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部位和治疗效果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未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诊断真菌感染前均使用抗生素治疗,确定真菌感染的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1,3-β-D葡萄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诊断、临床治疗及微生物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1,3-β-D葡萄糖、hs-CRP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以呼吸道为常见感染部位,其次是胃肠道;真菌培养结果以白色念珠菌占比最高(32.26%),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4.19%);62例患者经积极抗真菌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03%(49/62),病死率为16.13%(10/62).结论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萄糖、hs-CRP和PCT水平升高,且患者具有较高病死率,早期诊断及进行抗真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