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部分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很多老师也为此苦恼。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呢?笔者紧扣教材,以每册教材的“数学好玩”为抓手,将数学绘本、数学游戏、数学魔方等,与教材内容、数学知识两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好玩 游戏 兴趣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历来大家都赋予数学很高的评价,可是数学却因为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等,让我们很多人敬而远之。数学太难、太枯燥,学不好数学,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也让很多的数学老师为之苦恼。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呢?
我们可以从学生天性爱玩的特性出发,让他们发现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很美的,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享受学好数学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喜悦。
一、数学是好玩的
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加入游戏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就在每册都精心设计了“数学好玩”单元。这一单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学习习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活动素材中尽可能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扑克牌、九宫格、数独、折纸等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切身体会数学好“玩”,而且也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我们一起去游园”,设计学生游玩的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积极想办法,优化租车方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复习了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趣的推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学生在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发展推理能力。
再比如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和學生一起玩数学游戏:“十全十美”。玩法一:扑克牌一副,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牌,两张合在一起凑成10就成功了,凑不成10继续玩。玩法二:一人出一张牌,另一人从自己的牌里选一张牌,两人凑成10。玩法三:20人一起玩,互相看不到对方的牌,凭感觉找朋友,凑成10算胜。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们将用数学知识营救出魔女之城的王子,我们将用数学知识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我们将用数学知识发现七彩的世界,我们还会用数学知识识破老狐狸的诡计……这些故事将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灵感得到启发,思维发生碰撞。我们还可以自制数学绘本,自编数学故事,自创数学游戏,我们会发现数学原来那么的有意思,它就在我们的故事里,我们的创意里。
二、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老师要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在设计内容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结合教学,我先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曹操就召集群臣,想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出来,想到了办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他先将这头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做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一直到船到达先前做的记号的地方,这个时候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称出石头的重量,也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使用的就是数学当中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替换。
然后再设计问题:同学们,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说说你对替换策略的理解,你会使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吗?
学期末的综合评价奖励中,王老师为班里学生买了5支钢笔和15支圆珠笔,共付175元,已知一支钢笔的价钱和四支圆珠笔的价钱一样多,那么你知道,王老师买的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需要多少元吗?你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最后对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以后碰到类似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该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会发现自己如曹冲一般聪明,只要我们学好数学,我们就会成为有用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三、数学是很美的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问,其实“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它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美,比如数学本身的逻辑美,数学模型的结构美、简洁美、形式美、对称美、周期美等,就连普通的数字都有着丰富的美感。
(一)数字美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142857
142857,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很平常的一个数,但分别乘以倍数后: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再引导学生: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往下写吗?
学生在写到“142857×7”时,就出现问题了,此时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继续研究,发现“142857”的奥秘之处。
宝塔式数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同理,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继续往下写。
(二)图形美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伟大的建筑物,找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图形,从而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数学变得格外美好起来。我们还可以运用各种图形,创造、描绘出心中美好的愿景。
圆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圆能折成一个立体图形三棱柱。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你又如何将它变成一个正方体呢?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又能组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还有一张三角形的纸片通过不停地旋转,能变成什么图形?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感受图形的奇妙。
现如今数学应用的发展,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有用的人,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学好数学让我们从好玩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学习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数学。
参考文献:
范艳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好玩 游戏 兴趣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历来大家都赋予数学很高的评价,可是数学却因为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等,让我们很多人敬而远之。数学太难、太枯燥,学不好数学,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也让很多的数学老师为之苦恼。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呢?
我们可以从学生天性爱玩的特性出发,让他们发现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很美的,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享受学好数学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喜悦。
一、数学是好玩的
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加入游戏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就在每册都精心设计了“数学好玩”单元。这一单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学习习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活动素材中尽可能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扑克牌、九宫格、数独、折纸等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切身体会数学好“玩”,而且也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我们一起去游园”,设计学生游玩的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积极想办法,优化租车方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复习了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趣的推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学生在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发展推理能力。
再比如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和學生一起玩数学游戏:“十全十美”。玩法一:扑克牌一副,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牌,两张合在一起凑成10就成功了,凑不成10继续玩。玩法二:一人出一张牌,另一人从自己的牌里选一张牌,两人凑成10。玩法三:20人一起玩,互相看不到对方的牌,凭感觉找朋友,凑成10算胜。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们将用数学知识营救出魔女之城的王子,我们将用数学知识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我们将用数学知识发现七彩的世界,我们还会用数学知识识破老狐狸的诡计……这些故事将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灵感得到启发,思维发生碰撞。我们还可以自制数学绘本,自编数学故事,自创数学游戏,我们会发现数学原来那么的有意思,它就在我们的故事里,我们的创意里。
二、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老师要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在设计内容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结合教学,我先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曹操就召集群臣,想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出来,想到了办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他先将这头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做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一直到船到达先前做的记号的地方,这个时候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称出石头的重量,也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使用的就是数学当中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替换。
然后再设计问题:同学们,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说说你对替换策略的理解,你会使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吗?
学期末的综合评价奖励中,王老师为班里学生买了5支钢笔和15支圆珠笔,共付175元,已知一支钢笔的价钱和四支圆珠笔的价钱一样多,那么你知道,王老师买的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需要多少元吗?你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最后对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以后碰到类似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该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会发现自己如曹冲一般聪明,只要我们学好数学,我们就会成为有用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三、数学是很美的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问,其实“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它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美,比如数学本身的逻辑美,数学模型的结构美、简洁美、形式美、对称美、周期美等,就连普通的数字都有着丰富的美感。
(一)数字美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142857
142857,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很平常的一个数,但分别乘以倍数后: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再引导学生: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往下写吗?
学生在写到“142857×7”时,就出现问题了,此时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继续研究,发现“142857”的奥秘之处。
宝塔式数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同理,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继续往下写。
(二)图形美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伟大的建筑物,找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图形,从而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数学变得格外美好起来。我们还可以运用各种图形,创造、描绘出心中美好的愿景。
圆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圆能折成一个立体图形三棱柱。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你又如何将它变成一个正方体呢?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又能组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还有一张三角形的纸片通过不停地旋转,能变成什么图形?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感受图形的奇妙。
现如今数学应用的发展,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有用的人,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学好数学让我们从好玩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学习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数学。
参考文献:
范艳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