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74
2009年收治腹膜后阑尾炎患者9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8~48岁,平均34岁。发病距手术时间4~32小时,平均16小时。
临床表现:右下腹痛伴腰部放射痛5例,单纯性右下腹痛3例,转移性右下腹痛7例,恶心、呕吐、食欲减退5例,尿频、尿急2例,腰大肌试验阳性9例,右下腹部叩击痛4例,体温37.8~39.5℃,3例>38.5℃。
实验室检查:WBC>15.0×109/L,中性粒>0.80 7例,2例尿中WBC、RBC 5~10个。
手术情况:麦氏切口7例,术中延长切口3例,腹直肌外缘切口2例,术中见右髂窝有脓性液2例,浑浊液4例,阑尾全埋入后腹膜5例,部分埋入4例,单纯性1例,化脓性2例,打开侧腹膜3例,局限性切开后腹膜6例,放胶管引流8例,术中无损伤临近脏器,平均住院7天痊愈出院。
讨 论
盲肠后位或腹膜后间隙阑尾临床不常见,本组占通气手术治疗阑尾炎的1.9%(9/454),与文献报道相接近[1,2],其临床表现与腹膜内阑尾相似。术前较难确诊,本组资料显示有以下特征:①由于炎症直接刺激了腹膜后组织和输尿管,除有右下腹疼痛外还伴有同侧腰部胀痛,且尿路刺激症状常见,此证应与右侧泌尿系统疾病相鉴别。②炎症全身反应明显,即白细胞多>12.0×109/L,体温在37.8~38.5℃,这是由于后腹膜间隙组织疏松,感染易扩散所致。③右下腹固定压痛点较深,反跳痛明显,肌紧张不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这由于炎症主要位于腹膜后间隙,腹膜未受刺激或轻度受刺激。④右腰部叩击痛对术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医师在体检时易忽视这一方法,本组右下腰叩击痛阳性4例。
手术是治疗腹膜后阑尾的主要手段,早期确诊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减少术中损伤和并发症的关键,由于腹膜后阑尾与腹壁投射位置距离远,常规麦氏切口达不到直视下操作,延长切口操作困难,误伤可能性大,故认为切口不宜过小,可先分离根部行逆行切除,避免侧后腹膜过分切开,放引流。
参考文献
1 韩宝华.1200例术中阑尾位置探讨.实用外科杂志,1993,6.
2 郑铁兵.腹膜外位阑尾炎临床诊治的探讨.实用外科杂志,1989.
2009年收治腹膜后阑尾炎患者9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8~48岁,平均34岁。发病距手术时间4~32小时,平均16小时。
临床表现:右下腹痛伴腰部放射痛5例,单纯性右下腹痛3例,转移性右下腹痛7例,恶心、呕吐、食欲减退5例,尿频、尿急2例,腰大肌试验阳性9例,右下腹部叩击痛4例,体温37.8~39.5℃,3例>38.5℃。
实验室检查:WBC>15.0×109/L,中性粒>0.80 7例,2例尿中WBC、RBC 5~10个。
手术情况:麦氏切口7例,术中延长切口3例,腹直肌外缘切口2例,术中见右髂窝有脓性液2例,浑浊液4例,阑尾全埋入后腹膜5例,部分埋入4例,单纯性1例,化脓性2例,打开侧腹膜3例,局限性切开后腹膜6例,放胶管引流8例,术中无损伤临近脏器,平均住院7天痊愈出院。
讨 论
盲肠后位或腹膜后间隙阑尾临床不常见,本组占通气手术治疗阑尾炎的1.9%(9/454),与文献报道相接近[1,2],其临床表现与腹膜内阑尾相似。术前较难确诊,本组资料显示有以下特征:①由于炎症直接刺激了腹膜后组织和输尿管,除有右下腹疼痛外还伴有同侧腰部胀痛,且尿路刺激症状常见,此证应与右侧泌尿系统疾病相鉴别。②炎症全身反应明显,即白细胞多>12.0×109/L,体温在37.8~38.5℃,这是由于后腹膜间隙组织疏松,感染易扩散所致。③右下腹固定压痛点较深,反跳痛明显,肌紧张不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这由于炎症主要位于腹膜后间隙,腹膜未受刺激或轻度受刺激。④右腰部叩击痛对术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医师在体检时易忽视这一方法,本组右下腰叩击痛阳性4例。
手术是治疗腹膜后阑尾的主要手段,早期确诊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减少术中损伤和并发症的关键,由于腹膜后阑尾与腹壁投射位置距离远,常规麦氏切口达不到直视下操作,延长切口操作困难,误伤可能性大,故认为切口不宜过小,可先分离根部行逆行切除,避免侧后腹膜过分切开,放引流。
参考文献
1 韩宝华.1200例术中阑尾位置探讨.实用外科杂志,1993,6.
2 郑铁兵.腹膜外位阑尾炎临床诊治的探讨.实用外科杂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