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紫藤”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紫藤文学社立足校园,通过开展专家讲座、读书笔会、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社员的文学素养。学校还积极鼓励社员走出校门,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征文、演讲、朗诵等活动,并与兄弟社团广泛互动。“请进来,走出去”,紫藤文学社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风采。
  
  缘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紫藤枝蔓分外妖娆。”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与“紫藤”相遇;因为向往别样的青春,我们与“紫藤”相识;因为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与“紫藤”相聚。
  依稀记得两年前,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参加了校文学社工作人员的竞选。每当迈入那充满回忆的阶梯教室,当时的画面便会一一浮现于眼前。
  两年前的我们,刚进入这所憧憬已久的学校,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懵懂、稚嫩……交织在一起。
  一份积极参与的奋斗与激情,使我们相识。那天,我们是对手,为了自己心中的职位,我们尽力展示自己。
  在竞选过程中,我们相聚,相识,相知,成了好朋友。
  我“耀”我出彩。自那天起,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紫藤”更加枝繁叶茂,我们要一起努力。
  情凝
  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脚步,时光也在一点点流逝。只是转瞬,我们已步入了紧张的初三。可曾经的点点滴滴,依旧存在。
  还记得吗?运动会,我们有着各自的比赛项目,当自己登场竞技时,其他几个总会在旁边高声呐喊,加油助威。或成功或失败,总有大家一路相伴。
  而工作中的我们,又是那样的团结、默契,或许只是一个眼神,或许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我们却仿佛知心了一般,总会理解对方的意思。
  这个集体就是我们的家,彼此的关爱,让我终生难忘。有时,虽然会有小小的摩擦,但我相信,那更是对我们友谊的考验与磨炼。
  心在
  文学社的工作,使我曾经失落过;文学社的工作,让我曾经质疑过……
  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你真的可以吗?作为社长的你,能带领大家让“紫藤”更出彩吗?
  我评价自己时,总说自己是一株野百合,一株普通而又平凡的野百合。可我依旧有理想,依旧相信能够带给别人芬芳。
  是的,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我自己。
  “紫藤”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紧握已久,有太多的不舍,有太多的留恋。可我们终归要告别这一程。我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紫藤”会更好,“紫藤”会更出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沙滩依旧,海风依旧,紫藤花畔芬芳依旧……
  
  编者:徐雪阳同学是紫藤文学社现任社长,上初三的她将于今年6月卸任。在这篇文章里,她回忆了担任社长两年来团队共事的经历,真实地表露了对社友、对社团依依不舍的深情。新旧更替不可避免,但有了这样的榜样,我们有理由相信:“紫藤”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
其他文献
姓名:韩寒生日:9月23日喜爱的歌手:黄磊,朴树,老狼,高晓松喜爱的MTV造型:《Rain》中的范晓萱最想去的地方:拉萨,阿里经常穿的衣服:休闲运动型,口袋要多。原因:口袋多,可以放
期刊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
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就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浅析了
一、前言纵观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都可以发现文学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规律,与此同时,文学还存在着不断完善、成熟、整合的常规时代之间的交替递嬗,轮番出现一个普遍性
服装制版是衔接起服装创作设计与工艺设计的桥梁,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要求,“艺术性”在服装制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从业者在服装制版工作中要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at observing the role of long noncoding RNAs(lncR NA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Methods Lnc RNA and m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积淀的规律决定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佳途径是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教之以理”—教育育人、“导之以行”—实践育人
《史记》既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巨著,又因作者是笔端挟有感情的散文大家而成为文学名著,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文学角度品读,其作或波澜壮阔,或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