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在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良好控制,就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化操作,尽量避免工程存在施工缺陷,当发现质量问题时进行及时纠正,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科学性及其有效性,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并具备优良的耐久性,同时它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可塑性较好,施工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的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工程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伴随着交通压力日益增加,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本文着重的对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制备、运输及其施工过程需要主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混凝土的制备、运输
1.1原材料的准备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原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而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道路工程的质量的优劣,因此应当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开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审查原材料的质量,并使之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原材料的供应厂家应当具备相关的国家生产资质,并具有良好的生产信誉,特别是对于水泥原料的选择,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必要时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配合比实验来确定。砂的细度模数一般控制在高于2.5,采用冲洗法进行含泥量的测定时应当保证其小于3%。碎石的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应当符合道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含泥量应当控制在1%以下。
1.2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设计应当按照以下的几点要求:一是混凝土的强度与其施工部位的要求相一致;二是混凝土的指标符合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三是混凝土的质量符合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求;四是混凝土的造价满足道路工程的成本控制要求。如果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施工时,不应根据施工经验来确定配合比,而应当根据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进行必要的配合比实验,保证其能够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注意在实验时,实验搅拌量应当大于二十五升,同时实验水平应当在三个及三个以上。
1.3混凝土的搅拌
确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后,应当将各种不同的原料进行拌和,搅拌拌和的时间根据搅拌机械及其容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时不同的搅拌时间对于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影响较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另外拌和时的用水也应符合要求,并严格的检测集料中的含水量,如果遭遇降雨或者气候比较潮湿,应当及时的调整配合比,如果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施工,则应当将物料进行适当的升温,而对于水泥来说,不能直接加热,可以将其放置在暖屋中,同时考虑到混凝土拌和物有可能在运输的途中产生冻害,可以在搅拌时适当的减少加水量或者掺入一定量的防冻剂。
1.4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好后如果需要车辆进行运输,则应当提前考虑好交通状况好的运输路径,防止途中遭遇堵车,计算好最佳的运输时间,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最好控制在1.5h之内。另外还要注意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离析、泌水等现象,如果在冬季施工,还要考虑到温度的控制,一般的1h内的温度降低量不超过5℃,浇筑时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5℃。
2、混凝土的施工
2.1施工现场的准备和模板工程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应当检查施工场地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施工现场的场地清洁无杂物,并检查模板工程是否牢固,模板的竖直高度是否与混凝土的厚度一致,保证模板工程接头处无错茬、缝隙较大、起伏不平的问题,避免混凝土拌和物从模板的接缝或底部漏浆。模板的表面应当适当的涂膜隔离剂,以保证在脱模时不会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对于道路工程来说,一般使用钢制模板,这是由于钢制模板可以重复的多次使用而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但在立模时不可挖槽固定,应当每隔1m左右放置模板支撑构件。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在安装完模板后进行钢筋工程的施工,施工时以施工图纸为准,控制好拉杆钢筋的位置。
2.2混凝土的摊铺及振捣
进行混凝土的摊铺时应当注意好厚度和松铺系数的控制,并考虑预留高度,如果混凝土拌和物较干,应将松铺系数控制在较高值,如果拌和物較湿润,则将松铺系数控制在较低值。人工进行摊铺时,不得采用抛掷及搂耙等方式进行摊铺,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拌和物摊铺好后,需要对其进行振捣施工,此时应当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当拌和物的高度无明显变化,或者无气泡冒出、有一定量的水泥砂浆泛出则说明振捣充分,应当移动振捣器进行另一位置的振捣。对于边角的振捣可以先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进行振捣,注意控制好振捣顺序,在使用平板式的振捣器复振。振捣时混凝土高度会降低,应当及时的补料,可以采用人工补料,但不要随意的抛撒,并在振捣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模板工程是否变形、漏浆,检查各处的振捣效果,查看拉杆及传力杆是否偏移,钢筋是否位移,并及时的进行复位。振捣完毕后及时的进行整平施工,对于振动量来说,需要进行纵向的整平两到三次,首次的整平应缓慢的推进,再进行均匀托滚,控制好整平高度。如果整平后的混凝土表面泛浆较为均匀,表面整体平整,则说明整平良好,整平时多出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凹处及时的补平,整平后再使用抹面机进行抹面。如果边角处出现缺角少边等现象应当及时的进行修补工作。
2.3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当即刻开始养护管理,可以使用土工布进行覆盖,注意保持湿润度和温度,利用草帘的吸水性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保持,但不能围水养护,一般来说养护周期在15d到28d,养护期间不得行车及踩踏,特别是养护前一周,
结语:
就目前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看,需要对各个阶段都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制备时要做好原料的选择、配合比例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在混凝土的运输时要控制最佳的运输时间和混凝土温度,还需要注意避免离析、泌水等现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和模板工程、混凝土的摊铺及振捣、养护等相关工作,降低混凝土施工的风险系数,保证道路工程的科学、有效的施工,使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最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伟.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及养护的思考[J].铜业工程,2015(05):27-28+75.
[2]石伟.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07):110-111.
[3]游展航.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应用以及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2016(20):142.
【关键词】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并具备优良的耐久性,同时它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可塑性较好,施工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的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工程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伴随着交通压力日益增加,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本文着重的对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制备、运输及其施工过程需要主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混凝土的制备、运输
1.1原材料的准备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原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而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道路工程的质量的优劣,因此应当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开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审查原材料的质量,并使之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原材料的供应厂家应当具备相关的国家生产资质,并具有良好的生产信誉,特别是对于水泥原料的选择,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必要时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配合比实验来确定。砂的细度模数一般控制在高于2.5,采用冲洗法进行含泥量的测定时应当保证其小于3%。碎石的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应当符合道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含泥量应当控制在1%以下。
1.2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设计应当按照以下的几点要求:一是混凝土的强度与其施工部位的要求相一致;二是混凝土的指标符合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三是混凝土的质量符合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求;四是混凝土的造价满足道路工程的成本控制要求。如果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施工时,不应根据施工经验来确定配合比,而应当根据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进行必要的配合比实验,保证其能够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注意在实验时,实验搅拌量应当大于二十五升,同时实验水平应当在三个及三个以上。
1.3混凝土的搅拌
确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后,应当将各种不同的原料进行拌和,搅拌拌和的时间根据搅拌机械及其容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时不同的搅拌时间对于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影响较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另外拌和时的用水也应符合要求,并严格的检测集料中的含水量,如果遭遇降雨或者气候比较潮湿,应当及时的调整配合比,如果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施工,则应当将物料进行适当的升温,而对于水泥来说,不能直接加热,可以将其放置在暖屋中,同时考虑到混凝土拌和物有可能在运输的途中产生冻害,可以在搅拌时适当的减少加水量或者掺入一定量的防冻剂。
1.4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好后如果需要车辆进行运输,则应当提前考虑好交通状况好的运输路径,防止途中遭遇堵车,计算好最佳的运输时间,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最好控制在1.5h之内。另外还要注意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离析、泌水等现象,如果在冬季施工,还要考虑到温度的控制,一般的1h内的温度降低量不超过5℃,浇筑时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5℃。
2、混凝土的施工
2.1施工现场的准备和模板工程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应当检查施工场地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施工现场的场地清洁无杂物,并检查模板工程是否牢固,模板的竖直高度是否与混凝土的厚度一致,保证模板工程接头处无错茬、缝隙较大、起伏不平的问题,避免混凝土拌和物从模板的接缝或底部漏浆。模板的表面应当适当的涂膜隔离剂,以保证在脱模时不会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对于道路工程来说,一般使用钢制模板,这是由于钢制模板可以重复的多次使用而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但在立模时不可挖槽固定,应当每隔1m左右放置模板支撑构件。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在安装完模板后进行钢筋工程的施工,施工时以施工图纸为准,控制好拉杆钢筋的位置。
2.2混凝土的摊铺及振捣
进行混凝土的摊铺时应当注意好厚度和松铺系数的控制,并考虑预留高度,如果混凝土拌和物较干,应将松铺系数控制在较高值,如果拌和物較湿润,则将松铺系数控制在较低值。人工进行摊铺时,不得采用抛掷及搂耙等方式进行摊铺,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拌和物摊铺好后,需要对其进行振捣施工,此时应当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当拌和物的高度无明显变化,或者无气泡冒出、有一定量的水泥砂浆泛出则说明振捣充分,应当移动振捣器进行另一位置的振捣。对于边角的振捣可以先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进行振捣,注意控制好振捣顺序,在使用平板式的振捣器复振。振捣时混凝土高度会降低,应当及时的补料,可以采用人工补料,但不要随意的抛撒,并在振捣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模板工程是否变形、漏浆,检查各处的振捣效果,查看拉杆及传力杆是否偏移,钢筋是否位移,并及时的进行复位。振捣完毕后及时的进行整平施工,对于振动量来说,需要进行纵向的整平两到三次,首次的整平应缓慢的推进,再进行均匀托滚,控制好整平高度。如果整平后的混凝土表面泛浆较为均匀,表面整体平整,则说明整平良好,整平时多出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凹处及时的补平,整平后再使用抹面机进行抹面。如果边角处出现缺角少边等现象应当及时的进行修补工作。
2.3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当即刻开始养护管理,可以使用土工布进行覆盖,注意保持湿润度和温度,利用草帘的吸水性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保持,但不能围水养护,一般来说养护周期在15d到28d,养护期间不得行车及踩踏,特别是养护前一周,
结语:
就目前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看,需要对各个阶段都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制备时要做好原料的选择、配合比例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在混凝土的运输时要控制最佳的运输时间和混凝土温度,还需要注意避免离析、泌水等现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和模板工程、混凝土的摊铺及振捣、养护等相关工作,降低混凝土施工的风险系数,保证道路工程的科学、有效的施工,使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最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伟.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及养护的思考[J].铜业工程,2015(05):27-28+75.
[2]石伟.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07):110-111.
[3]游展航.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应用以及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2016(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