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英语教学之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缺乏文化意识导入、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创设英语文化氛围,渗透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基于其英语能力充分了解外国文化,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文化意识 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100-01
  著名语言学家邓炎昌和刘润清(1994)曾指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如今,文化意识已成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学科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充分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计情境,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同时最大限度地创设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往中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下面,笔者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布置研究性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在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篇文章中,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前给学生布置好任务——查找与节日话题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搜索引擎,也可以利用手头的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等,查找与节日话题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相关材料,相互讨论,将节日归类,为课文阅读做好铺垫。
  二、创设英语文化氛围,导入新课
  (一)在Jingle bell 的背景音乐中师生相互问好,在课堂的开端营造轻松的文化氛围。
  (二)师生互动导入:
  教师:We all know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gone b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greatest festival to our Chinese people ,and we also know that there are some other important festivals in our country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s of them?
  学生: Mid-Autumn Day, National Day ,Tree-planting Day ,Tomb Sweeping Day,Christmas Day and so on.
  教师: How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
  学生:( Describe the Spring Festival)Some of the ways to celebrat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clean the house ,decorate ,offer a sacrifice to the Kitchen God, give out money pocket ,Serve festival food……
  通过brainstorm 检查学生已有的对节日文化的了解情况。
  (三)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的情景。分别用when, where, why, what, how 对四个节日提问,请学生回答问题的主要信息。
  1.When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elebrated?
  2.When did it start?
  3.What'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4.What do people do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5.Why do children look forward to the Spring Festival?
  6.How do people decorate their houses?
  7.What does the Lantern Festival mark?
  8.How did the festivals start?
  根据学生对中国节日的熟悉状况,设计围绕中国节日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如果想了解一个传统节日该从那些方面提问。有了这些问题的铺垫,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解一个传统节日需要获取地点、人物、时间、庆祝活动、特殊食品等信息,然后在阅读中会自觉地从这几个方面提炼需要的信息,快速并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技能。学生通过对中国节日的细致讨论,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廣泛阅读,拓展文化视野
  课文提供的文化信息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学生找到的资料和任务完成的情况从课外选取了趣味性强的材料进行补充。其中一篇是关于加拿大的狂欢节,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同桌之间交流分享自己所获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最终呈现讨论结果。课外材料的泛读与课内的精读相互结合补充,课内的精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课外的泛读有效补充学生对有关本话题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本话题的内容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   四、结合多媒体,感受文化氛围
  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插入了欣赏电影片段这一环节。片段表現英国人在万圣节时成年人怎样装扮开晚会,孩子们怎样特意挨家挨户敲门要点心的情景。影片风趣幽默,主人公语言幽默,着装滑稽,学生都捧腹不已。然后教师提问:what do the people dress up?  What will you dress up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attend a Halloween Party? 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装扮成怪兽、海盗,有的说装扮成兔子、恐龙。通过影片,把国外节日的真实情景带到课堂,渲染了气氛。在影片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影片里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习惯,将之与中国文化和汉语语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巩固学习的效果。通过影视资料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五、语言输出——Speaking.
  Please think of a Chinese festival and a foreign festival ,and work in pairs to compare them.
  When is the festival celebrated?
  Wh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hat are some important themes ,for example “family and peace”?
  通过speaking 实现语言的输出。在一定的语言和文化输入前提下,学生对节日话题已相当熟悉,而且课前他们已搜索过本话题的相关内容,这为语言的输出提供了很充分的铺垫。
  六、结束语
  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决定英语教学成果的取得,决定着能否将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到语言教学中去,能否真正让学生获得所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采取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态度,从而更准确、更得体地使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王丽爱.“例谈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链接——从Chinese Is Gelivable 谈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8期.
  [3]苗长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0期.
  [4]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议题式活动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不同的议题内容与问题,处理好问题和议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有效开展各方面课堂实践操作教育活动,全面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促使教育工作水平的增强,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下文就结合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提出案例分析、现实生活、社会情况与议题式活动之间
期刊
【摘要】 语文分属人文学科,其教学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利用文本中所包含的精神思想、人物形象等等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有效引领,对学生综合素质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语文阅读课堂是师生进行心灵沟通的主要场所,其借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使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一个人情感世界的影响。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教师要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功能,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德
期刊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将游戏化模式融入其中,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小学足球游戏化教学模式能降低学生足球学习的难度,能拓宽学生的学习区域,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 小学足球 游戏化模式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途径与融入策略,力求以古诗词教学为平台,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
期刊
【摘要】 聋生由于听力的缺陷,导致其认知方式与健全人不同,理解能力不强,但是聋生有着很好的观察力。因此示范教学是聋校美术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示范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针对性地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理解掌握学习知识。有效的示范教學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弥补了聋生的认知缺陷,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关键词】 聋校 美术课 示范教学 有效应用
期刊
【摘要】 在有情景的环境下开展运动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将军事素材融入到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地玩耍同时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能,有助于提高幼儿基本动作完成质量,逐步形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本文以户外军事体育游戏为例,探讨情景游戏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设计要点和组织实施策略。   【关键词】 情景游戏 幼儿体育 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12 【
期刊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前置性学习,将心理结构进行了转变,从学科体系为线索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微课时间短、内容集中,能够满足新时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对前置性学习进行了补充。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制作微课的时候以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将微课的设计和前置性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前置性学习实现了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抽象转变为直观、从单一转变为丰富,极大的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
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学校教育的课程功能逐渐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核心能力转变。为此,与之相适应的潜能激发课程呼之而出。在探索实施潜能激发课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中医重整体、重辩证、重和谐、重变易等思维特征,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和生命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 潜
期刊
【摘要】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通过探究性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们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生活科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像科学家一样注意周围的每一种事物。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课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展开论
期刊
【摘要】 文言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比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文言文无用论”的错误理念依旧根深蒂固 ;教师缺乏一定的“古代汉语专业知识”;忽略“吟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文本将从学生、教师、教法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促进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