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学习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既有一定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性较强的机械类综合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械专业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由于职业中等教育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难点多、成绩不理想等现象,课堂表现不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堂的学习兴趣,则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就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领略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我对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产生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汽车、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入手来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从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的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有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说《机械基础》这门课学起来本身就很闷,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说实话,当年在大学里学的时候就没什么乐趣,何况现在面对这门课的是基础很差的学生呢?因此为了唤起并始终保持学生适度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可根据中职学生活跃、好动、爱讲的特点,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对于我们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与培养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好習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业中学的教育,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课堂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口语的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欠缺,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师生间的合作,通过共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学习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时,我就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同学营造一个实习车间。由于资源限制,学生不可能每次都有到工厂参观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同学们演示牛头刨床、插床、惯性筛、汽车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利用急回特性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感受到对于连续运动的机构死点位置带来的危害,并让学生知道生产中是如何克服死点位置的。俗话说: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教必得法。只要我们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的条件下,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应用,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主导,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就会让课堂焕然一新,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对于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除了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大中职教育者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创造性教法的研究,提高中职机械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人才。
其他文献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其一是由薄到厚,其二是由厚到薄。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做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对单元的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以便在头脑中形成思想、观点和方法。我们要边复习知识点边把这些知识点串成线和网络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些观念:  一、重视知识联系,突出
【摘 要】在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杜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了解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解决传统教具所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育改革向纵深发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制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生是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如果他们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在学习,而不是教师要他们学习,是以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那么他们将体现最美好的探索天性与巨大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数学兴趣 提高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
每当闲暇时间,同事们聚在一起,一谈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时,总会禁不住唉声叹气。“机械应付”、“书写潦草”、“质量不高……”其实,只要静心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兴趣,没有用心去完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让他们对作业乐此不疲呢?为此,从开学至今,我进行了新的尝试。  金钥匙一:给作业披上“美丽的外衣”  作业没有吸引力是学生对作业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鎮第一中学校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出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一、辩证关系的调整──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
收集全国100个气象站点辐射计算公式中as和bs的率定值,基于as和bs率定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了一个在全国过较大范围内估算辐射计算参数a,和b,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时代对人才必然有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也必然要进行改革以应对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朗读、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小视的话题。小学语文老师应学会享受朗读所绽放的独特魅力。因为朗读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试着将“朗读”二字深埋心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灵活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所需的方法,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