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差异性。

方法

60~74岁和75~90岁的老年人各40例,随机各均分为两组(Y1与Y2组;O1与O2组),以脑电双频指数为目标变量指导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术中调节依托咪酯输注速度,使BIS值分别维持在65~85、40~65。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术后评估麻醉满意度。

结果

Y1组MAP波动发生率比Y2、O1组多(P<0.05),且以升高为主。Y1组意外清醒或术中知晓明显比其他3组多(P<0.01)、O1组意外清醒或术中知晓比Y2、O2多(P<0.05)。Y1组HR波动发生率和对麻醉不满意的患者数比其他3组多(P<0.05)。O2组的老年人MAP波动发生率比Y2、O1组多(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O2组多于其他3组(P<0.05)。Y1、Y2组依托咪酯使用总量比O1、O2组多(P<0.05)。O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比其他3组长(P<0.05)。

结论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无痛肠镜所需依托咪酯麻醉深度不一样,75岁以上老年人麻醉时维持BIS值在65~85基本可满足无痛肠镜检查的需要,60~74岁老年人仍需维持BIS值在40~65。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和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痛点阻滞组,每组35例。神经阻滞组首选肩胛上神经阻滞,辅以腋神经阻滞或星状神经阻滞;痛点阻滞组选择数个明显的压痛点进行阻滞。每周治疗2次,4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辅用口服镇痛药美洛西康和康复锻炼。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d、1周、1个月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评定疗效并比
期刊
恶性胸、腹腔积液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多不理想,本科采用医用三氧水(臭氧水)灌注引流的方法对恶性胸、腹腔积液各1例做治疗,即使用100 ml浓度为18~20.4 μg/ml的医用三氧水灌注引流胸腹腔积液,每日1次,经过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明显减少,其中1例无新生的胸腔积液出现,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身震动是兴起于体育中的训练方法,随着人们对震动治疗认识的提高,全身震动训练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在临床中可以应用于神经科以及骨科系统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对全身震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原理、方法、设备特点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期望该技术能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上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T2-mapping成像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麻后对7头健康中国成年小型猪先进行T2-mapping序列扫描,而后CT导向下于L4~5、L5~6及L6~S1水平一侧椎间孔区各注入髓核匀浆2 ml进行神经根炎症制模。造模后第14日,再次采用相同T2-mapping序列参数进行扫描。扫描所得T2-mapping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利用相应后处理软件重建T2值图像,并测定双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等11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安慰剂、地尔硫卓,曲美他嗪、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体外反搏(ECP)、普萘洛尔、体外反搏联合丹红注射液、硝苯地平、硝酸甘油、胸椎旁神经阻滞(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共11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
期刊
目的观察皮下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9例,应用复方倍他米松与1%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疼痛最明显的皮肤受累区行皮下神经阻滞治疗。注射后5 d复诊,根据VAS评分决定是否继续治疗,记录治疗次数。比较治疗半年后不同病程与不同患病部位的疗效,观察合并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半年,优效率、良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65.1%(58/89例)、21.3%(19/89例)、
目的探讨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关节相关性疼痛的疗效。方法腰椎关节病变引起单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RF组,n=25例)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PB组,n=25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VAS评分,并根据MacNab评定标准比较术后随访3个月的整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1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PB组比较,RF组患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在我科治疗的痉挛性斜颈患者26例,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并记录治疗前、持续治疗1周、5周、10周时,以及治疗结束后1周时与1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K10评分及Tsui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1周至停止治疗后1个月时VAS、Tsui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5周至停止治疗后1个月时K10评分显著降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