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近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肘部恐怖三联征的患者26例,对其使用微型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根据HSS2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其评价处于优14例,良9例,一般3例。术后对所有的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肘部“恐怖三联征”的患者,及时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得当,术后注意锻炼,可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功能。
【关键词】 微型钢板;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84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早是由Hotchkiss提出,是指肘关节发生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1]。如果不经过合理及时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关节很难恢复功能活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恐怖三联征”的患者共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6~54周岁,平均年龄(36.7±2.8)周岁;左侧受伤患者7例,右侧受伤的患者19例;骨折时间1~15 d;根据Regan-Morrey对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患者分类原则标准[2]:Ⅰ型(冠状突顶端骨折)14例,Ⅱ型(冠状突骨折块小于或者等于冠状突高度的1/2)10例,Ⅲ型(冠状突骨折块大于冠状突高度的1/2)2例;根据改良的Mason对桡骨骨折的分类标准:Ⅰ型(桡骨头或者桡骨颈骨折,骨折未发生位移或者位移小于2 mm)6例,Ⅱ型(桡骨头或者桡骨颈骨折,骨折发生位移大于2 mm)17例,Ⅲ型(桡骨头粉碎型骨折)3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方式,严重的患者可以全麻。采用肘关节外侧及肘前侧联合入路,正确复位肘关节,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仔细冲洗关节,观察关节损伤情况,复位尺骨冠状突,用微型钢板固定。复位桡骨小头及骨块,用微型钢板固定。拔出临时的克氏针,检查复位后固定的关节的稳定性,确保能保持功能位。关节存在不稳定的患者,予以外固定,对于严重的外翻的患者,则予以修补内外侧副韧带。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HSS2评分标准[3],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持久性和整体使用情况予以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差:小于60分。
2 结果
对接受微型钢板治疗的全部患者随访半年,术后半年内,肘关节屈伸度可达120°~160°,旋转度可达90°~150°。根据HSS2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一般3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多是由车祸或者高处坠落等剧烈撞击时,上肢处于伸展位的剪切暴力、轴向压力及前臂旋后位时外翻应力共同作用而引起。除了有肘关节发生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外,有些患者还有会出现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伸肌腱起点、前臂屈肌起点、肱骨小头、肱骨小头、滑车切迹、软组织等损伤[4]。任何的一处损伤,都会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出现旋前和旋后的障碍。故临床治疗比较复杂。2004年国外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规范标准:(1)恢复肱桡关节的功能结构。(2)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处。(3)对其损害的外侧副韧带及其关节囊进行修复。(4)修复必要的内侧副韧带。(5)严重的患者予以外固定治疗。(6)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硬化[4]。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造成严重的肘关节不稳定,恢复关节的同心结构及其稳定性是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可以使关节在功能位活动区活动时,无疼痛出现。治疗的关键是对尺骨冠状突及桡骨小头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固定[5]。但肘部骨折时,骨折块相对较小,采用常见的空心螺钉、克氏针、丝线及锚钉缝合的方法很难使较小的骨折块得到有效的固定[6]。本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可以使较小的骨折块得到有效的固定,临床疗效显著。对本组全部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恢复一般的3例患者,是因为严重的桡骨头粉碎型的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是遵循了国内外学者的治疗规范,几点体会如下:(1)手术入路采用的是肘外侧及肘前联合入路方法,这样可以充分暴露桡骨小头、尺骨冠状突及内侧副韧带,利于复位及组织修复,便于内固定。(2)微型钢板比较小,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3)尽量的保存桡骨头,对已粉碎的桡骨头,应该予以桡骨头置换,否则会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恢复。(4)及时修复内侧副韧带,5例患者需要修复内侧副韧带后,才能将肘关节完全的复位,防止外翻。(5)对于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予以外固定支架,其对早期的功能锻炼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6)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关节早期恢复功能,利于关节的恢复。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本组研究的样本较少,不足作为其临床疗效的证据,还应继续增加样本,观察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孙辉,仲飙,罗从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诊断及治疗[J].国际骨科杂志,2008,29(4):223-224.
[2]陈硕,黄富国.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45-47.
[3] 夏志峰,白金广,黄润堂.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9):848-849.
[4] 肖彦,喻永新.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9):18-23.
[5] 韩立强,江毅.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体会[J].天津医药,2011,39(10):969-970.
[6] 钟喜红,肖国庆.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关节杂志,2010,4(3):37-40.
(收稿日期:2012-07-27) (本文编辑:李静)
【关键词】 微型钢板;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84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早是由Hotchkiss提出,是指肘关节发生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1]。如果不经过合理及时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关节很难恢复功能活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恐怖三联征”的患者共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6~54周岁,平均年龄(36.7±2.8)周岁;左侧受伤患者7例,右侧受伤的患者19例;骨折时间1~15 d;根据Regan-Morrey对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患者分类原则标准[2]:Ⅰ型(冠状突顶端骨折)14例,Ⅱ型(冠状突骨折块小于或者等于冠状突高度的1/2)10例,Ⅲ型(冠状突骨折块大于冠状突高度的1/2)2例;根据改良的Mason对桡骨骨折的分类标准:Ⅰ型(桡骨头或者桡骨颈骨折,骨折未发生位移或者位移小于2 mm)6例,Ⅱ型(桡骨头或者桡骨颈骨折,骨折发生位移大于2 mm)17例,Ⅲ型(桡骨头粉碎型骨折)3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方式,严重的患者可以全麻。采用肘关节外侧及肘前侧联合入路,正确复位肘关节,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仔细冲洗关节,观察关节损伤情况,复位尺骨冠状突,用微型钢板固定。复位桡骨小头及骨块,用微型钢板固定。拔出临时的克氏针,检查复位后固定的关节的稳定性,确保能保持功能位。关节存在不稳定的患者,予以外固定,对于严重的外翻的患者,则予以修补内外侧副韧带。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HSS2评分标准[3],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持久性和整体使用情况予以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差:小于60分。
2 结果
对接受微型钢板治疗的全部患者随访半年,术后半年内,肘关节屈伸度可达120°~160°,旋转度可达90°~150°。根据HSS2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一般3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多是由车祸或者高处坠落等剧烈撞击时,上肢处于伸展位的剪切暴力、轴向压力及前臂旋后位时外翻应力共同作用而引起。除了有肘关节发生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外,有些患者还有会出现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伸肌腱起点、前臂屈肌起点、肱骨小头、肱骨小头、滑车切迹、软组织等损伤[4]。任何的一处损伤,都会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出现旋前和旋后的障碍。故临床治疗比较复杂。2004年国外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规范标准:(1)恢复肱桡关节的功能结构。(2)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处。(3)对其损害的外侧副韧带及其关节囊进行修复。(4)修复必要的内侧副韧带。(5)严重的患者予以外固定治疗。(6)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硬化[4]。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造成严重的肘关节不稳定,恢复关节的同心结构及其稳定性是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可以使关节在功能位活动区活动时,无疼痛出现。治疗的关键是对尺骨冠状突及桡骨小头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固定[5]。但肘部骨折时,骨折块相对较小,采用常见的空心螺钉、克氏针、丝线及锚钉缝合的方法很难使较小的骨折块得到有效的固定[6]。本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可以使较小的骨折块得到有效的固定,临床疗效显著。对本组全部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恢复一般的3例患者,是因为严重的桡骨头粉碎型的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是遵循了国内外学者的治疗规范,几点体会如下:(1)手术入路采用的是肘外侧及肘前联合入路方法,这样可以充分暴露桡骨小头、尺骨冠状突及内侧副韧带,利于复位及组织修复,便于内固定。(2)微型钢板比较小,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3)尽量的保存桡骨头,对已粉碎的桡骨头,应该予以桡骨头置换,否则会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恢复。(4)及时修复内侧副韧带,5例患者需要修复内侧副韧带后,才能将肘关节完全的复位,防止外翻。(5)对于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予以外固定支架,其对早期的功能锻炼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6)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关节早期恢复功能,利于关节的恢复。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本组研究的样本较少,不足作为其临床疗效的证据,还应继续增加样本,观察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孙辉,仲飙,罗从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诊断及治疗[J].国际骨科杂志,2008,29(4):223-224.
[2]陈硕,黄富国.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45-47.
[3] 夏志峰,白金广,黄润堂.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9):848-849.
[4] 肖彦,喻永新.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9):18-23.
[5] 韩立强,江毅.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体会[J].天津医药,2011,39(10):969-970.
[6] 钟喜红,肖国庆.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关节杂志,2010,4(3):37-40.
(收稿日期:2012-07-27)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