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扶贫研究:阶段特征、演化规律及启示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反贫困实践中,旅游扶贫的作用极其重要,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对旅游减贫时代特征的集中反映,可为未来继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6-2020年核心期刊、CSSCI、CSCD等588篇中国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突变词检测、关键词聚类定量化分析,以此归纳研究的阶段特征,并从中探寻其演化规律.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外引内化、提升创新三个阶段;演化总趋势呈现出“渐变为主、突变为辅”的稳定性;中国实践进程、国家政策导向、国外反贫困理论在研究突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所依据的国外相关理论与实际研究存在时间滞后性.从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本土化理论建构、方法论、关键目标、实践衔接等方面的探讨.
其他文献
在构建反映环保企业融资效率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47家环保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效率值进行分析,并应用Tobit模型来探究影响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7年纯技术效率均值较高,规模效率值是影响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因素.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显示,技术效率的大幅下降是造成融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Tobit分析显示,企业规模、企业质量、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的提升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但债权融资的增加、融资风险的提升会降低企业
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承载力计算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养殖污染主控的流域,提出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并基于此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计算农田畜禽承载量,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结果 表明:(1)结合当地养殖特点及种植业现状,提出猪—沼—稻/果/蔬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2)耕地农田承载量依据土地氮磷元素平衡计算,林地畜禽承载量依据林地种植作物有机肥限值计算,进而加和归纳为整体农田承载量,确认畜禽养殖超载地区(文地镇),并确定上述粪便利用模式可行性;(3)参考猪瘟前养殖规模,确定现存规模及逐步恢复后
引入生态位理论及其方法,首先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各个维度的生态位以及综合生态位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采取聚类分析法,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态位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生态位较低且相近,但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武陵山区重庆段的7个区县中,石柱、酉阳、黔江、丰都4个区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生态位水平较高,秀山、武隆、彭水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生态位水平较低.为了提高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态位水平,需要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生态位加以错位、扩充、协调,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升武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 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