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kh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新疆伽师震区附近的喀什、乌什、巴楚3个数字台记录到的伽师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首先分析了伽师6.8级地震序列各台的地震波拐角频率及其比值的时序变化特征,然后从中选出对这3个台都有较好记录的66个地震事件,进行拐角频率比时序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台的拐角频率及其比值在伽师6.8级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尤以比值的变化更为明显,而且不同台站间的变化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最后讨论了这些差异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
其他文献
利用振幅分布、周期比以及频谱分析3种方法对爆破事件和天然地震进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地震平均最小振幅分布概率为69.85%,而爆破事件平均最小振幅分布概率为35.21%;天然地震周期比均值为1.431 1,爆破事件周期比均值为0.848 2;地震频谱优势频率集中在1~8 Hz,爆破频谱无明显优势分布。
通过福建省4个钻孔体应变仪对印尼强震的同震响应波对比分析,研究了福建省体应变变化特征,得出体应变幅度与震级成正比、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成正比的结论,进一步探讨了福建省各台站对印尼远强震的体应变变化特征及其与断层性质的关系。
CZB-1型竖直摆钻孔仪运行以来,一直缺乏与之配套的日常数据处理软件。工作中,台站人员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手工操作多,日常数据处理任务重,出错率较高。为了提高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数据处理的效率,减轻台站人员工作负担,依据地倾斜数据处理的相关要求及规范,利用Delphi软件开发环境,结合Access数据库与SQL Sever数据库技术,研制了一套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数据处理软件。该处理
分析了新疆3次6级强震前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演化图像特征。这3次地震前兆异常的共性是地震前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且在震前2个月,短期异常均超过8项。但是3次6级强震发生前前半年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不一致,有向震中迁移的,有包围震中的,还有前兆异常逐渐减少的。这些前兆异常现象同通常认为的越临近地震前兆异常数目越多是不一致的。
通过对银川台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差分变化对比,与理论固体潮及室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2007年台站重力观测山洞改造期间引起重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洞改造对重力观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引起资料内在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改造时保温措施不当,引起洞温迅速变化,继而影响重力观测。
对新疆测震台网数字化记录中的宁夏ML4.4爆破记录进行了分析,新疆台网大部分台站都能记录到上千公里ML4.0以上的工业爆破。又对新疆巴里坤地震台记录的约1200 km的宁夏ML3.8、内蒙ML4.2地震和宁夏ML4.4的工业爆破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近距离爆破记录的特征大部分可以在远距离爆破中找到。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害严重,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房屋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给出房屋建筑震害情况,分析了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建议。
针对相位差谱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点,选取西部67个强震记录计算了各自相位差谱对数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再将其转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相位差看作震级和震中距的函数,选取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均值和标准差随震级和震中距变化的关系式。最后对已知强震记录,将其震级和震中距代入回归方程求出均值和标准差,利用均值和标准差产生的地震动时程与实际记录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