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的社背河不是大河,十来米宽,是一条活水的小河。我最爱吃的,就是社背河里的小鲫鱼,手指那么大小,油煎的、做成汤的,味道鲜美,夹在筷子上,一口就可吞下一条。
  鲫鱼对生长的水质环境要求很高,水质好才会有鲫鱼。鲫鱼很小,但它确实是江南水域里特有的生灵。灿烂的霞光在河面上跳跃,社背河畔生机勃勃。老屋前是泥路,路旁有篱笆和花草。老屋旁边有菜园,向日葵、扁豆、南瓜应有尽有。看不尽的绿色,闻不厌的鸟鸣,天幕上是世世代代的同一片月,鱼儿吐着泡泡,晃动着它的尾巴,游弋在自己的心田。
  那个时候,普通农家的餐桌上也常见鲫鱼的身影。炎炎夏日,吃一条味香扑鼻的鲫鱼,出一身大汗,自会觉得腋下生风。一天,姨父来到我家,母亲烧起了土灶,父亲则从屋檐下竹竿上拿下竹篮,再从灶间拿了只畚箕跑到屋前的小河边,一会儿工夫,弄回来了一碗鲫鱼。进屋内,父亲对我姨父说:“今天鲫鱼下酒!”姨父一听,说:“鲫鱼好吃,下酒好菜。”母亲做了一道油炸鲫鱼,一盘炒木耳,一盘苋菜,一盆紫菜蛋汤。见到香脆的鲫鱼端上餐桌,爱喝酒的姨父比平常又多喝了几碗水酒,那次,是他喝得最开心的一顿小酒。当年我已满10岁了。
  邻居家来了个省城南昌的亲戚,比我大五岁,可却和我玩得好,玩得来。他和我在社背河里避暑,他用南昌话对我说:“我们去那边捉几条鲫鱼吃,小鲫鱼在城里也吃不着。”我一听,哎哟哇,城里还没有我们乡村好,我们乡村还有鲫鱼吃,想吃就到河里去捉。“你想吃鲫鱼,想吃就来社背,保你有鲫鱼吃。”
  他一听,哈哈哈地笑开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年,他每年都会来村里与我们玩耍,我们一起去社背河里游泳、洗澡、捉鲫鱼。他要是来了吃不到鲫鱼就会不开心。
  在我看来,城里人也是喜欢乡村生活的,他们喜欢乡村清新的空气和浸润着淳和的田野风光。从热闹非凡的省城一路沿着历史的长河追踪,来到一个不通公路的山乡田野,在幽静的乡村找到了他想要玩、想要吃的地方,乐此不疲。
  我现在仍然怀念着社背河里的小鲫鱼。有一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三条小鲫鱼带回家,放在一口露天的敞缸内,敞缸内有水、有河泥、有睡莲、有水草,倒入水中的那一刻,鲫鱼欢快地随水流游入水中,走进属于它们的世界。我每天观察着它们的活动和生长情况,缸内的水也全换上了特意从社背河里带回来的河水,我总希望天天能看到它们,以解决我对社背河的相思之苦。
  一周以后,當我回家再看看水缸里的小鲫鱼时,眼前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三条鲫鱼已全部翻白,漂浮在那口敞缸的水面上。或许是缺氧,或许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或许是水质问题,我说不清楚。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这两句话,似乎是专为我们平南(古称龚州)畅岩山而写。  畅岩山并不高,仅数十丈;也不大,广一里许。此山虽没住过神仙,但文脉悠远。因为在宋代皇祜初年,此山曾住过三个非凡人物,一位是名满天下的濂溪先生,即周敦颐;另两位是洛学创始人、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夫子”。近千年来,本地民众虔诚地把他们列入星宿仙班,在文昌岩供奉着。  畅岩离城区并不远,约二
期刊
北风呼呼地刮着,我在高新区办完事,来到三五三六厂公交车站等2路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人们蜂拥而上。  这时,上来一位60多岁的老农民工,他头上戴着橘黄色安全帽,白黄白黄的裤子右边膝盖处已经破烂,陈旧的黑色保暖裤从巴掌大的洞里露了出来,衣服上还粘着少许泥巴,有些瘸拐地走到公交车前边竖排座位后,一只手紧紧抓住座位旁的小柱子站着。侧坐在老农民工前面的女乘客站了起来,柔声对他说:“你坐吧!”老农民工摇了摇
期刊
母亲有高血压,常服药。可她从来不操心自己服药的事,好像服药与她无关。永远都是父亲倒好开水,凉到可喝时,一手心放有几粒药片,一手端水,来到母亲面前。  父亲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递过一件衣服说,穿上。父亲说,不冷。母亲说,咋不冷?说罢,帮父亲把衣服披上。父亲尝了尝母亲碗里的饭,感觉有点凉了,端起饭碗就去厨房把饭加热。母亲吃饭慢,父亲每隔一会儿,都要试试母亲碗里的饭是否还热。  母亲用筷子在盘子里拨来拨
期刊
初夏的一個下午,我坐火车从济南回来。  晚霞映在车厢玻璃上,呈现出橘红色的光彩,舒适而又贴心。窗帘是自动的,只需摁住边沿轻轻往下一拽,便会自动弹上去,这样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了。  后面隔一排有个农民工模样的人,看样子也想打开窗帘,只是尝试着摆弄了很久,还是打不开。农民工的脸窘得通红。是啊,这长途旅行,要是一点也看不到窗外的风景,多无聊啊!  我无意回头时,发现他紧盯着我这边的窗户愣神,半是羡慕,半
期刊
在秋天,我把最饱满的那一粒,当作一枚提前衰老的落叶,捂在胸口。  我站定的地方,是河西走廊,手扶的窗口,继续向北。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小,小到一個点上,小到弱不禁风,小到你要说出一句话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人。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不要老是迷恋在下面,其实,上面的更要好看。休掉低处,将高的文趣,奉为圣殿。  呵,这是一种春天的华美,让男的、女的转悠和跨越雷池,紧迫成,明目张胆。  伸出你的手,今夜无眠,提起你的腿。今晚,我们诗心欲动,唱吧、跳吧,开合、开合、开开合。  责任编辑:蔣建伟
期刊
之所以对洋槐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故乡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满树槐花盛开,槐香阵阵。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我二哥经常爬到树上看书,到了春天,我们爬上树,摘槐花,吃花萼里的蜜水,哦,好甜好甜啊!槐花可以炒着当菜吃,是长大后才知道的,我妈有没有给我们炒过,现在已没有印象了。倒是盛夏时,我妈经常在树下放一张凉床,中午可以休息,晚上可以乘凉。  这棵大洋槐树洁白一片,见证了我无忧无虑
期刊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脚踏实地就是从进厨房这一刻开始的。  前不久,看一个国产小众文艺片叫《岁月无声》,英文名翻译是“Timeflies”(时光飞逝),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回忆18年前从青春一路走来的岁月——为初恋情人打伤渣男而坐牢,与落了残疾的芭蕾舞女演员同病相怜而结婚,妻子不孕,抱养孩子,妻子得病而死,孩子青春期叛逆……生活中的烦恼无尽时,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过来,已人到中年。当初的梦想去哪儿了,当初
期刊
父母都快80岁的人了,今年是二老结婚56周年。我是他们养育的4个孩子中的老幺,1972年出生。  父亲非常啰唆,啰唆得让我们捂住耳朵,甚至躲开才清静。父亲母亲只要在一起,没有不争几句的。母亲人缘好,几乎没有和村里人红过脸。一天与父亲三吵五吵、十吵八吵,九成以上是父亲惹的或胡搅蛮缠。哎!摊上这么个丈夫,如果我是她,与我父亲一支烟的时间都过不下去!  前年,我把母亲接到津市市区(说好父亲处理完春收随后
期刊
五月中旬,我因参加一次专家高研培训班,客居萧山某国际酒店。  我安放好行李,来到东面窗前,拉开白色的纱帘,隔着玻璃窗看过去,视线较远,直到被一线黛绿色的小山挡住,小山后面是什么,不得而知了,不想去猜,也不想去了解。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可没有一点天命之年的从容,反而因为精力与记忆力的严重衰退,带给我内心的慌乱,还有工作上的委屈也降临到了我的头上,一段时间以来,情绪在低迷中徘徊。这几天,除了学习和就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