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人物普京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
  回首2015年的年度记忆,少不了这种俄罗斯式低吟浅唱又意境开阔的调子。中国三军仪仗队在夜色中走过红场、进行阅兵式彩排时,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国流行歌手李健安静地登上舞台,成为轰动一时的现象级话题时,唱了上面那首《贝加尔湖畔》。
  俄罗斯离我们太近,近到邻里之音相闻,近到至今还能影响我们的流行文化,近到其领导人普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中国的利益,也牵动中国人的目光。
  
  我们认识普京已经16年了。对我们最大邻国的这位领导人,我们使用的高频形容词是“强硬”,我们津津乐道他同西方的博弈以及那些“强悍”的语录,我们习惯了他在中国常来常往,于是我们迎接他的心情都不像迎接客人,更像迎接熟人。

(二)


  如果国际舞台上有一位画家,能给各国领导人描摹出一条“受欢迎曲线”,那么此前15年里,普京的这条曲线都是上升的,2015年却陡然受挫下滑——西方政府机构、主流媒体甚至科学界联手“妖魔化”普京,美国国防部的绝密报告称普京患有一种自闭症,《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神经学家报告说普京走路的“枪手步态”是罹患帕金森症的迹象。
  来势汹汹的舆论背后,是普京15年来苦心经营的“西方朋友圈”一朝反目。西方将俄罗斯“驱逐”出八国集团,启动了对俄罗斯严厉的经济制裁,缺席了纪念欧洲胜利日70周年的红场阅兵,还在不得不与普京同台的场合对他冷面相向。
  2015年,成了普京在国际上非常困难的一年。
  看待一个政治家的能耐,不仅要看其意气风发时如何开疆拓土,更要看其艰难困顿时如何突围而出。2015年,普京就上演了这样的戏码。西方都拿他的强硬说事,他却表现出灵活与安静;问题的根源在西南侧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半岛,他转而向南,兵锋直指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他把俄罗斯有限的优势集中起来,运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发挥出最大可能的效应,就像下了一场高明的围棋。
2014年12月31日午夜时分,普京向俄罗斯民众发表新年致辞,强调了在困境中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三)


  在国内,普京的支持率第三次达到16年来的峰值——近90%。2015年,也成了普京个人魅力更饱满、更丰富的一年。
  俄罗斯新拍摄的纪录片《总统》有美国大片式的审美和技巧。普京的轮廓、眼神、步态,让他天然具备大片男主角的气势。影片从1999年炮火纷飞的车臣和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说起,普京一年一年回忆。
  “为什么那时候你还敢去见海军的妻子们?你知道沉没在北冰洋的‘库尔斯克’号无法打捞了。”“我必须去,为了我们能重新站起来。”
  “什么时刻是最不幸、最沉痛的?”“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发生时。”
  “把已经运到港口卖给外国的煤拉回锅炉厂,从成本上看很荒唐。”“但这是绝对正当的,为了不让整座城市的人冻坏。”
  ……
  没有谈地缘政治,没有做政治布道,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种种“琐事”中,普京表现出感性、悲悯、伤怀等情绪。这是人们在新闻中看不到的另一个普京。
  纪录片中有一段2000年的采访,记者问一位只有几百卢布退休金、被迫蜗居在30多人合住房里的老太太:“你觉得他哪里好?”“哪儿都好!哪儿都好!至少,他很公平,他会为我们的生活考虑。”是那种典型的俄罗斯老太太铿锵有力、坚定无误的回答。
  15年后,在2015年12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回答得最动感情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关于退休老人的。“我想感谢所有老年人,感谢他们的支持。不管遇到多少困难,这个收入微薄的群体一直是最具责任心的社会群体。他们经历了战争和艰难时期的考验,为恢复经济做出了贡献,今天仍然无私地支持国家发展。”
1 2015年4月,俄罗斯播出名为《总统》的纪录片。影片中,普京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视频截图)
2 2015年5月10日,普京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3 2015年5月9日,普京手持参加过二战的父亲的照片,参加“不朽军团”的游行。

  近90%的支持率,根本原因是他改善了一个个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俄罗斯的体量太大了,他改变了俄罗斯,就改变了世界。
  因为他是我们不可选择的邻居,与我们利益攸关,因为他在困境中坚毅,在制裁中巧妙腾挪,也因为他不仅仅是硬汉,还是一个感性的、对自己的国度和民众真情流露的人,我们选择他——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2015年度人物。

春季,寒意重重


  2015年1月1日清晨,当普京睁开睡眼时,他迎接新年的心情很不轻松。外有西方制裁,内有经济衰退,这个新年比以往来得沉重一些。
  就在几个小时前,普京按照辞旧迎新的惯例做了两件事。一是向全国民众发表新年致辞。镜头前,普京干练如昔,但致辞中多了与以往不同的东西——“我想感谢你们为国家命运所担起的责任,感谢你们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在凯旋和遇到考验时都能与国家同在,完成我们最勇敢和最大的任务。”在艰难时刻,他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几乎与他同时,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新年致辞中说,2014年是二战结束以来乌克兰最困难的一年,2015年也不会轻松,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威胁。他只差没有指名道姓骂普京。   另一件事是循例向主要大国和邻国发去新年贺电,“驱逐”他的七国集团领导人依然接到了他彬彬有礼的新年祝福,但贺电名单上唯独没有波罗申科。
  看起来,这是一场高傲的隔空较劲,实际上,普京也在尝试解决问题。新年的第一天,普京取消了政府高官的新年假期,带头加班。但问题不好解决。他原本计划在1月中旬与波罗申科会面,商讨乌克兰局势,却因早先的两国外长会谈毫无进展而被迫延期。
  一个月后,事情总算有了眉目。2月11日,普京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与波罗申科、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这是一场颇为尴尬的见面。赴会前,波罗申科还公开发声:“我们已经做好了批准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决议的准备,无论何种情况,如果危机继续升级,我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决议。”
2015年7月9日,在第七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普京迎接印度总理莫迪。

  普京则选择最后一个到达会场。俄罗斯官方解释说总统来得晚是因为工作繁忙,但西方媒体还是纷纷吐槽普京的“怠慢”,甚至有专家确信这是潜在的示威——“我不到你们别想谈”。
  然而谈判开始前,普京微笑着向波罗申科伸出右手,倒是对方一脸凝重。谈判中两人相对而坐,波罗申科回避普京的目光,倒是普京时不时拉着波罗申科到角落里单独谈几句。据说,整个谈判期间,普京和波罗申科互称“你”而不是“您”。一字之差尽显两人内心的隔阂。经过16个小时马拉松式的会谈,四国达成“明斯克协议”,为胶着已久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了一线曙光。
  正当人们觉得普京“被孤立”的处境开始缓解时,他却和世界开了个玩笑——“失踪”了。从3月5日会见意大利总理伦齐之后,普京有10天没在媒体上露面,在此期间的重要活动都被推后或取消,推后出访哈萨克斯坦,缺席俄联邦安全局会议……尽管俄罗斯总统网站还是每天都在更新,但签署命令、发送贺电之类的消息无法证明什么。尤其是11日和13日刊登的普京听取报告的照片,更是“疑点重重”——照片里的某些物件早已经被普京送人了,照片显然不是最新拍摄的。
  普京不见了!西方媒体抓住这一绝佳话题,“普京去哪了”的猜测满天飞,政变是流传最广的版本。美国报纸信誓旦旦地声称,普京打算撤掉近年来政绩不佳的俄罗斯石油总公司总裁,对方为了前途反戈一击;英国媒体说,普京被俄联邦安全局前局长帕特鲁舍夫软禁,美国政府已经在和帕特鲁舍夫接触;还有种说法,普京被安全秘书架空,成了傀儡。不过,总理梅德韦杰夫照常工作,这些“政变”传闻显然令人难以相信。于是西方媒体又传出了新版本:绯闻女友怀孕临产,普京陪她到瑞士生产;普京做了美容手术,为了恢复原状只能休息;普京突患自闭症,俄罗斯政府已经乱作一团……连美国《大西洋月刊》这种主流媒体都刊发了《普京正在阿巴拉契亚山道上徒步旅行》的调侃式标题。
  直到3月16日,普京又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他会见了来访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在会谈之前,他还亲自开车带阿坦巴耶夫兜风。面对记者一窝蜂地追问,普京幽默地说:“没有流言蜚语,这世界就太无聊了。”他的发言人随后好好呛了西方媒体一次:“大家看到了瘫痪的总统,还是刚从瑞士抱着新生儿回来的总统?我说了十几次总统是健康的,不想再多说了。”
  西方媒体集体“八卦”普京暴露了一个事实:西方世界与普京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破裂,他们不会这样炒作盟友的总统,甚至两年前都不会这样对待普京。但是,对于强悍的普京来说,“妖魔化”其实无甚用处。普京一回来就下令俄罗斯北方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准备进行一场大演习。莫斯科的春天再寒冷,北极熊也依然矫健。
2015年10月7日,普京参加了一场冰球比赛,庆祝自己的63岁生日。

夏季,安静沉思


  4月26日,为纪念普京首次就任总统15周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总统》,几天之内就有750多万民众收看。整部影片长达两个半小时,其中俄罗斯著名记者、主持人索洛维约夫对普京进行了长时间的专访。与昔日在镜头前的强势不同,影片中普京安静地坐在克里姆林宫大厅中,向记者讲述往事。影片的画面有意将金碧辉煌的克里姆林宫做了暗色调处理,成为深邃的、黑洞般的背景,给人一种沉思的氛围。
  影片从1999年籍籍无名的普京横空出世、接过权杖讲起。更吸引人的是普京的内心告白。他承认为了打造“无所不能”的形象如何苦练各项技能;他坦言出身于普通家庭,也曾羡慕出身精英阶层的人。随着影片中年代的推进,画面的质量逐渐清晰,而普京的头发越来越少。影片末尾,记者问普京成为总统后失去了什么。普京长叹一口气:“完全失去了普通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不能简简单单地去电影院,也不能安安静静地逛商店。但我并没有失去快乐,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效劳,足慰平生。”
  影片最后,普京起身离去,走进幽暗的背景中,走进克里姆林宫不知名的深处。镜头定格在他微驼的背影上,但步伐依然稳健。一位观看了影片的俄罗斯民众说:“这是一个让人流泪的普京,但我相信,他能一直走下去。”
  10多天后,5月9日,普京在莫斯科红场上,主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10年前,在纪念胜利60周年时,除去忙于组阁的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等主要国家领导人全部到场观看阅兵。当时,普京在西方的声望正值巅峰。他在《总统》纪录片中也承认,希拉克、施罗德与他有共同的大欧洲梦想。10年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全部缺席。作为战败国德国的总理,默克尔也仅在阅兵结束后访问俄罗斯,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以表示道义上的立场。   在西方的孤立中,普京于阅兵仪式上更多地展现出了感性的一面:“现在检阅方阵中的已经是当时参战将士们的孙辈和曾孙辈了……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痛苦,不畏牺牲地英勇战斗,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我们向誓死保卫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边界的人们致敬!我们缅怀那些再也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的人们,缅怀所有已经无法再陪伴我们的人们。”
  当天下午,“不朽军团”的游行有20万人参加,个个高举着二战期间参战亲人的肖像。普京也举着父亲身穿潜艇员服装的照片走在队伍中。他的父亲曾在苏军潜艇部队服役,卫国战争爆发后主动上了前线,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身负重伤却奇迹般生还。当他在医院基本康复准备回家时,恰好看到卫生员像抬死人一样地正把一位姑娘抬出去,他用拐杖驱散了卫生员,把一息尚存的她救了下来。两人从此相恋、成婚、生子。
  超过70%的俄罗斯人有亲人在卫国战争中牺牲,普京手举曾参战的父亲照片,拉近了他和普通人的距离。调查显示,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后,普京的支持率达到了近90%的峰值。在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困境的情况下,领导人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极其罕见。
  在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发表演讲,承认2015年经济下滑不可避免,但不会出现“崩盘式”危机。论坛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为稳定和增长共同努力”。普京的行动包括:为了摆脱油价下跌的影响,积极推行出口多样化,一季度非能源出口增加了17%;针对西方的制裁,加大了与新兴国家的经贸合作,收到了大批订单;随着金融和银行系统逐渐适应了新的发展环境,卢布汇率也逐渐稳定,到今年5月,卢布已经大幅回升。实实在在的经济数据说明“俄罗斯积累了挺过难关的足够力量”。

秋季,微笑突围


  处于中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7月已经有了初秋的味道。这也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适合待客。
  7月9日的俄罗斯乌法,在一顶精心布置、充满当地民族风情的毡房里,普京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罗塞夫、印度总理莫迪和南非总统祖玛。刚一落座,普京就笑容满面地用俄语向大家问好,但他很快意识到,很多与会的嘉宾听不懂俄语。于是,他笑着示意大家戴上有同声传译功能的耳机。在一旁,俄罗斯外长对着电视转播镜头送上了飞吻。
2015年12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向普京介绍被土耳其击落的苏-24战机的飞行数据记录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同时在乌法召开。双峰会上,普京极力为来客营造轻松的气氛。他和印度总理莫迪会谈时,莫迪提起了瑜伽的话题,感谢俄罗斯在联合国支持印度提出的设立国际瑜伽日的建议。“不知道您本人对瑜伽感兴趣吗?”听到莫迪的问题,普京幽默地说:“总理先生,瑜伽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是我至今未曾尝试过。我会考虑在健身计划中加上瑜伽,不过我恐怕是达不到瑜伽大师们那种完美的境界,所以还在犹豫要不要练。”几天后的记者会上,普京还没忘了这事,用一本正经的语气调侃道:“瑜伽要求从体力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发展。对我而言,我已经开始从精神层面练习瑜伽了。”
  乌法双峰会被视为普京的突围尝试。在被西方国家边缘化的情况下,普京在乌法“向东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筹建工作的展开,应急储备安排的启动,推动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机制化;上合组织批准的至2025年发展战略,为未来10年指明了道路;最后发表的《乌法宣言》中,上合组织成员国支持“尽快在乌克兰恢复和平”。在乌法,普京努力构建着一个不受制于西方的“生态圈”,并借此告诉西方:没有你们,俄罗斯照样可以过得不错。
  8月末,第十二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如期开始。普京在展区一现身,就被一群孩子围住索要签名。他耐心地低下头,在孩子们递来的帽子和衣服上一一签名。对于展览上的飞机、导弹,特工出身的普京早已司空见惯,反而对孩子们脑洞大开设计出的产品很有兴趣。在一把有飞行装置的巨斧前,普京的表情有点蒙。他手持巨斧,半信半疑地问小天才们:“它真的能飞?”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普京笑着点了点头。“委婉地说,总统被惊到了。我不认为他真的相信这把斧子能飞,但还是衷心地鼓励了创造者们。”一位记者写道。
  航展上的订单超过53亿美元,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航企也有意和俄罗斯深化合作。“不论政治局势如何,莫斯科航展仍然是寻求新伙伴的有效平台。”普京说。
  真正的突破在9月到来。自从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普京一直选择站在阿萨德政府一边。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苏联地区之外唯一的军事基地,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重大。另外,俄罗斯国内也存在伊斯兰极端主义的问题,普京显然更愿意看到阿萨德的世俗政权在叙利亚掌权,而不是让叫嚷“圣战”口号的“伊斯兰国”得逞。
  尽管力挺阿萨德,但4年来,俄罗斯并未采取实际的军事行动。直到今年,俄罗斯陆续向叙利亚运送装备和人员,之后又突然向叙利亚的军事基地派驻了大批战斗机。当时西方国家认为,普京大概只是想保卫基地,不会真正动手。
  到了9月底,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普京前往参会。这是他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的第一次见面。对于奥巴马呼吁“将阿萨德赶下台”,10年来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的普京针锋相对地警告说:“在打击‘伊斯兰国’极端分子的问题上,不与阿萨德政府合作是重大错误。”
  在随后各国领导人的午餐会上,两人碰杯时表情各异:普京面带微笑,奥巴马眉头紧锁。在俄美双边会谈上,奥巴马与普京握手时也毫无笑意,普京见状低头看着奥巴马伸过来的手,若有所思。这两人的会面细节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2009年俄美关系相对和缓,新当选总统的奥巴马访问俄罗斯,时任总理的普京专门在门口迎候,请奥巴马在自己家里吃了顿俄罗斯风味的早餐。2013年,由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俄美交恶。当年的八国集团峰会,同在一家酒店下榻的普京和奥巴马为独享酒店健身房争了起来。由于美国先提出申请,普京只好让出健身房,到附近冰冷的湖里游泳。几个月后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准备合影,普京最后一个赶到。当普京经过身前时,奥巴马故意低头不看,普京则摊开双手做了鬼脸。
其他文献
1956年召开的八大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年的执政经验表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领导集体。因此,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指出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分应该改变,当时的中央委员会只是一个政治的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的中央委员会。  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在考虑中央领导集体未来的建设方向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接班人的选择。这一人事问题贯
就如何科学地管理皇族宗室,古代中国摸索了几千年仍然是一头雾水,在三条路线的斗争当中折腾至死。  第一条路线,就是本源意义上的封建制,像周天子那样,皇帝将儿子们分封到四面八方,幻想各地的藩王可以拱卫中央,但日后往往率先造反的都是藩王。在秦始皇强大气场的影响下,当代国人的史观对封建制颇为不屑,甚至误以为郡县制出世后就铲除了封建制。  但事实上,历朝开国皇帝对于封建制大多充满了乌托邦一般的浓厚兴趣。汉高
有一种孤独是真话只能对自己说,对别人说的全是言不由衷的假话。  当观影主持人叫我名字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能说假话,不能说假话……  主持人说:“刘同先生,能谈谈你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吗?”  我双眼看着主持人,全场观众扭头看着我,我脑子里全是吐槽的内容,我把想说的话翻来覆去找了一遍,根本找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  我说:“我还在回味,请不要问我。”  主持人说:“那电影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11月6日,美国“选举日”,史上最昂贵的一次美国总统选战要在这天“一决雌雄”。科罗拉多州4岁小女孩阿比盖尔总算看到了“希望”——这场让她厌烦到哭的竞选活动终于可以“拜拜”了。  “选举很快就要结束了。”6天前,阿比盖尔的妈妈就开始时不时这样安慰女儿。对无数美国民众尤其是身处“摇摆州”的民众来说,选举日或许意味着从无休无止、了无新意的两党攻讦之中解脱出来;但对准备了一至两年、投入30多亿美元的两党总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宅男。”  那么你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或许是这样的:乱糟糟的头发,戴眼镜,衣着邋遢,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出门,沉迷网络世界。  宅男的经典形象:戴眼镜,穿格子衬衫,不爱出门。  上面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日本2005年热播电视剧《电车男》里。在《电车男》中,不修边幅的宅男山田刚司是一个终日游荡在日本御宅天堂秋叶原的销售员,他性格内向,毫无主见,平日不爱出门。沉迷二次元文化
5月的南海,东北季风早已过去,西南季风尚未到来,台风季还不到日子,正是航行南海诸岛海域的黄金时节。  海面上少有波涛但见涟漪,有时甚至轻漾如缎。稍稍远离岛、礁、沙洲和浅滩,海水即呈深黛色,因为这里水深几乎都在千米以上,三五千米的地方也不鲜见。船犁海面,破开一条白色的浪线,常常有各色海鸟掠过船舷,偶尔还能见到成群的黑海豚在船后追逐,跳闹嬉水。入夜,天空一片澄澈,站在甲板上仰望,不敢相信天上的星星竟这
与金融巨头对簿公堂,巨额赔偿令美国银行“大放血”    日前,美国资产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与22家投资机构达成一项庭外和解协议:美国银行同意向后者支付总额高达85亿美元(1美元约合6.38元人民币)的赔偿金,以弥补后者因购买美国银行旗下“全国金融公司”的按揭贷款证券而导致的巨额损失。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庭外和解协议,其金额超过了美国银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利润总和。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是,
我经常听见有人抱怨“就业难”,媒体上关于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即便如此,我觉得年轻人大可不必太担心。因为“就业形势”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表述,而就业者都是不同的个体,情况各不相同。总的就业形势好坏,只代表着机会总量的多寡,但并不意味着就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一个人就难以成功;就业形势好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所以,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把注意力从对“就业形势”的关注中转移出来,转
那些深邃的事物  都選择留在寒冷的角落,比如冬天的雪  让我戴上白色的头盔,骑上那匹赤红的烈马  从生活中奔腾而过  此刻,我要宣告:我也曾在海边居住  那些都是神赋予的日子……  我折起自己的一双翅膀  像献身大海那样,落入阳光  用眼里的余光,安抚那些不安的寂静  就像我们说过的话,以另一种抒情  叙述一生中美妙的事物
女王和法官  2011年12月7日,在英国伦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商事法庭揭幕。图为高院法官身着新换的红色法官服,接受女王的祝贺。    美女的献礼  2011年12月7日,美国二战纪念馆举办珍珠港事件纪念仪式。图为幸存者阿尔瓦拉多被乐队“自由美女”的成员亲吻脸颊,老人对这突如其来的“福利”,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王”  2011年12月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首尔访问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