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跋涉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7日 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饱餐一顿。还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 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个星期。按一天3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 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糟。埃文斯睡足一觉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一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的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4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已经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 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注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就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我们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有让我们心灰意冷,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 星期日
   现在是夜晚,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粮食,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它离我们还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课外阅读延伸
其他文献
我们三组有一位“大哥”级别的人物——曲连友,大家都习惯叫他曲哥。  曲哥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头发因为学习而染上了霜。曲哥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两道浓浓的眉毛映衬下格外有神,小而精的鼻子让曲哥显得更加帅气!曲哥一笑就会露出一口洁白如雪的牙齿,这也让曲哥更加可爱,再配上那一对厚厚的大耳朵,简直人见人爱。  我们的曲哥爱读三国,更爱讲三国。空闲的时候,总要慷慨淋漓地讲一阵,我们不听还
期刊
分式在最近一段时间很不开心,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问其原因,说是别人动了它的“心”,所以不高兴.究竟是谁动了它的心呢?  “大家好好看看我的样子:.我有上心房A,你们叫它分子;下心室B,你们叫作分母.以前我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最近总有人来打扰我的平静.你看看吧,小M (M是不等于0的整式)非要走进我的心,这就是它的杰作:大家告诉我怎么办?”分式一口气把自己的委屈全说了出来.  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
期刊
2015年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十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的“外尔费米子研究”入选其中。外尔费米子是科学家追逐了近一个世纪的“幽灵粒子”。如果告诉你,利用这种神秘莫测的外尔费米子,手机充一次电就能用个一年半载,你相信吗?  1929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外尔最先提出,微观世界存在一类性质特殊的粒子,这种粒子没有质量,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的属性。后
期刊
组成物质的粒子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然而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1856~1940年)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后来陆续发现了质子和中子,从而叩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并叫作“基本粒子”。随着科学的进步,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粒子,质子和中子也有
期刊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它是白色的,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它很快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跟各种酸液相处,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它被放进碱液中时,它却很淡定,把它捞出来后,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人类来说,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原来它最擅长的本领是使人脱发。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农药,杀灭害虫。它在这方面很有“一手”,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味,
期刊
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雨后,天空中布满了小水滴,这是一种天然的三棱镜。阳光透过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射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阳角度适当,我们就能看到美丽的弧形彩带。  如果空气干燥,或者天空中只有微小的水滴,那就不会形成彩虹。一般来说,水滴越大,虹带越窄,色彩越鲜明;反之,水滴越小,虹带越宽,色彩就越暗淡。有时,天空中会出现两条彩虹:一条叫主虹,色彩鲜艳,里
期刊
泪,归化了;雪,消融了。朦意的月光,落霞的星光,伴随着秋意绵雨觉醒,唤醒了大地母亲的沉睡,折射出我们的七色时光。  辨雪之哲学,惜人生之理。夜暮来临,村子灭了灯光,只有几只昏鸦飞过,为这不平凡的夜色增添了几点寒意。忽如而来的雪女,踏着雪丝飞往人间,眼睛深邃,悄然带着玉帝的旨意到人间寻查情况。“碰,碰碰”,几声碎响打破了夜的宁静,雪女前去观察,目睹到几个青年壮伙,围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抢劫银两……
期刊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一座高大的铜像巍然矗立。他的名字,百年来家喻户晓;他的赫赫业绩,世世代代竞相传诵。他,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远渡重洋学技艺  詹天佑, 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曾祖父和祖父在广东做茶叶生意,所以举家从江西婺源迁居过来。到他父亲詹兴洪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家道中落,父亲只好把家搬到南海,务农维生。  詹天佑11岁时中国发生了一桩破天荒的事:清政府在香港主持
期刊
余秋雨,这个名字就已告诉我们,他生在秋雨时节。余秋雨的经历很简单,只要读过他的散文《乡关何处》,就能一目了然。他生在浙江余姚──这个不太富有却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城市。响亮的名字可依次唤出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朱舜水等诸多大师。更为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也随处可遇乡邻。余秋雨每次听到夹杂着乡音的同乡,都会记起那个多雨多梦的地方。虽然家乡已经成为一种抽象存在装在他的记忆深处,但毕竟是给了他生命,给了他
期刊
古代诗歌历史是少不了唐朝的,而唐朝的诗歌绝少不了李白。这个生于西北边域,长于蜀地之间,集灵秀、浪漫、豪侠、儒雅诸多气质于一身的伟大诗人,用诗歌记录着帝国的兴衰,讲述着人生的故事,抒发着生命的豪情。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临路歌》。  据唐代李华所书《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推测《临路歌》应是李白不久于人世所作,其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之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