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停评“三好学生”叫好!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顾明远先生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深获我心,令人禁不住为之叫好!教育所注重的理应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比较而言,“三好”评选,不能不说是狭隘的。
  而即便以“三好”而论,在评选的操作实践当中,也多半沦为了惟考试成绩论。但顾明远先生认为:“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小学阶段会表现得非常一般”,譬如爱因斯坦小时候连个橡皮泥小板凳都捏不好,你能说他“不智”?物理学家钱伟长先生直到考清华时,身高也不足一米五,你能说他体质不行?
  至于给孩子的品德评定等级,那就更属无稽之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好画图的白纸,无所谓“性恶”或“性善”,人格全在后天的塑造培养。即便就是有孩子染上“小偷小摸”之类这样恶习,如少年卢梭,所谓“不德”,但是因为是未成年人,一切都生长之中,一切都在塑造之中,也还是不该给其贴上标签,区分三六九等,而应该是积极的去加以矫正。
  有部分老师认为:“评选‘三好学生’能树立好榜样,未尝不可。”“没有好的榜样,学生会失去前进方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狭隘的观点。教育为何?美国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言:“教育即生长,在生长外别无目的”;周国平先生阐释道:教育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尤其未成年人教育,所注重的是过程,且是个长期的过程,而非显性结果;即便需要结果,也在于放宽眼量,而非斤斤一时。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企业宝贵的资源,是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饭店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人本管理的方式密切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职业教育作为向饭店
在我看来,瑞士的风光,如一曲表现力丰富的交响乐。  阿尔卑斯山终年积雪的山峰如交响乐中中音大调般高亢雄浑,而山脚下清澈的湖泊、碧绿的牧场,又是安详又不失明快的高音小调。由于是第二次造访瑞士,不愿为奔波于景点所累,只想找个美丽安静的地方住下,以求在第二天自然醒后忘身于房前屋后的山水之间,彻底隔绝掉平日里的俗事纷扰。鉴于此,经过一番寻找,最终将小镇莱希根(Leissigen)作为了这次休假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