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山城千年历史的黄桷古道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道历史


  如果从古道中建成时间最久远的路段来计算,黄桷古道的历史比今天公认的还要长一些。战国时代,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道路“五尺道”,后世又称为“川黔丝绸之路”。黄桷古道的部分路段即属于五尺道,至今仍留有遗址。
  我们一般说“黄桷古道的历史超过千年”,应该是自唐宋时期算起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被贬谪忠州(今重庆忠县)作刺史,途经渝州(今重庆市区),在夜宿寺庙时曾应僧人所求写下“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的诗句。诗中提到的郊野小径据信就是现在的黄桷古道。当时的蜀地客商乘船抵达今天海棠溪码头一带,再经黄桷古道翻越南山,顺山脉一路到贵州等地,这就形成了两地之间的商贸通道。
  千百年来,无数人在这条道路上往来穿梭,食盐等货物由川江航道而来,经古道入黔、入滇、入缅,而西南诸地运回的茶叶也由这里销往全国。黄桷古道在盐运、茶叶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入缅作战的部分军队也走过这条古道。直到当地公路通车之前,黄桷古道依然是重庆市区与黄桷垭之间的重要联系道路。20 世纪80 年代公路开通后,黄桷古道终于完成了它所肩负的交通使命。此后古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而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启动复兴工程,挖掘文化线路的旅游潜力,利用黄桷古道把散落在南山的古树、民居、观景台、白莎墓、老君洞、德国大使馆、文峰塔等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为重庆市民打造出了一条极佳的健身、游览线路。

古道线路


  黄桷古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北面,入口分作两处,一处位于上新街前驱路的左侧,延伸成一条顺坡蜿蜒的青石板铺成的中大路,作为重庆城区通往龙门浩渡口的通道,它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干道;一处起于海棠溪敦厚街(江南体育馆附近),一般从这条道去老君洞。两条路在黄桷垭口汇合。

古道撷珍


  ■ 黄桷树
  黄桷古道上多见黄桷树的身影。黄桷树是桑科榕属落叶乔木,又名大叶榕、黄葛树。这种具有“气生根”的植物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因而生命力极强。生长在石坎、石崖、城墙上的黄桷树可以盘根错节地紧紧扎进石缝里,严丝合缝地与石体融合。黄桷树是重庆市的市树,古道亦由此得名。自古以来,重庆地名以黄桷冠名者不少,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而本地区至今仍有黄桷垭、黄桷坪等地名。
  ■ 三毛故居
  作家三毛原名陈懋平,她的故居在黄角垭老街上,旁边古老的石板路、粗大的黄桷树透露出历史沧桑感。1988 年,三毛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上用重庆话讲到:“我是重庆的,黄桷垭!”笔者曾往此处探访,看到三毛幼时居住的环境和许多人缅怀她的留言与绘画作品。
  ■ 黄桷垭老街
  黄桷古道通往重庆南山上的黄桷垭老街,这个著名的古老街区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一条老街寄托着本地人的旧日回忆和情怀,承载着重庆悠久的历史。自2018年起,政府规划和组织匠人们运用现代技术修复和改造老街,力求最大程度保留老街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并在碑刻上写道:
  幽幽南山上,黄葛古道来。
  青青石板路,商贾马蹄响。
  绿绿树荫间,清风拂面爽。
  浓浓老街味,散发古色香。
  ■ 古道茶摊
  俗语云:“古道热肠”。古时的驿道上,常有好心人开设茶棚,为过往客商、背夫提供茶水。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了。而就在黄葛古道上,有位“茶水婆婆”黎宗先老人,20多年来坚持每天开设茶摊,为行人送上免费茶水。这无疑是“古道热肠”一语在当代的最佳演绎。
  ■ 老君洞
  老君洞道观位于南岸区黄桷桠附近的老君山上,可由黄桷古道前往。道观属于全真龙门派,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香客朝香,游人登高,香火都特别旺盛。根据《巴县志》记载,这座道观始建于唐代,黄桷古道过往客商常要在此祈求平安、兴旺。道观里的明代大型石刻极具历史价值,阁楼上视野开阔,是看重庆全景的好地方。
  ■ 文峰塔
  文峰塔是很多游人徒步游览黄桷古道的最后一站。文峰塔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的文峰山之巅,建成于清道光年间的1851年。文峰塔为七层六边形的楼阁式砖塔,据说是供奉佛祖舍利的地方,但是目前并不对游客开放。旧时传说,南山文峰塔、江北塔子山文峰塔和下浩觉林寺报恩塔分别镇压着一条妖龙的头、背、尾;三座塔不能相见,否则妖龙就会出来行风作乱。

古道美食


  黄桷古道地处重庆这座国际美食之都,行走后甚至过程中都可以饕餮其中,大快朵颐。这里用再多的文字都不能囊括山城的特色美食,只能和大家在文字中交流部分饮食心得了。
  ■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名扬天下,属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到此行走古道后当然不能错过。需要说明的是: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主要原料采用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这是一种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属于秦巴古道上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他们没想到日后这种饮食方式大行其道、风靡天下,而重庆也成了麻辣火锅的发源地。
  ■ 重庆串串
  串串美食遍布重庆市大街小巷。它的吃法跟火锅差不多,只是所有菜品都是用竹签串起来的,食客吃多少拿多少,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吃完后结账,老板直接数签签算账,方便而且价廉。
  ■ 豆花饭
  豆花饭是川、渝、贵常見的小吃,爽口实惠,吃法多样。重庆的垫江豆花非常有名,它与别的地方的豆花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佐料。据介绍,垫江豆花的佐料竟多达二十来种,摆在餐厅供大家选用,每个人喜欢吃哪种均可自取,只要不浪费就好,所以极受欢迎。
  ■ 抄手
  抄手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常见面食,以面皮包上馅料,在锅中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他调料食用。似乎有不少人认为抄手和北方人常吃的饺子、馄饨差不多。其实抄手和饺子的区别很大,饺子皮是用圆的,而抄手则是用正方形面皮来包。抄手与馄饨的区分首先在于包法,包抄手的时候要折叠好几次,而馄饨只需要捏住封口就能完成;其次两者馅料也多有不同,馄饨的馅料有猪肉、虾肉、蔬菜等,但抄手则一般只用猪肉。
  ■ 小面
  小面可谓重庆人的最爱,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要高于火锅。奇妙的是小面也有清汤、红汤之分,另外还有豌豆面、杂酱面、酸菜面等类别。当地人早餐吃小面,有时还会加上鸡蛋。不论富豪或平民,“呼呼”一碗小面下肚,浑身舒泰,尽显重庆人民的爽气。
其他文献
从大上海抵达江南西塘的时候,烟雨温柔,似乎前一脚还在今世的繁华,下一脚便踏入前世的宁静。  巷弄与溪水交错,石桥与灯影相和,还有杨柳池塘、乌篷短桨、白墙黑瓦和屋檐下的红灯笼……这些江南水乡的寻常物事,在古镇的氛围中却有着更动人的风貌。时光浣洗的古镇  西塘的草木氤氳着千年的古典雅韵,几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叹,眼前的风景简直是一幅水墨画。  可不是嘛,岸边人家的屋舍仿佛也经历了时光的浣洗,一砖一
塞里奥的家庭旅馆在哈瓦那老城一条破烂的巷子里,我之所以选择住在他家,是因为附近有一家叫拉菲耶尔·特雷荷(Rafael Trejo)的拳击俱乐部。拳击似乎是深入古巴男人骨髓的一种气质,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无怨无悔。我是从拳击馆开始逐渐走进古巴人生活的,与此同时,也在古巴的街巷、村镇遇到了很多曾经熟悉的场景、气氛、精神风貌,感受到一种沉静之中的躁动。    坐上敞篷老爺车游街,是古巴婚礼的一个必备节目
1. His new novel made him the first person_______________this prize in Asia.  A. to win B. winning   C. winD. won  分析:此题答案选 A,但很容易误选 C,因为受句中使役动词 make 的影响,容易误认为其后的 win this prize 为宾语补足语。其实使役动词的宾语补足语应是
位于美洲大陆最南端的乌斯怀亚,被营销成为“世界尽头”,冰川扑面的巴塔哥尼亚,则是名副其实的“冷酷仙境”。大自然对于高纬度地区似乎总是格外慷慨,毫不吝啬地赐予其绚烂颜色。巴塔哥尼亚:冰川老虎机的推币时刻  这个国家的时区设置绝对有问题,虽然凛冬天亮较晚,但早晨9点行驶在40号景观大道上,为什么像是在坐伸手难见五指的夜班大巴?9:30,太阳勉强从地平线上懒洋洋地爬起来,我开始看那部关于乡愁的落实与遗失
1.《爱的游戏》作者:刘文娟北京飞虎摄影俱乐部走进南极  2018年12月23日至2019年1月18日,北京飞虎摄影俱乐部一行16人,沿着当年探险者先驱的足迹向南极进发,历时27天,行程36000多干米,终于实现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南极的天地空灵纯净,自然景观恢宏、原始,蓝色的浮冰,可爱的企鹅、海豹,硕大的鲸鱼,色彩斑斓的地衣……极地之美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它的真谛
拍摄人:鄧英乐(Larry Deng)  拍摄地点:加拿大,多伦多 拍摄时间:6月18日  INFO:Nikon D810,f/4,1/500s,ISO 64  一年一度的斗牛节是我每年都会参加的一个外拍项目,它是多伦多夏季众多户外节目中的一个,勇敢的牛仔们现场为观众上演各种惊险、精彩的瞬间。我很喜欢拍摄这样激烈的户外活动,采用长焦镜头和高速快门,在取景器中注视场上的一举一动,等待最佳时机……此外
海内存娇耳 天涯若比邻  饺子是炎黄子孙的乡愁,也是华夏文明交流远播并落地生根的例证。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吃了这些“小耳朵”不管走多远,亲友的挂念、问候从此便不绝于耳,萦绕心头。  中国人吃东西讲究“以形补形”,其中饺子堪称鼻祖。1800年前,适逢史载的第一个小冰河期,伤寒病大行其道,医圣张仲景把白菜、羊肉和胡椒等一起包进面皮,称“娇耳”,从此中国人开始习惯在冬令时节吃饺子,相信这样就不会被
很多意大利人天生自带冒险基因,也天生爱旅行。这一历史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最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据称17岁就开始旅行——跟随父亲和叔叔向东方进发,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再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乘船直驶中国,整个旅程大约历时四年,随后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  如今的意大利年轻人继承了马可·波罗的冒
当东方人还在用昆仑山来幻想西方世界的时候,欧洲人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东进的脚步。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用10年时间进行东征,接连征服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行至帕米尔高原西部时,大军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亚历山大被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吸引,甚至已经进入了印度河上游地区,最终人马厌战,止步于此。也许,帕米尔高原在亚历山大的征程中是个因难以逾越而未被考虑的
塞舌尔(Seychelles)的名字来源于法语,意为“大海中的贝壳”,它的115个小岛, 就像一连串“贝壳”静静散落在印度洋上。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第二次印度之旅途中发现了这里,100多年后,才第一次有人类登上这片土地。17世纪中叶,法国、英国先后占领过这里,因此,在这片多元文化融合的土地上,同时可以看到白、黑、棕、黄、红各色人种,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族群——克里奥尔人(Cre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