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血液肿瘤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血液肿瘤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肿瘤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儿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化疗期间再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化疗当天服用,每次2片,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化疗前后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记录化疗后呼吸、泌尿、消化、皮肤系统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t=3.947、3.636,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712、3.641、3.722、3.543、3.61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明显高于对照组(t=3.327、3.641、6.378、7.367、3.364,均P<0.05);观察组出现呼吸道感染、胆囊炎、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6.67%、16.67%、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3%、30.00%、63.33%、60.00%(χ2=13.871、5.455、13.611、8.297,均P<0.05)。

结论

小儿血液肿瘤化疗后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是引起化疗后各种感染的重要原因,微生态制剂能够重建肠道生态平衡,提高肠道益生菌数量,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利于化疗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用于中老年妇女无痛清宫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绝经后子宫出血并自愿接受静脉无痛清宫术患者60例,年龄50~74岁,体质量41~ 7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各30例;两组均先静脉缓慢注射地佐辛(0.04 g/kg),5 min后,P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0.8~1.0 mg/kg);E组静脉缓慢注射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共60例,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GE730型),检查子宫、阴道、附件和肿瘤的大小、内部回声边界、跟周围组织关系以及肿瘤四周和内部血流特点。结果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50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其中都是阳性者45例(75.00%),假阴性8例(13.33%),假阳性2例(3.33%),均为阴性者5
目的对比研究微柱凝胶法(MGT)和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TAT)在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160份,每份标本均用MGT法与TAT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GT法与TAT法两法直抗试验阳性率分别为30.0%和12.5%(χ2=14.64,P<0.05);游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7.5%和25.0%(χ2=17.53,P<0
目的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125例接受盆腔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69例血压正常。监测两组硬膜外麻醉前,麻醉后5 min、15 min、45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HRV的低频率、高频率以及低频与高频比值。结果在术前、麻醉后5、15、4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50.2±12.4)mm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