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生的每一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写字呢?笔者在此从领进门、传其道、促发展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领进门——孕育翰墨之花
  1.激兴趣。兴趣是写字教学的起点,兴趣是推进学习的内在动力。法国著名教育家茅斯多德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它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笔者采用讲故事、引名言、巧活动等方法来激趣。
  2.养成习惯。法国学者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好的习惯极其重要,它能使人受益终身。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了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要认认真真地进行写字训练,使学生的书写达到正确、规范、整洁的要求。这是学生人生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巧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落脚点。通过课堂评价,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信心,是方法。不同阶段,教师可制定不同的评价制度,如分数制、展评制、笑脸制、等级制、过关制、暂借制、讲评制等。从一年级开始,笔者所带的班级就以书法特色班的创建为契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班级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争取翰墨花、翰墨果的活动。
  二、传其道——播撒阳光雨露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瑰宝。笔者通过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进行传道授业,借助午休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1.通过观察和联想感受字形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帮学生识记字形,并正确书写。要写好字就要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进行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通过比较、示范体会书写美。学生的书写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呢?
  结构分析好。如《陶罐和铁罐》这课的生字较多,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这14个生字的字形,发现它们的特点: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陶、谦、嘴、恼、吵、捧、朴、值,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穿插礼让。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虚、怒、感、荒、受,书写时要上紧下松。之后,我取各类中的一个生字来重点分析并范写。
  手段用得妙。教师可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如在教学“棍”字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摆一摆“木”和“昆”的位置。学生怎么摆都不好看,于是我引导他们把“木”的“捺”写成“点”。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一变字就漂亮多了。然后,我趁机教育学生:一个汉字就像一家人,互相谦让,一家人才和睦。对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一般印象比较深刻。
  训练有序。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习惯是一种动力,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然而,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少”,保证“好”。对每课的字,学生可写两到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好。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
  3.尊重个性。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书写的技巧。
  自书法特色班创建以来,班级的45名学生中,35人达到了优秀,10人达到了良好。对这35名学生,我向他们推荐了名家名帖,让他们临摹大师的作品(班级中的学生最喜欢的书法家是田英章)。对那10名学生,我要求他们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他们每次比赛之后,都能得到奖励。其中两位学生的书写最具个性,一个学生的字是一笔一画书写的,字写得很端正,但缺乏灵动感;一个学生的字有点像面包,圆圆的。从基本笔画的书写要求来看,他们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样样到位。从书写态度来看,他们也做到了“三个到”和“三个一”。但从整个字形来看,他们的书写还是有所欠缺的。我不按常规去要求他们,而是在每次点评中给他们提示,为他们指明方向。
  三、促发展——润泽情感之路
  写字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通过书法特色班,学生的书写兴趣、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书法和音乐、美术等学习内容相比是比较枯燥的,加上受年龄段的影响,他们书写的热情比较难保持,我们应该搭建怎样的平台让他们去展示自我,收获快乐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养成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创社团、频比赛、家校通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心中有语文课标,心中有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真正理解“人写字,字育人”的辩证关系,翰墨之花一定会香满园。
其他文献
体育游戏对于人的锻炼效果是全面的,在小学阶段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增强体魄,促进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在道德方面对学生也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与作风。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在小学阶段使用游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我们如何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游戏的普及性寻找最佳教育路径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它可以用在任何一个项目中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少年儿童素养的综合性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在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品德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背上了沉重的学业负担。针对这些现象,小学品德教师就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研究
弗赖登塔尔称数学是“冰冷的美丽”,大多数学生只感受到数学的“冰冷”,却无法领略它的“美丽”,从而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填补这种缺憾。多媒体具有声、色、形、光等特点,既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又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 要]思想品德的教育内涵是着重于孩子的道德培养上,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改变。《讲文明懂礼貌》这堂课立足于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四仪八礼的文明养成教育以及张謇教育思想“敬而不偷”的谦恭理念,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自发感受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成为一个讲文明和懂礼貌的好学生。  [关键词]讲文明 懂礼貌 活动 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外延伸阅读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情感对情感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的相互交换和吸收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迪下,自发地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的以及由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和因素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文学读物,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选用合适的方式,从中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最终提高文学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延伸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多读精思,践行课外阅读
[摘 要]小学英语尤其是低年级英语课本,每课都配有英语小诗和歌曲。探讨小诗和歌曲的作用,可利用小诗和歌曲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小诗 歌曲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诗和歌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若运用得当,能给课堂无限生机。英语歌曲教学遵循了小学生
学困生是老师最头疼的对象,是学生们最瞧不起的群体,作为老师的我也不例外。学困生确实令人头疼,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困生并不可怕。与他们为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多与学困生接触  学困生害怕老师,见了老师总是远远避开。他们从不主动和老师接触,也从不主动提问题。他们觉得老师因自己学习成绩差而看不起自己,所以也就别惹老师讨厌了。他们常常与老师保持距离,久而久之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私塾式授课模式和当下班级授课模式的差异,使传统的书法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目前,班级授课制是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即以班级为教学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小学每班学生的标准人数为45人,一般44人以下为“小班制”。在这样的班级模式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书法,将无法实现书法教学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因此,构建实用于小学班级授课制的书法教学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  本文以执教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神奇的中医》一课为例,通过具体实例,阐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品德课程不竭的源泉。  一、关注生活,充盈课程资源的汩汩清泉  鲁洁教授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的要求。确定“阳光教育”特色方向,打造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教师、阳光的课堂、阳光的班级、阳光的家长,开展一系列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阳光灿烂的环境中树立阳光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培育厚德的人文情怀。  一、打造“阳光学生”  构建以“笑容、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