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办大学还是做企业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不到3个月,与天津大学一墙之隔的南开大学再曝资金违规大案。
  日前,天津南开允公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杨育麟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而其违纪事件导致南开大学4亿元资金被违规使用。
  事发之后,南开大学很快作出了反应,并努力配合司法部门进行查案工作。这些积极举措,有利于缓解该违规大案造成的各种影响。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问题必须追问:一个企业的总裁犯事,为什么要由大学来“埋单”?
  这个问题,许多局外人确实看不懂。但细究起来,同类案件一再发生,正是目前大学与其所办企业之间没有理顺产权关系所导致。允公集团是南开大学1997年创办的校办企业,杨育麟违规案件与这样的背景当然密切相关。
  
  “推倒南墙”之后
  
  我国高校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52年戛然而止,当时国家经费紧张,高校组织成立“生产委员会”,保障高校运转,这是中国校办产业的雏形。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大跃进”时期,这时的校办产业成为执行国家政治任务的附属品。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商业化的创收占据主导地位。校办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北京大学轰轰烈烈地“推倒南墙”。当时就有分析认为,“北大推倒的是南墙,树立起来的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旗帜”。
  


  发展校办产业的初衷,是为了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弥补教育经费短缺。主观上说,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目前的普遍现象却是,高校的公共资源日益被集中操控在行政权力机构手中,当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的时候,公共资源就有被滥用的危险。曾有人当面质疑教育部部长周济——“高校大办校办产业,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对高校的发展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周济给予了明确否认:“高校搞科技产业并非不务正业,高校要集中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事实上,校办产业的发展后来发生了重大偏向,产业投资开始朝多元化行进。高校校办产业并没有沿着科技创新的主干道前进,而是不断走到房地产等非高科技公司的辅路上。校办产业进入不同的行业部门,也就意味着公共资源进入不同的领域。美国高校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华尔街股市的上百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却没有一家由高校控股,而中国高校不仅将主营业务上市,而且还“买壳上市”,利用高校概念去炒作圈钱,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也产生较大风险,引起了投资者和专家的众多诘问。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曾经疾呼:“大学不是养鸡场!”著名美籍华裔教授丘成桐直言:“哪有用国家的钱来做生意的?(这是)骗了国家的钱”。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给出的药方是高校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去参股、控股,事实上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成为“现代企业化”,也很难参好股、控好股。即便高校以持股方式参与企业经营,也只能是现阶段的权宜之计。对于高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参与管理、经营校办企业中抽身,不去趟浑水。
  毕竟,学校的特长是办学而不是办企业。无论是美国斯坦福模式、印度班加罗尔模式,还是英国剑桥模式,在国外大学与高科技产业相得益彰的发展中,大学只给高科技产业提供人才,专心进行科研,一旦形成成果就将其交给社会,让社会成立公司实行产业化。其研发阶段可与大学兼容,但以后的经营须脱离大学。
  国际成熟经验值得借鉴,否则难以规范。学校要理财,可以委托专业的、资质过硬的理财机构;学校要转化科技成果,可以依托社会中介,而不是领导、教授、专家自己赤膊上阵——这既分散了学校的办学精力,同时又为学校发展酝酿了各种可能的风险。只有建立校办产业的退出机制,彻底改制,高校才会不再被人诟病为“公司”。
其他文献
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交易。1996年开始,集团进行资产重组,钱潮公司收购机械公司、特轴公司、汽轴公司、传动轴公司等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60%的股权,以较低的投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多家年销售亿元,利润千万元稳定的成长性公司,短期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迈入高速成长期。同样,在海外市场,自1984年万向节产品销往美国以来,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万向从国内一个企业、一种产品,发展到现在的10多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2005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世界51个国家和9个地区进行综合评定的结果显示,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由2004年的第24位降至第3l位。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新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    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一致的    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致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竞争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从我国主要进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液空中国经过30多年发展,液空中国工业及医用气体运营,工程与制造业务在中国40多个城市设有近90家工厂,拥有员工4 000多名。液空中国的业务覆盖中国主要
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差异化染化业务为依托,凭借独步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倾力打造集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创立十年来迅速崛起为
重大利空突袭中国股市    2007年1月17日,下午1点30分,中国股市突然上演高台跳水。  这天中午1点开市后,沪指延续上午的走势并加快步伐一路上扬,上涨了54点,最高到达2870.42点,这种涨势让人担忧,暴涨会招来暴跌的。  果然,股指忽然掉头下行,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不但大盘很快从红翻绿,居然下跌76点。最低达到2742.59点,一正一负,跌幅竟超过了128点!  许多人都在问:出了什么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为谋求成本及市场优势,逐步向工业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其生产商逐步参与到这个转移过程中,由此形成了全球网络化生产的组织形式,由此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全球网络化生产形成趋势    全球生产网络是全球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创新,它是以互补性分工为基础,通过相互依存的生产关系往来并以一定正式的规则(契约) 相互联系在一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多次提出:“传统公司决策的模式已经赶不上信息时代的要求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正在成为庞大的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而很多公司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