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儿童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一个有趣的、自由的、如鱼得水般身心愉悦的世界,才能自然地、不受干涉地用自己的心灵感知世界,感受事物,感受人,并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知方式。”汕头大学文学院的王富仁教授如是说。然而,当代社会,成人文化占领了整个世界,儿童梦想的土壤几乎只剩下了儿童游戏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是亿万少年儿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与儿童文学拥抱,感受儿童文学的无穷魅力,体味儿童文学最可贵的三颗美好的“心”,即“童心、爱心和慧心”,对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其价值是任何形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一、闪烁着纯真的童心,使孩子们乐于阅读
儿童文学,首先是儿童的,其次才是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是表现童心、赞美童心、呵护童心以及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无一不是怀着一颗纯洁朴素的童心去观察、去聆听、去抒写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作品总是闪烁着童心,体现着童趣,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们引入到美好的天地,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阅读。
(一)童心闪烁在语言中
阅读对象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是清新自然,亲切随和,简洁明白,却又力求生动形象,追求一种流动的美。
我们先来读读《夏》这首小诗:
悄悄地、悄悄地
我像一个活泼泼的
爱爬竿子的绿孩子
伸着小腿儿到处爬
爬呵,爬呵
给树/添上绿叶
爬呵,爬呵
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诗歌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却又显得那样清新自然,读来分外真实、亲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真的呢,夏天可不是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么?更为奇妙的是,诗人把夏想象成一个爱爬竿子、活泼可爱的绿孩子。你瞧它,光着小腿儿到处爬,爬上树、葡萄架、墙壁、小山坡……短短的几行诗,便把我们带进了绿盈盈、活泼泼的夏天。
田地笔下的《寻梦》看似平平,如同白描,简简单单,完全是孩子的口吻:
我一睡着
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
梦就去了
……
梦是从哪儿来的
又到哪儿去了
我多么想知道
多么想把它找到
两个“多么想”,就刻画出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新鲜感、困惑感的小孩子,正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一个“找”字,又写活了孩子迫切的心情,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我这个人就是好奇心盛,不管哪儿出了点新鲜事,我总得跑在前头。这一回我可有点落后了。我赶紧钻进人群,挤到报栏前边。
——王路遥的儿童小说《画春记》
刚满十一岁,正是贪玩的时候。这天放了学,阿诚又玩到很晚才回家。他把书包兜底儿往竹床上一倒,跪到床上撅起屁股,便慌慌忙忙做起作业来——姐姐收了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
—— 《阿诚的龟》
读完这两段充满童趣的话,我们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两个孩子的鲜明形象,孩子们还能从书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小伙伴的影子。
(二)童心闪烁在选材中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住顽皮好动的孩子们,除了语言富有童趣外,还因为它们表现出了充满生机、色彩丰富的儿童生活,刻画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
儿童文学在选材上十分注重与孩子生活的贴近、提炼。像上面提到的《寻梦》,梦在孩子们心中总是神奇无比的,在现实生活中,醒来后去寻梦的孩子还真不少。我在批改孩子的日记时,也读到过许多关于“寻梦”的趣事。
柯蓝的《少年旅行队》,只简单取了旅行的几个片段:做出行前的准备、来到不知名的地方、到小溪旁放纸船、捕捉蝴蝶、制作标本等,但这几个片段反映的却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做的事情。
生活中,养过小动物的孩子一定很多。刘厚明的小说《阿诚的龟》则把一个孩子和一只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置于爸爸有病、姐姐劳动、生活艰难这样一种背景上,使普通的童趣有了更深的思想意义,赞美了童心的天真纯洁和人性的美好。
和父母赌气、向老师撒谎、与同学闹别扭等情景对孩子们来说那更是常见了。一句话,儿童文学讲述的或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或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文学,他们能不喜欢吗?
二、洋溢着美丽的爱心,使孩子懂得了关爱
有教育专家提出现在的孩子已出现了“情感荒漠化”现象,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绿意,他们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对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异常的冷漠。于是,许多专家发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唤。我认为阅读儿童文学,让孩子感受到暖暖的爱,他们的心灵就会永远充满阳光和鲜花,情感也就不会“荒漠化”了。
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有三个母题。即,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边,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是冰心老人的名言。的确,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像冰心那样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爱之花、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滋润、慰藉着孩子们的心灵,让“爱”永驻他们纯洁的心间。
如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是一首荡漾着春风绿意的动人诗篇。全诗采用设问的形式,构思新颖别致,作者巧妙地捕捉了各具特色的四个画面:春风摇曳的枝条,春雾迷蒙的草原,春雨潇潇的竹林,春阳朗照的田野。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就像一位活泼可爱又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它一会儿扬着美丽的粉脸在枝头跳舞;一会儿又来到草原,换上绿衣害羞地藏在薄雾中……全诗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的爱,对自然的爱,很容易感染并打动孩子的心。
一、闪烁着纯真的童心,使孩子们乐于阅读
儿童文学,首先是儿童的,其次才是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是表现童心、赞美童心、呵护童心以及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无一不是怀着一颗纯洁朴素的童心去观察、去聆听、去抒写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作品总是闪烁着童心,体现着童趣,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们引入到美好的天地,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阅读。
(一)童心闪烁在语言中
阅读对象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是清新自然,亲切随和,简洁明白,却又力求生动形象,追求一种流动的美。
我们先来读读《夏》这首小诗:
悄悄地、悄悄地
我像一个活泼泼的
爱爬竿子的绿孩子
伸着小腿儿到处爬
爬呵,爬呵
给树/添上绿叶
爬呵,爬呵
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诗歌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却又显得那样清新自然,读来分外真实、亲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真的呢,夏天可不是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么?更为奇妙的是,诗人把夏想象成一个爱爬竿子、活泼可爱的绿孩子。你瞧它,光着小腿儿到处爬,爬上树、葡萄架、墙壁、小山坡……短短的几行诗,便把我们带进了绿盈盈、活泼泼的夏天。
田地笔下的《寻梦》看似平平,如同白描,简简单单,完全是孩子的口吻:
我一睡着
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
梦就去了
……
梦是从哪儿来的
又到哪儿去了
我多么想知道
多么想把它找到
两个“多么想”,就刻画出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新鲜感、困惑感的小孩子,正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一个“找”字,又写活了孩子迫切的心情,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我这个人就是好奇心盛,不管哪儿出了点新鲜事,我总得跑在前头。这一回我可有点落后了。我赶紧钻进人群,挤到报栏前边。
——王路遥的儿童小说《画春记》
刚满十一岁,正是贪玩的时候。这天放了学,阿诚又玩到很晚才回家。他把书包兜底儿往竹床上一倒,跪到床上撅起屁股,便慌慌忙忙做起作业来——姐姐收了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
—— 《阿诚的龟》
读完这两段充满童趣的话,我们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两个孩子的鲜明形象,孩子们还能从书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小伙伴的影子。
(二)童心闪烁在选材中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住顽皮好动的孩子们,除了语言富有童趣外,还因为它们表现出了充满生机、色彩丰富的儿童生活,刻画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
儿童文学在选材上十分注重与孩子生活的贴近、提炼。像上面提到的《寻梦》,梦在孩子们心中总是神奇无比的,在现实生活中,醒来后去寻梦的孩子还真不少。我在批改孩子的日记时,也读到过许多关于“寻梦”的趣事。
柯蓝的《少年旅行队》,只简单取了旅行的几个片段:做出行前的准备、来到不知名的地方、到小溪旁放纸船、捕捉蝴蝶、制作标本等,但这几个片段反映的却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做的事情。
生活中,养过小动物的孩子一定很多。刘厚明的小说《阿诚的龟》则把一个孩子和一只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置于爸爸有病、姐姐劳动、生活艰难这样一种背景上,使普通的童趣有了更深的思想意义,赞美了童心的天真纯洁和人性的美好。
和父母赌气、向老师撒谎、与同学闹别扭等情景对孩子们来说那更是常见了。一句话,儿童文学讲述的或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或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文学,他们能不喜欢吗?
二、洋溢着美丽的爱心,使孩子懂得了关爱
有教育专家提出现在的孩子已出现了“情感荒漠化”现象,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绿意,他们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对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异常的冷漠。于是,许多专家发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唤。我认为阅读儿童文学,让孩子感受到暖暖的爱,他们的心灵就会永远充满阳光和鲜花,情感也就不会“荒漠化”了。
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有三个母题。即,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边,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是冰心老人的名言。的确,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像冰心那样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爱之花、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滋润、慰藉着孩子们的心灵,让“爱”永驻他们纯洁的心间。
如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是一首荡漾着春风绿意的动人诗篇。全诗采用设问的形式,构思新颖别致,作者巧妙地捕捉了各具特色的四个画面:春风摇曳的枝条,春雾迷蒙的草原,春雨潇潇的竹林,春阳朗照的田野。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就像一位活泼可爱又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它一会儿扬着美丽的粉脸在枝头跳舞;一会儿又来到草原,换上绿衣害羞地藏在薄雾中……全诗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的爱,对自然的爱,很容易感染并打动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