请你站到墙边,现在你在候场。听到报幕员说该你上场了,你要先做一个深呼吸,挺胸抬头,往台上走;走到台前站住,深呼吸,同时眼睛扫一遍全场观众的头顶,然后鞠躬,转身,走到琴凳旁坐好,再做一个深呼吸,抬手,开始弹琴。
  他按我所说在琴房走了两次。坐在琴凳上弹奏前,他告诉我感觉心里没那么慌了。   呼吸放松法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通过放松肌肉和身体达到抑制心跳过速、松弛神经的效果,对小刘的状况比较有效。
  (三)想象音乐意境,转移精神压力
  小刘身体的紧张暂时缓解了,我继续缓解他精神上的压力。小刘之所以场上“卡壳”,紧张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过于关注外界情况,没有沉浸在乐曲中,所以容易受外界影响。我接下来要做的是让他专心致志演奏,不受外界干扰。
  我结合自己的音乐知识给他分析:“这个曲子名叫《谷粒飞舞》,应该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你练得很熟练,但还需要加进去自己的感情。好的演奏者应该是全身心投入,让琴声反映出自己的心情。《谷粒飞舞》描写了那种丰收的喜悦,所以你要把这种喜悦通过钢琴传递出来。弹琴的时候,你想象着秋天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谷粒一粒粒从收割机里跳出来,那感觉多好啊!你喜欢这种感觉吗?你要告诉自己:我很高兴,我要借助这首乐曲把这种喜悦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高兴。”我给他描绘这种丰收的喜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能弹得更有感情,同时更是为了让他全神贯注于音符和旋律,沉浸在音乐的美好情境中,从而忽略周围的一切。
  小刘听了,眼睛亮亮的,说:“老师,我好像明白了,我再弹一遍。”我说:“好,我给你录音。”
  (四)利用阳性强化,巩固辅导效果
  按我的要求,小刘从入场开始,先做深呼吸,然后挺胸抬头行走,面对想象中的观众站好,深呼吸,扫视全场,鞠躬,然后坐在琴凳前深呼吸,抬手开始了演奏。随着指尖在琴键上轻捷地跳跃,乐曲明显比前几次欢快了,他在演奏中已经加入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弹完之后他抬起手,长长舒了口气,说:“老师,我明白了,弹琴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弹,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让大家也能感受到我的喜悦。”
  我赞许地点点头,给他听刚才演奏的录音,他听着,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老师,我听着也觉得很棒。我觉得我明天不会紧张了。”
  我说:“我相信你明天肯定不会紧张。你坐在琴凳上深呼吸的时候,就想着开头的音符;开始弹奏之后,就会很顺畅了。”
  我给予他表扬和鼓励,一方面是为了强化他刚才的行为,让他能继续巩固良好的状态,同时也是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相信自己能发挥正常。
  他点点头,说:“老师,我有信心能弹好。”
  “既然这样,咱们就赶紧去告诉王老师吧。”
  我俩走出门,他的辅导老师王老师正焦急地在门口徘徊。我告诉她:“放心吧,小劉有信心能弹好。”王老师看着小刘,不无担心地说:“第二次彩排开始了。”
  小刘跟着王老师急匆匆去大礼堂准备上台了,我找到负责的领导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然后跟领导一起去看彩排。
  (五)重历压力情境,获得积极体验
  很快就轮到小刘上台了,他按我刚才所说,走到台前鞠躬,到琴凳前坐好,停顿了一两秒钟之后开始演奏,欢快的旋律在礼堂响起,摄像老师的闪光灯在不停闪烁,小刘的演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曲结束,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台下的王老师扭头看着我,走过来激动地说:“他从来没弹得这么好!姜老师,你真厉害!”
  我笑了,说:“不是我水平高,主要是因为他是个心底单纯又认真的孩子。他不紧张了就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了。”
  领导还有点不放心,让我第二天上午临上场前再来看看他。我如期而至,见到了小刘。小刘看到我很高兴,羞涩又得意地说:“同学知道我弹得这么好,是因为有老师给我做心理辅导了,都很羡慕我呢!”
  我说:“哦,你怎么知道我在给你做心理辅导?”
  “我觉得像,问王老师,老师说你就是心理咨询师。”
  看来我担心他抵触心理咨询的想法是多余的,他对能接受心理辅导还很骄傲呢!
  我问:“今天你感觉如何?”
  “没问题!”他自信地拍着胸脯告诉我。
  我说:“我也相信你肯定没问题!比赛之后再有什么问题,欢迎你来找我哦!”
  四、效果反馈
  后来得知,小刘在比赛中钢琴演奏得很好,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此次应急心理辅导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后小刘又参加了几次重要比赛,均能正常发挥。
  五、总结分析
  重大事件前有紧张、焦虑情绪是人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人们保持头脑的兴奋性,集中注意力;但过度紧张焦虑则会使人慌乱不堪[1],心烦意乱,甚至像小刘一样大脑一片空白。
  导致紧张的因素,一是心理因素。小刘作为一名高二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此之前从未参加过大型活动,因此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比赛前会有紧张情绪。二是压力过大。比赛在我校举行,校领导和辅导老师对小刘都抱有较大期望,希望他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为校争光。这对小刘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加重了他的紧张感。
  因此,我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用放松疗法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用想象技术让他沉浸于乐曲氛围中无暇他顾;用阳性强化法巩固他的目标行为,最终让他能顺利上台表演并正常发挥。事实证明,这一方案对于心思单纯、做事认真的小刘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林丽萍 ,朱林.竞赛中紧张情绪及其控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0 (1):22-25.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临港工业学校,烟台,26560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几个误区,作者认为,真正构筑理想课堂,是全体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面对和反思的话题。  关键词:众人参与;慧剑;发展性评价;学以致用    始于新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七年级《思想品德》是课改中出现的综合文科课程,它整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
作为在美国境内出生并存活下来的首对大熊猫双胞胎,“美轮”和“美奂”于2016年11月5日上午离开美国,入驻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1999年,“美轮”和“美奂”的父母“伦伦”和“洋洋”由成都大熊猫基地通过“含作研究”来到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活,并于2013年7月15日生下这对双胞胎。根据中美双方熊猫租赁协议的规定,租给外方的熊猫如果在国外生育,生下的熊猫应在4岁左右回到中国。  这种在动物园里
编者按:当我们提到河北省石家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她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教学体系;她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在考场上都很有自信,被外界称为“有秘密武器”;她的想法和做法引领了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她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唯一一位中学校长;她是心理咨询热线的令人信服的咨询老师;她是老师们心中的朋友、孩子们心中的奶奶。她就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细节  年前,笔者有幸在浙江省首届初中心理优质课中担任评委,品味一堂堂精彩的心理课。教学细节预设之精心,细节捕捉之灵动,课堂提升之巧妙都让人受益匪浅。以下是笔者结合此次观摩活动对心理课堂教学细节的几点感悟,供同行参考。  一、精心预设,预约细节  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心理课辅导主题的解读,来源于教师对辅导理念先期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为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
长江北面靠近黄海入口处十二公里的地方,相距不远流淌着呈丁字状的两条河,这两条河一条叫四丈河,另一条叫八丈河,当地人可能是根据河面的宽窄随口叫的。它们和大海相通,随着黄海的潮汛而涨落,河水也就有些浑了咸了。每当夜晚或早晨,河面总会起一阵迷雾,到太阳升高的时候才消失得无影无踪。河的两岸长满了芦苇和乱草,别的没有,只有这两样。  大概是接近黄海的缘故吧,一到天气回暖,河滩看上去满眼都是白花花的盐霜。那浑
摘 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为研究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般认知,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购买转因食品的意愿,获得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及可信度等,分析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态度情况,以及民众对政府监管的态度。  关键词:转基因;公众认知;信任度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
最近一次见到吴数德是去年底。他以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身份来京参会。进门时,隐约听见吴数德正对自治区重竞技中心负责人说:“我们的队员年轻,正走上坡路,里约奥运再论高低。”原来二人正在谈论仁川亚运会上的事:广西女将钟雪纯最后关头没能掀翻三届奥运会冠军日本吉田沙保理……  吴数德是上世纪70-80年代体坛名将,中国第一位成年举重世界冠军,曾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得主,5次当选“全国十佳运动
小的时候  总是渴望有很多的鞋子  这样  我就可以走出更多精彩    然而长大后  却希望只有一双鞋子  这样  我就可以走出一个永恒
〔摘要〕以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阳为例,探讨导致他心理产生问题的诸多因素,如缺失的父爱、窒息的母爱、糟糕的同伴关系、反社会倾向等,提出将父母离异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对策,探讨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建设问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3-0077-03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大概是 “二战 ”后社会科学定位现代历史的不刊之论。可近二十年来,历史学和历史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术语,比如民族 —帝国(nation-empire)、多民族帝国(empire of nations)和帝国民族主义(imperial nationalism),似乎说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帝国、帝国主义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相反,历史社会科学已经出现了一个从研究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