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现

来源 :甘肃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定西市进行的燕麦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皮燕麦定燕2号、白燕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抗病性强、抗旱、挤倒伏,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和饲草生产的品种;裸燕麦坝莜13号、坝莜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生产品种;定燕2号和远杂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19.55%),白燕15号脂肪含量较高( > 8.55%),是适合粗饲料加工的品种。
  关键词:燕麦;引種;干旱半干旱;甘肃
  中图分类号:S5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9-0033-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9.011
  The Performance of Introduction 11 Oat Cultivar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entral Gansu
  LIU Yanming, NAN Ming, BIAN Fang, REN Shenglan
  (Di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Science,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Eleven cultivar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untry, and the agronomic traits are observed by planting. The economic traits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to evaluate the adapta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under the same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new cultivars of oats are collec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entral Gansu yield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cultivars of oats and provide basic data materials for oat ecological zon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Dingyan 2 and Baiyan 14 are outstanding, the economic characters are excellent, the higher yield and the fine quality are suitable for the drought in central Gansu. The main cultivars of agricultural seed and forage production in arid areas.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Bayou 13 and Bayou 14 are outstanding, the economic characters are excellent, the resistance to autumn leaves, the lack of head smut, the lodging resistance, the higher yield and the fine quality are suitable for the drought in central Gansu. The main cultivars of agricultural seed in arid areas. The protein content of Dingyan 2 and Yuanza 2 is higher( > 19.55%), the fat content of Baiyan 15 is higher( > 8.55%), suitable for coarse feed processing cultivars.
  Key words:Oats;Introduction;Arid and semi-arid areas;Gansu
  燕麦(Avena)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燕麦族(Aveneae D.)燕麦属(Arena L.),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被誉为世界“第三主粮”[1 ],既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山区的一种特色优势作物,又是适应性强,产量较高的粮、饲兼用作物。甘肃燕麦主要种植在边远山区,抗病耐旱耐瘠薄,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品种主要以地方品种为主。为解决当地燕麦品种多乱杂、抗逆能力差,以及种质资源溃乏等问题,引进燕麦新品种并对其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进行异地研究,筛选出丰产、抗逆、适合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兼具粮饲加工需要的品种,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引进品种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并加以利用,丰富当地燕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基 因[2 - 3 ],对于提高燕麦的产量、品质、抗性等特性,并为当地发展燕麦产业提供优质资源支撑,对促进甘肃中部旱作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 6 ]。
  2014 — 2016年,我们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实施了燕麦新品种引种试验,引进全国主推燕麦品种11个,以期通过农艺性状观察,综合分析经济性状,评价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大面积推广燕麦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11个,其中:裸燕麦7个、皮燕麦5个,均来自全国各燕麦主产区育成单位,详见表1。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进行。北纬35° 32′;东经104° 42′;海拔1 920 m,年平均温度 7.5~9.6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無霜期140~170 d,日照时数1 900~2 100 h,降水量350~500 mm,光、温和水配合较好。前茬为马铃薯,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具备灌溉条件。典型川地,土质为川耕麻土。
  1.3 试验方法
  采取机械播种,每品种种植333.3 m2,3次重复,顺序排列。施肥量、水分管理和田间病虫害防治等根据当地种植环境和生产实际实施。结合秋季耕作施普通过磷酸钙 525 kg/hm2作基肥,播种时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作种肥。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用量进行拌种,防治坚黑穗病。抽穗期前后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1~2次,按品种单收计产。收获前每个品种随机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统计综合性状。试验数据用Excel 统计,用SPSS 19.0进行显著性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及抗逆性表现
  从观察记载结果(表2)可知,皮燕麦定燕2号和白燕14号相对晚熟,裸燕麦白燕15号较早熟,其他各品种生育期均在102~107 d。从田间调查看,抗旱性较强的裸燕麦品种有定莜9号、坝莜13号和远杂2号;抗旱性较强的皮燕麦品种为白燕14号、白燕15号和定燕2号。抗倒伏性与抗病性优良的品种多来自吉林和河北,白燕14号和坝燕6号抗倒伏性能力较好、抗病性较强,比较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种植。
  2.2 农艺性状
  各品种农艺性状见表3。裸燕麦与皮燕麦在籽粒形状和颜色、稃及芒、小穗型间差异较明显,其他形态间差异相对不大。表明不同来源的燕麦品种对干旱半干旱气候的适应性表现基本一致。
  2.3 经济性状及品质分析
  各品种经济性状见表4。裸燕麦与皮燕麦各品种差异明显,裸燕麦燕科2号穗粒数较多,皮燕麦白燕14号和冀张燕4号穗粒数较多,但穗粒重相差不大。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图1)看,定燕2号和远杂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 > 19.55%),白燕15号脂肪含量较高( > 8.55%),为适合粗饲料加工的品种。
  2.4 11个燕麦品种的聚类分析
  利用 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11个燕麦品种进行聚类(图2)。在欧式距离10.5时,可划分为三大类群。供试品种对甘肃中部干旱气候均具有不同的适应特性,三大类均可作为选育性状丰富和不同用途的燕麦亲本材料。
  2.5 产量分析
  通过对参试品种2014 — 2016年平均产量的分析表明,皮燕麦产量普遍高于裸燕麦。其中皮燕麦冀张燕4号产量最高,为2 970.0 kg/hm2;裸燕麦坝莜14号产量最高,为27 60.0 kg/hm2。其余燕麦品种的产量在1 927.5~2 872.5 kg/hm2。各品种产量及方差分析见表5。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分析各燕麦品种性状表明,除当地品种外,外引裸燕麦品种坝莜13号和皮燕麦品种冀张燕4号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而稳定,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定燕2号和远杂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19.55%),白燕15号脂肪含量较高(>8.55%),适合粗饲料加工。
  引进燕麦品种产量间差异一方面与品种对种植地区土壤、温度、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适应性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单株粒重是产量构成的关键因素,单株分蘖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5 ]。
  运用系统聚类法,依品种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在欧式距离10.5时,可划分为三大类群。供试品种对甘肃中部干旱气候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性,可作为选育性状丰富和不同用途的燕麦亲本材料。
  参考文献:
  [1] 杨海鹏,孙泽民. 中国燕麦[M] .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 赵秀芳,戎郁萍,赵来喜. 我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J]. 草业科学,2007,24(3):36-40.
  [3] 李 颖,毛培胜.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4-75.
  [4] 龚 海,李成雄,王雁丽. 燕麦品种资源品质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1999,27(2):16-19.
  [5] 刘彦明,南 铭,任生兰,等. 8个燕麦品种在定西的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9):3-7.
  [6] 赵世锋,曹丽霞,张立军,等. 不同类型燕麦育成品种的品质与产量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58-61.
其他文献
通过模型试验测定了渠道中一种高棵、密集分布的植物,在淹没情况下的断面流度分布曲线及糙率和水深关系曲线;根据文献资料假设了植物区内的流速为均匀分布,并预测了非植物区内的
摘要:以郑单958为对照,通过对6个夏玉米新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主要性状和产量的观察测定可知,机玉12、蠡试232均较对照郑单958增产;蠡玉101较对照郑单958减产,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郑单958比较,这3个品种适宜在唐山市夏播种植。  关键词:早熟高产;机收型;夏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7-0051-04  
本文分析了CT床扫描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编码器的原安装结构,指出各连接件在轴线方向上安装不平行是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编码器的浮动式安装过程及性能测试结果。浮动式安
本文从目前医疗行业中的网络现状出发,系统介绍了网闸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结合网闸在我院的应用实践,提出了保障医院内部网络可靠、安全、高效运行的策略,实现与外网
摘要:为确定薯片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深度,设10、15、20、25 cm 4个播种深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适宜播种深度为10~20 cm,以15 cm最佳,播种深度不宜大于25 cm。  关键词:马铃薯;大西洋;高垄膜上覆土栽培; 播种深度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