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科学改变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教学;提升能力;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个新的环境,促成了教师从单一教学到多元教学的转变,实现了整体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交融。我认为:恰当地设计及使用微课,可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微课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几点实践。
一、 为学情需要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保证所有学生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微课可让某一知识点再现,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复习、思考,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
在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边操作边口述作法;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后模拟操作;教师收集部分学生情况进行再次强调。针对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即有些学生理解快,上手顺;有些学生入门较慢,需手把手指导的情况,我适时引入微课教学,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我先录制好用尺子及圆规规范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视频,边操作边口述作法,并保留好作图痕迹,强调作图顺序及注意事项;(2)观看视频:我利用微课,连续播放视频,指导学生清晰感知作图步骤及作图要求,观看后请学生谈谈作图时的注意事项及作图要求,并请其他学生作适当补充;(3)模仿操作:我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模仿操作,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我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按下暂停键,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4)课后巩固:课后,我还把微课发送到班级学习群里,让学生再次学习巩固,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感觉用尺子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课堂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后,我立即请一位学生一起制作了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微课,并把视频发布在班级微信群,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补充,取得了满意的收效。
二、 为知识建构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提前制作好例题的微课,发布到网上,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再次思考,生成一些新问题,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例题:A城有肥料200t,B有肥料300t,现在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是20元/t和25/t;从B城往C,D两乡的费用分别为15元/t和24元/t。现C乡需要肥料240t,D乡需要肥料260t。
(1)若总运费为y元,A城运到C乡为x吨,写出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圍;
(2)怎样调运可使总运费最少?
分析:题中的数据可统一在如下的表格中,这样就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B总
Cx240-x240
D200-xx 60260
总200300
在这一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很好地解决了本题中数据多而杂的难点。微课的数据动态展示是对本道题数据处理的最好的动态生成。学生提前感知,带着学习任务进行观看,并生成新问题:填写完AC后为什么填写BC或AD,为什么不填写BD?学生带着新问题来听课,与同学们交流碰撞,激发学生思考,促成学生的知识建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为拓宽广度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学习延伸,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微课不仅可在课堂上学习,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利用微课对知识点可进行适当地拓展,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长时间利用微课学习,便会收获广泛的数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规范的答题技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一次函数相关图像问题中,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共录制9个层层递进的相关微课,发布到网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把握学习进度,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达到了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微课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它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它的“情景化”的教学特点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正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微”进行,开展微课教学,可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锦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教学模式[C].福建基础教育,2016(11).
[2]房荣秀.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C].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3]谢英新.赢在顶层设计——微课开发设计与教育教学创新[R].2015年7月.
作者简介:
吴芳蓉,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
关键词:微课教学;提升能力;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个新的环境,促成了教师从单一教学到多元教学的转变,实现了整体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交融。我认为:恰当地设计及使用微课,可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微课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几点实践。
一、 为学情需要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保证所有学生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微课可让某一知识点再现,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复习、思考,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
在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边操作边口述作法;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后模拟操作;教师收集部分学生情况进行再次强调。针对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即有些学生理解快,上手顺;有些学生入门较慢,需手把手指导的情况,我适时引入微课教学,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我先录制好用尺子及圆规规范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视频,边操作边口述作法,并保留好作图痕迹,强调作图顺序及注意事项;(2)观看视频:我利用微课,连续播放视频,指导学生清晰感知作图步骤及作图要求,观看后请学生谈谈作图时的注意事项及作图要求,并请其他学生作适当补充;(3)模仿操作:我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模仿操作,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我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按下暂停键,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4)课后巩固:课后,我还把微课发送到班级学习群里,让学生再次学习巩固,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感觉用尺子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课堂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后,我立即请一位学生一起制作了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微课,并把视频发布在班级微信群,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补充,取得了满意的收效。
二、 为知识建构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提前制作好例题的微课,发布到网上,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再次思考,生成一些新问题,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例题:A城有肥料200t,B有肥料300t,现在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是20元/t和25/t;从B城往C,D两乡的费用分别为15元/t和24元/t。现C乡需要肥料240t,D乡需要肥料260t。
(1)若总运费为y元,A城运到C乡为x吨,写出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圍;
(2)怎样调运可使总运费最少?
分析:题中的数据可统一在如下的表格中,这样就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B总
Cx240-x240
D200-xx 60260
总200300
在这一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很好地解决了本题中数据多而杂的难点。微课的数据动态展示是对本道题数据处理的最好的动态生成。学生提前感知,带着学习任务进行观看,并生成新问题:填写完AC后为什么填写BC或AD,为什么不填写BD?学生带着新问题来听课,与同学们交流碰撞,激发学生思考,促成学生的知识建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为拓宽广度引入微课,实现课堂中的学习延伸,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微课不仅可在课堂上学习,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利用微课对知识点可进行适当地拓展,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长时间利用微课学习,便会收获广泛的数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规范的答题技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一次函数相关图像问题中,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共录制9个层层递进的相关微课,发布到网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把握学习进度,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达到了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微课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它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它的“情景化”的教学特点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正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微”进行,开展微课教学,可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锦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教学模式[C].福建基础教育,2016(11).
[2]房荣秀.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C].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3]谢英新.赢在顶层设计——微课开发设计与教育教学创新[R].2015年7月.
作者简介:
吴芳蓉,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