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化纤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精细管理和管理创新已成为化纤行业发展的潮流,只有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落实化纤行业精细化管理,才能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工业。
关键词:化纤行业 精细管理 创新
一、行业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2015年对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历史性低迷的一年。涤纶、锦纶、晴纶等多个主要化纤产品的原料均在2015年遭遇了滑铁卢,出现大幅度下滑行情,一度击穿2008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预计2016年行业供给增速将降至5%以下,预计整个化纤行业景气度仍将低位震荡。
二、化纤业“十三五”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量的增长较为迅速,提前两年就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其结果是造成了化纤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这对于未来我国化纤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转变行业发展方向,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面对存在的问题,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强有力的措施,提高管理创效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此,做为国内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公司从加强管理入手,实施以“四精”管理为中心,配套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三、“四精”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做法
“四精”管理内涵。精细化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契約等的作用,在管理上重视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四精”管理就是“精细管理”、“精品质量”、“精密的配合”、“精进效益”。即精细管理奠基础,精品质量创品牌、精密配合增团结、精进效益促发展。它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做到:管理上要精细,质量上要精品,协作上要精密,经营上要精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上要精细: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精心管理,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上要精品:用人品制造产品,样样工作出精品,赢信誉。协作上要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经营上要精进:制定长远发展战略,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引导市场消费新产品,各项工作精进求进,精进求效益。为不断完善发展“四精”管理理念,企业对“四精”管理在范围上进行了拓展,扩大了涵盖面,使“四精”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科技、安全等方方面面工作中,实现“四精”管理全方位化。将“四精”管理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让职工自觉执行,实现“管理”四精在落实中的全过程化。企业感到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才能使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抗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四、确定企业“四精”管理的内容
化纤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化纤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之中。运用“四精”管理法,强化内部管理,实施管理创新,确保年度目标完成。
1.实施“精品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开展“精品质量”管理,着力提高各项工作水平,确保企业在科技上精心研制,在生产上精耕细作,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质量上精雕细刻,实现企业健康协调持续有效较快发展。
1.1科技创精品,提高核心竞争力。(1)潜心开发精品。我国“十三五”规划针对化纤行业确立的新目标是:要求产品差别化率提高到65%,方向可以概括为绿色、高性能、差别化。重点围绕化纤产品技术研究,加强“新、特、优”产品及适用产品的开发,引导市场需求;搞好科研开发与市场的连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抓住机遇,做到快速立项、快速开发、快速鉴定、快速生产、快速推广打造新亮点。(2)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强生产工艺改进,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完善化纤产品配套技术,形成工艺改造技术上的新突破。(3)开展新产品推广和延伸技术服务。未来化纤原料主打产品不限于涤纶、腈纶、锦纶等,还需加快完成竹纤维、生物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等新产品的推广,加快延伸技术服务工作,以内部市场作为突破,达到从内到外的渗透,创造新的卖点,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4)发展国际一流技术。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产品精加工能力,实现化纤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推动化纤纺织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造,使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利用国内外先进成果发展前沿技术,保持化纤产品研发能力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2.管理出精品,提高管理创效能力。(1)加强基础管理。一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二是完善定额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修订完善各项定额(包括人员、工艺、消耗、设备、生产等),形成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2)加强成本、预算及价格管理。一是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人工成本预算,推行目标成本责任制。二是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新兴市场,采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实现国内产业转移。(3)开展“四个一点”挖潜增效工作。一是预算支出控制一点,坚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提高预算控制能力。二是“三费”支出(材料费、燃料费、修理费)减少一点,加强工程维修监督,审计。三是技术革新降耗一点,通过改进设备,提高工效,改进工艺、技术等实现降耗。四是物资采购降价节支一点,对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对生产用原材料、辅材、三类物资等进行市场询价,降低采购成本。
3.服务树精品,提高服务保障能力。(1)营销服务树精品。一是加强产品技术服务工作,做到热心、耐心、细心解答用户在使用产品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培训操作人员,达到产品技术服务及时化、服务态度亲情化、用户满意最大化。二是开展营销服务技能培训。主要对服务理念、职业礼仪、服务技巧、客户关系处理、客户行为模式与心理等知识进行培训,熟练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三是建立用户回访报告,对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作为营销决策和年终考核的依据。(2)后勤为一线服务树精品。后勤辅助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做到一流服务,优质服务;完善服务制度,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树立新的物资理念,对三类物资、非主材物资实行按需供应、代储代销,切实提高物资的利用率。(3)机关为基层服务树精品。一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对需机关各部门办理的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对能立即办理的事项,及时办理,对不能及时办理的事项说明原因,限期答复。二是简化工作程序,搞好协调配合。落实牵头部门负责制。明确各项工作牵头责任部门,对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审查或共同协调办理的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反馈。三是对重大事项实行督办验收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出具验收报告。
4.宣传塑精品,增强品牌文化力。(1)创造氛围,营造塑精品环境。重点提高全员对开展“精品质量”活动的认识,明确各级领导领导在活动中的承诺。(2)宣传典型,形成塑精品导向。以“打造优势实施精细管理”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为重点,进一步展示他们严细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创造精品的干劲,让典型的事迹深入人心。(3)以文化人,传播塑精品理念。要利用会议宣贯、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做好理念的传播工作,提高对理念的认知认同水平。进行化纤行业管理创新,还要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断调整管理重心,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企,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鼓励精细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林芝,《能源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刘河江,《企业如何实行精细化管理》【J】.考试周刊,2008(33):237
[4]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关键词:化纤行业 精细管理 创新
一、行业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2015年对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历史性低迷的一年。涤纶、锦纶、晴纶等多个主要化纤产品的原料均在2015年遭遇了滑铁卢,出现大幅度下滑行情,一度击穿2008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预计2016年行业供给增速将降至5%以下,预计整个化纤行业景气度仍将低位震荡。
二、化纤业“十三五”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量的增长较为迅速,提前两年就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其结果是造成了化纤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这对于未来我国化纤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转变行业发展方向,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面对存在的问题,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强有力的措施,提高管理创效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此,做为国内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公司从加强管理入手,实施以“四精”管理为中心,配套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三、“四精”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做法
“四精”管理内涵。精细化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契約等的作用,在管理上重视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四精”管理就是“精细管理”、“精品质量”、“精密的配合”、“精进效益”。即精细管理奠基础,精品质量创品牌、精密配合增团结、精进效益促发展。它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做到:管理上要精细,质量上要精品,协作上要精密,经营上要精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上要精细: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精心管理,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上要精品:用人品制造产品,样样工作出精品,赢信誉。协作上要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经营上要精进:制定长远发展战略,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引导市场消费新产品,各项工作精进求进,精进求效益。为不断完善发展“四精”管理理念,企业对“四精”管理在范围上进行了拓展,扩大了涵盖面,使“四精”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科技、安全等方方面面工作中,实现“四精”管理全方位化。将“四精”管理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让职工自觉执行,实现“管理”四精在落实中的全过程化。企业感到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才能使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抗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四、确定企业“四精”管理的内容
化纤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化纤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之中。运用“四精”管理法,强化内部管理,实施管理创新,确保年度目标完成。
1.实施“精品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开展“精品质量”管理,着力提高各项工作水平,确保企业在科技上精心研制,在生产上精耕细作,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质量上精雕细刻,实现企业健康协调持续有效较快发展。
1.1科技创精品,提高核心竞争力。(1)潜心开发精品。我国“十三五”规划针对化纤行业确立的新目标是:要求产品差别化率提高到65%,方向可以概括为绿色、高性能、差别化。重点围绕化纤产品技术研究,加强“新、特、优”产品及适用产品的开发,引导市场需求;搞好科研开发与市场的连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抓住机遇,做到快速立项、快速开发、快速鉴定、快速生产、快速推广打造新亮点。(2)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强生产工艺改进,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完善化纤产品配套技术,形成工艺改造技术上的新突破。(3)开展新产品推广和延伸技术服务。未来化纤原料主打产品不限于涤纶、腈纶、锦纶等,还需加快完成竹纤维、生物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等新产品的推广,加快延伸技术服务工作,以内部市场作为突破,达到从内到外的渗透,创造新的卖点,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4)发展国际一流技术。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产品精加工能力,实现化纤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推动化纤纺织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造,使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利用国内外先进成果发展前沿技术,保持化纤产品研发能力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2.管理出精品,提高管理创效能力。(1)加强基础管理。一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二是完善定额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修订完善各项定额(包括人员、工艺、消耗、设备、生产等),形成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2)加强成本、预算及价格管理。一是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人工成本预算,推行目标成本责任制。二是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新兴市场,采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实现国内产业转移。(3)开展“四个一点”挖潜增效工作。一是预算支出控制一点,坚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提高预算控制能力。二是“三费”支出(材料费、燃料费、修理费)减少一点,加强工程维修监督,审计。三是技术革新降耗一点,通过改进设备,提高工效,改进工艺、技术等实现降耗。四是物资采购降价节支一点,对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对生产用原材料、辅材、三类物资等进行市场询价,降低采购成本。
3.服务树精品,提高服务保障能力。(1)营销服务树精品。一是加强产品技术服务工作,做到热心、耐心、细心解答用户在使用产品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培训操作人员,达到产品技术服务及时化、服务态度亲情化、用户满意最大化。二是开展营销服务技能培训。主要对服务理念、职业礼仪、服务技巧、客户关系处理、客户行为模式与心理等知识进行培训,熟练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三是建立用户回访报告,对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作为营销决策和年终考核的依据。(2)后勤为一线服务树精品。后勤辅助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做到一流服务,优质服务;完善服务制度,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树立新的物资理念,对三类物资、非主材物资实行按需供应、代储代销,切实提高物资的利用率。(3)机关为基层服务树精品。一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对需机关各部门办理的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对能立即办理的事项,及时办理,对不能及时办理的事项说明原因,限期答复。二是简化工作程序,搞好协调配合。落实牵头部门负责制。明确各项工作牵头责任部门,对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审查或共同协调办理的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反馈。三是对重大事项实行督办验收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出具验收报告。
4.宣传塑精品,增强品牌文化力。(1)创造氛围,营造塑精品环境。重点提高全员对开展“精品质量”活动的认识,明确各级领导领导在活动中的承诺。(2)宣传典型,形成塑精品导向。以“打造优势实施精细管理”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为重点,进一步展示他们严细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创造精品的干劲,让典型的事迹深入人心。(3)以文化人,传播塑精品理念。要利用会议宣贯、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做好理念的传播工作,提高对理念的认知认同水平。进行化纤行业管理创新,还要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断调整管理重心,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企,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鼓励精细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林芝,《能源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刘河江,《企业如何实行精细化管理》【J】.考试周刊,2008(33):237
[4]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