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矫形鞋垫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下肢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物理治疗结合个体化定制矫形鞋垫调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LBP)患者下肢生物力学后,患者症状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非特异性LB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在物理治疗的前提下穿戴定制矫形鞋垫,对照组仅给予物理治疗。2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教育(含康复训练中错误动作的纠正、日常生活中错误姿势的纠正和正确姿势的学习)、超短波、干扰电、手法松动、牵拉和运动训练,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足底生物力学的改变针对性地制作并穿戴定制矫形鞋垫。于矫正前、矫正2周后(矫正后)以及实验组佩戴6个月后(随访时)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并于治疗前和随访时行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测量。

结果

于矫正前、矫正2周后(矫正后)以及实验组佩戴6个月后(随访时)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并于治疗前和随访时行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测量。随访时,对照组左侧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胫骨扭转与组内矫正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左侧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胫骨扭转、前足外翻与组内矫正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其胫骨扭转、前足外翻与对照组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对照组右侧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与组内矫正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右侧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胫骨扭转、前足外翻与组内矫正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其胫骨扭转、前足外翻与对照组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实验组患者长短腿差值为(2.51±2.63)mm,与组内矫正前和对照组矫正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定制矫形鞋垫可矫正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部分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减轻腰部疼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定2组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在踝关节骨折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30例(共47个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中医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功能训练及冷疗等干预措施,连续治疗4周;然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后的位移差(包括角度位移和弧度位移)等指标
目的观察连续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对急性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位性前移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和连续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组(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超声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包括手法治疗和家庭运动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最大张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张口运
目的研究制作一款可辅助康复医师及治疗师评估手外伤患者康复程度的数据手套评估系统。方法本研究设计并制作一款包含有13个6轴惯性传感器的数据手套,并选取10例健康受试者和3例在邵逸夫医院康复科治疗的手外伤患者进行试戴,将手套中每个传感器采集的X轴、Y轴、Z轴3个方向的加速度及角速度数据传输到电脑终端,并运用角度解算算法计算被试者各手关节活动度。为验证该数据手套是否能有效反映手外伤患者手关节活动能力,本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
目的观察和比较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青年受试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动态组,每组10例。普通组接受常规电动起立床训练;动态组接受动态自动调节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其训练过程通过编程自动控制的装置,使起立床在设定角度之间来回缓慢摆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BAEP测量;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
目的对比功能训练体系干预与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慢性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再给予个体化功能训练,持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项目包括患侧竖脊肌及多裂肌表面肌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因患者疾病复发或依从性不好自行退出等原因,易化组2例脱落,对照组1例脱落,最终完成治疗患者共87例,即推拿组30例,易化组28例,对照组29例。推拿组接受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易化组接受易化技术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
目的观察8周跑轮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并探讨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及运动组,另选取15只健康Wistar大鼠纳入对照组。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随意跑轮运动,安静组及对照组大鼠饲养期间均无特殊干预。通过电刺激(频率包括1 Hz、2.5 Hz和5 Hz)大鼠腰部交感神经诱导缩血管反应,电刺激胫神经诱发小腿三头肌收缩,记录安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