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关
系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B)—0023—01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的关系。
约束与调动——应是“从圆到方”
怎样“从圆到方”辩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从圆”两个字。“从圆”就是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所以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 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服从与协调——应是“以圆促方”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我们认为后一种才是正确的态度和理想的境界,这就是“以圆促方”。
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
使用与培养——应是“圆中求方”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
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求同与存异——应是“小圆大方”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管理中,应该主要抓一计划、二对象、三原则、四方法。
计划,即教学时间、内容计划。从初三的教学内容出发,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单元小结,什么时间复习考试,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中考的重点、难点,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并要在教学时间的占有上得到体现,以杜绝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
对象,即吃透两头,一是教材,二是学情。吃透教材是当教师的职责,吃透学情,是当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所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出发点,进而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智力、情绪乃至家庭状况、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加以了解掌握,这样教学工作才有针对性。
原则,即40分钟原则、完成教学的阶段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40分钟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精讲精练。整体效益的原则是要各科教师协力同心,使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均衡发展。
方法,即以练带讲法、查缺补漏法、抓资料信息法、抓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相长法。以练带讲是根据学生素质的实际而制定的,通过做题发现问题,通过做题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应用方法,科任教师必须通过指点、启发、提示,突出以练带讲,让学生多动手,克服满堂灌;查缺补漏是要求在复习阶段注意回头来查漏和征求学生意见的补缺工作,绝不能因平时教学的疏漏和不慎造成知识短缺的现象;抓资料信息,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的途径,把握最新资料信息并根据本校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应用,绝不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抓师生关系的融洽,教与学紧密配合,预防教学分离,师生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学相长。尤其要注意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系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B)—0023—01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的关系。
约束与调动——应是“从圆到方”
怎样“从圆到方”辩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从圆”两个字。“从圆”就是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所以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 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服从与协调——应是“以圆促方”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我们认为后一种才是正确的态度和理想的境界,这就是“以圆促方”。
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
使用与培养——应是“圆中求方”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
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求同与存异——应是“小圆大方”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管理中,应该主要抓一计划、二对象、三原则、四方法。
计划,即教学时间、内容计划。从初三的教学内容出发,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单元小结,什么时间复习考试,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中考的重点、难点,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并要在教学时间的占有上得到体现,以杜绝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
对象,即吃透两头,一是教材,二是学情。吃透教材是当教师的职责,吃透学情,是当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所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出发点,进而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智力、情绪乃至家庭状况、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加以了解掌握,这样教学工作才有针对性。
原则,即40分钟原则、完成教学的阶段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40分钟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精讲精练。整体效益的原则是要各科教师协力同心,使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均衡发展。
方法,即以练带讲法、查缺补漏法、抓资料信息法、抓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相长法。以练带讲是根据学生素质的实际而制定的,通过做题发现问题,通过做题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应用方法,科任教师必须通过指点、启发、提示,突出以练带讲,让学生多动手,克服满堂灌;查缺补漏是要求在复习阶段注意回头来查漏和征求学生意见的补缺工作,绝不能因平时教学的疏漏和不慎造成知识短缺的现象;抓资料信息,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的途径,把握最新资料信息并根据本校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应用,绝不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抓师生关系的融洽,教与学紧密配合,预防教学分离,师生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学相长。尤其要注意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