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枭雄袁世凯(1859—1916年),乃为清朝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又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还登基自立为“洪宪皇帝”。但他只短命地坐了83天的皇位,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被迫取消帝制。早年的他“读书不成,功名无望”,而后由于种种机缘,逐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最终,他“帝王一梦上西天”,57岁时就在举国唾弃声中黯然离世。
袁世凯留下多少遗产?有几种说法,都不全面,但可以相互比照校订、核实与补充。
“口述遗训”中的积产
——英镑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上午10点钟咽气。临终曾召长子袁克定到病榻前,令夏寿田执笔,记录对他(袁克定)的“口述遗训”。(笔者注:夏寿田1870-1937年,民国二年任总统府内史。袁世凯称帝,制诰多出其手,失败后逃匿天津租界,投靠曹锟,任机要秘书。)
袁克定公布的“袁世凯口述遗训”如下:
“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尔曹(指诸子)将来啖饭之地,尚可勿忧竭蹶。果使感情浃洽,意见不生,共族而居,同室而处,岂不甚善,第患不能符余之期望耳。”
“万一他日分产,除汝母(指正妻于氏)与汝(袁克定),当然分受优异之份不计外,其余约分三种:(一)随余多年而生有子女者;(二)随余多年而无子女者;(三)事余未久而有所出及无所出者,当酌量以予之,大率以予余财百分之十、之八、之六,依次递减。”
“若我女,其出室者,各给以百分之一;未受聘者,各给百分之三。”
“若夫婢女,谨愿者留之,狡黠者去之,然无论或去或留,悉提百分之一,分别摊派之,亦以侍余之年份久暂,定酬之多寡为断。……”
但是,袁世凯一生总共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缺乏准确的数字。至少,袁世凯在“口述遗训”中所说一百余万英镑,并没有包括全部财产。那么他的这一百余万英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未经国会同意,擅自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为全权代表,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进行借款。并于1913年4月26日,与五国银行团在北京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共21款,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付。但在扣除折扣、到期的其他借款和赔款后,实际收到的现金仅有998万英镑,即还不到借款总额的40%。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利,竟达6899万余英镑之巨。合同中规定,以盐税、海关税及直隶(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省的中央税为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政府须聘请外国人协助管理盐税征收事务。事实上,善后借款是列强与袁世凯之间的一笔政治交易,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财政上的支持,镇压了南方革命党势力,相对巩固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而在此之前,1912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上半年就从银行团取得过五次垫款,总计银1200余万两。其中除一部分用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和解散南方军队外,大都直接用作北洋政府的军政费。此外,一贯支持袁世凯的德奥军火商瑞记洋行,在1912年至1913年间,还给袁世凯350万英镑的军火贷款。所以,这里袁世凯所说一百余万英镑,大概是从以上外汇借款中获取的。而且,在所谓的“口述遗训”中只说英镑,却只字不提还存有多少银元及其他外汇,更不提大量的房产、地产,所以非常可疑。
其他现钱、存款、股票、田产、房产等
还有一种说法:袁世凯死后,其妻妾子女各自为计,由徐世昌主持分遗产,就田产、股票、现金共分为三十份,诸子各一份,未嫁女两人一份,姬妾无子女者得一份,每份8万余元(银大洋),合计共约260余万元。
又一种说法,据传:袁世凯病重时,曾召见王锡彤,案头置一单,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共约200多万银元,指给王锡彤说:“余之家产尽在于斯”。(笔者注:王锡彤,1865-1938年,河南卫辉市人,实业家。)
张伯驹记其父张镇芳在袁世凯死后,为袁家分家产,其子女每人分到现款两三万银元,股票两三万银元。河南项城原籍田产2000余亩,均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所有。此外,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还有田产400顷左右。(笔者注: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1912年3月至1914年2月间任河南都督,后调北京任职。是袁世凯的亲信之一。)
此外,袁世凯生前在法国银行存有200万法郎,这笔巨款由袁克定秘密掌管。袁世凯在北平和天津两地至少还有五处房产,在河南彰德、辉县也各有房产……
经过对比与核实,估计袁世凯遗产至少为1000万银元,其中大约一半为存款、银元现金、外汇,另外一半为房地产等。
袁世凯的丧葬费
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他父亲(袁世凯)的丧葬费用,原是由当时政府拨款50万银元来承办的。在北京办丧事用了近9万银元,其后的移灵、购置墓地和安葬,用了10几万银元。当时估计,以后的墓地建筑和典置祭奠等项,还需用50万银元,总共需要70多万银元(约合今人民币7000多万元)。
袁静雪又说:核计收支,相差很多,所以父亲的旧属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八人,联名发出公启,请求当时的内外要人解囊相助。从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起,当时总理、各部部长、各省督军,还有护军使、镇守使、师长等等,多有捐赠。他们的捐款数目,绝大多数是每人1万银元,最少的是2000银元,总计共收到捐款25万银元。这才办完袁世凯的丧事和丧礼。
又据《袁公林墓工报告》载(1918年财政部印本):安葬和造墓共用银70余万两。
袁世凯遗产的两次大分配
袁世凯遗留的巨额财产,由腿有残疾而野心不小的长子袁克定主持掌管和分配,袁家子女和妻妾,先后两次分了遗产。
据正式记载,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又一说迎娶十六或十八个女子,待考),共生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遗产主要在他们(除早已去世者以外)中间进行分配。此外,对于奴婢也多少给予一些赏赐。
第一次分配遗产:
据文献记载,第一次分财产,袁克定分给自己和他生母的数目一直保密,分给其他人的有记录可查:六个姨太太每人各分得银元6万银元,黄金30两;十七个儿子每人分得银元8万元,黄金40两,各种股票7万银元;十三个女儿每人分得银元1万元,作为出嫁时的陪嫁。以上合计银元185万元,黄金860两,股票119万元。(当时1银元的购买力至少约合今人民币100多元)。总数约300多万银元,约合今3亿多元人民币。
但据袁静雪的回忆说:“在我父亲安葬以后,不久就分家了。大哥袁克定,因系嫡出长子,独分40万,其余庶出的儿子,每人各分得12万银元。他们所分的钱数,除了现金以外,还有折合银元数字的股票,包括开泺煤矿、启新洋灰(水泥)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股票在内。”“我约略记得,他们兄弟每人还分得有10条金子,这是否也包括在上述的钱数以内?因事隔多年,已记不甚清了。女儿们每人只给嫁妆费8000银元。我娘和各个姨太太都不另分钱,各随她们所生的儿子一同过活。”
另外,袁世凯的第六子袁克端之子袁家宾长大成人后,曾见到过一份分家的账单。此单未记袁世凯正妻于氏所得多少,除三、四、七姨太太去世外,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每人分得现款银元6万元、黄金30两,作为养老费。诸子各分得现款8万银元,黄金40两,股票总价值约7万银元。诸女中四、八两位早逝,余者每人得嫁妆费款约1万银元。
将以上几种记载核对,大致反映了袁氏家族第一次“分家”的情况。
第二次分配遗产:
过了二十年,到1938年春,长子袁克定从北平前往天津,主持第二次分家。这次所分的,是卖掉的北平和天津两地的五处房产,还有彰德、辉县的各一处房产。这时第十六子袁克藩已经去世,所以由活着的16个克字辈兄弟平分,据说各分得伪联币24.84万元。(当时伪联币1元可买20个烧饼,约合今人民币12元。)这个数字偏低,有待核实。
又一说:1938年第二次分财产(主要是房产),“克”字辈的儿子,每人分得249万银元,总计3984万银元。(这个数字偏高,也有待核实。可能错了一位小数点,总计398.4万银元。)袁克定以长子优势,独吞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200万法郎以及大量田地、房产、古玩、文物、珠宝、字画等,价值连城。据有人估计,他所独占的财产总价值,在被分掉的全部金银股票的总和之上。
袁世凯的房地遗产,独由长子袁克定掌握,而他从不向家族透露,以便私吞。1916年,他即与袁乃宽合谋,将天津海河东岸平安街一处楼房变卖私分。袁世凯生前在法国银行存有200万法郎,对这笔巨款,袁克定也严守秘密。后来,第十子袁克坚了解到有此法郎存款,到袁克定家当面质问,并提出应由大家共分。袁克定先是支吾其词,后来批了他亲笔签名的“事可行”的条子。但旋即他又懊悔,把条子追回撕毁,引起全家族的怀疑和不满。
时隔不久,他与袁乃宽变卖天津房产私分的事情泄露,全家族更认清了他是个伪君子,普遍对袁克定表示蔑视。他觉察到有些不妙,乃对家庭成员中经济拮据者,主动资助,嘘寒问暖,以示关怀照顾,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但是关于外汇,第七子袁克齐曾说:“此款(200万法郎)未从法国(银行)领回。”
败家子的穷途末路
荣华富贵转头空,万金散尽不复来。袁世凯去世后,遗留巨额财产,并没有丝毫贡献给公益事业,而是全部留给子女,一个个当了寄生虫,坐享其成。袁氏家族的第二代,大多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
当年的“皇储”袁克定,坐吃山空,晚景悲凉。
长子袁克定(1878—1958年),分得遗产最多,却始终不事生计,挥金如土。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袁克定的全部家私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他手中仅余的部分股票,也被袁氏长孙袁家融通过袁乃宽恳求,投资于天津新懋交易行内,充实股本,换得长孙袁家融充任该行副理。当时言明,所得利润足够袁克定的生活费用,可以随时支取。但是,这逆子不念其父袁克定年迈,生活无助,始终分文不给,致使其父生活陷入困境,也算是活该的“报应”吧。那时的袁克定,在北平已经穷极潦倒,一日三餐无鱼无肉,甚至没有菜蔬,仅以窝窝头(玉米面做的粗粮食品)切片,佐以咸菜果腹。但袁克定仍然正襟危坐,胸带餐巾,不改往日派头。后来实在无法生活,他曾迁到朋友张伯驹家中寄居。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张伯驹的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难以兼顾袁克定了。这时,北京文史馆馆长章士钊闻悉,呈报政府批准,将袁克定安排在文史馆中,给予委员的名义,每月支人民币60元,在家坐领。后来,又靠街道上每月20元人民币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当时人民币1元的购买力,约合今人民币20元)。此时,袁克定尽管衣衫破旧,但举止言谈依然如故,习气不改。
1958年,袁克定病逝在张伯驹家中,终年80岁,其妻早在1939年就已病故。袁克定的丧事,全由张伯驹代为料理。如果没有张伯驹的帮助,也许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浪荡公子袁克文,狂嫖、滥赌、猛抽。袁克文(1889—1931年)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他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很受溺爱,就像《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那样风流。袁世凯甚至曾经一度想立他为“太子”。骄纵惯养,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淫逸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他娶了五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奸淫女子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
袁世凯死后,他更加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当票友。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他大哥袁克定知道了,认为“玷辱家风”,甚至通知北京警察总监要把他抓起来。票友借台唱戏是要自备费用的,袁克文唱这两场戏,据说挥霍了三千银元。
袁克文花钱如流水,他从袁世凯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用光。但他又放不下架子来,于是他就靠是“洪宪”皇子虚名,卖字卖文维持生计。山东督办“狗肉将军”张宗昌请他写了一幅中堂,价码是1000元银大洋。
1931年,袁克文40多岁死在天津。由于家人办不起丧事,还是由“青帮”的地痞流氓来送葬的,甚至有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前来哭奠。
第三代出了几个人才
袁克定有一子两女,子家融,女家锦、家弟。袁家融是袁克定的独生子,袁世凯的嫡长孙,生于1904年,袁世凯死去那年袁家融12岁。1920年,家融赴美留学,先上中学,后又在美国上大学,学习地质勘探。1930年回国后,他在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以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书。1964年他退休后,定居北京。
袁克文有四子三女,子: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他们皆比较要求上进,成为知识分子。其中,二子袁家彰、三子袁家骝先后留学美国,都能够学有所成,均加入美籍。
1973年袁家骝曾偕其夫人、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访华。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并微笑着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编辑:韩铁马
袁世凯留下多少遗产?有几种说法,都不全面,但可以相互比照校订、核实与补充。
“口述遗训”中的积产
——英镑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上午10点钟咽气。临终曾召长子袁克定到病榻前,令夏寿田执笔,记录对他(袁克定)的“口述遗训”。(笔者注:夏寿田1870-1937年,民国二年任总统府内史。袁世凯称帝,制诰多出其手,失败后逃匿天津租界,投靠曹锟,任机要秘书。)
袁克定公布的“袁世凯口述遗训”如下:
“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尔曹(指诸子)将来啖饭之地,尚可勿忧竭蹶。果使感情浃洽,意见不生,共族而居,同室而处,岂不甚善,第患不能符余之期望耳。”
“万一他日分产,除汝母(指正妻于氏)与汝(袁克定),当然分受优异之份不计外,其余约分三种:(一)随余多年而生有子女者;(二)随余多年而无子女者;(三)事余未久而有所出及无所出者,当酌量以予之,大率以予余财百分之十、之八、之六,依次递减。”
“若我女,其出室者,各给以百分之一;未受聘者,各给百分之三。”
“若夫婢女,谨愿者留之,狡黠者去之,然无论或去或留,悉提百分之一,分别摊派之,亦以侍余之年份久暂,定酬之多寡为断。……”

但是,袁世凯一生总共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缺乏准确的数字。至少,袁世凯在“口述遗训”中所说一百余万英镑,并没有包括全部财产。那么他的这一百余万英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未经国会同意,擅自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为全权代表,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进行借款。并于1913年4月26日,与五国银行团在北京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共21款,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付。但在扣除折扣、到期的其他借款和赔款后,实际收到的现金仅有998万英镑,即还不到借款总额的40%。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利,竟达6899万余英镑之巨。合同中规定,以盐税、海关税及直隶(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省的中央税为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政府须聘请外国人协助管理盐税征收事务。事实上,善后借款是列强与袁世凯之间的一笔政治交易,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财政上的支持,镇压了南方革命党势力,相对巩固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而在此之前,1912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上半年就从银行团取得过五次垫款,总计银1200余万两。其中除一部分用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和解散南方军队外,大都直接用作北洋政府的军政费。此外,一贯支持袁世凯的德奥军火商瑞记洋行,在1912年至1913年间,还给袁世凯350万英镑的军火贷款。所以,这里袁世凯所说一百余万英镑,大概是从以上外汇借款中获取的。而且,在所谓的“口述遗训”中只说英镑,却只字不提还存有多少银元及其他外汇,更不提大量的房产、地产,所以非常可疑。
其他现钱、存款、股票、田产、房产等
还有一种说法:袁世凯死后,其妻妾子女各自为计,由徐世昌主持分遗产,就田产、股票、现金共分为三十份,诸子各一份,未嫁女两人一份,姬妾无子女者得一份,每份8万余元(银大洋),合计共约260余万元。
又一种说法,据传:袁世凯病重时,曾召见王锡彤,案头置一单,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共约200多万银元,指给王锡彤说:“余之家产尽在于斯”。(笔者注:王锡彤,1865-1938年,河南卫辉市人,实业家。)
张伯驹记其父张镇芳在袁世凯死后,为袁家分家产,其子女每人分到现款两三万银元,股票两三万银元。河南项城原籍田产2000余亩,均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所有。此外,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还有田产400顷左右。(笔者注: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1912年3月至1914年2月间任河南都督,后调北京任职。是袁世凯的亲信之一。)
此外,袁世凯生前在法国银行存有200万法郎,这笔巨款由袁克定秘密掌管。袁世凯在北平和天津两地至少还有五处房产,在河南彰德、辉县也各有房产……
经过对比与核实,估计袁世凯遗产至少为1000万银元,其中大约一半为存款、银元现金、外汇,另外一半为房地产等。
袁世凯的丧葬费
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他父亲(袁世凯)的丧葬费用,原是由当时政府拨款50万银元来承办的。在北京办丧事用了近9万银元,其后的移灵、购置墓地和安葬,用了10几万银元。当时估计,以后的墓地建筑和典置祭奠等项,还需用50万银元,总共需要70多万银元(约合今人民币7000多万元)。
袁静雪又说:核计收支,相差很多,所以父亲的旧属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八人,联名发出公启,请求当时的内外要人解囊相助。从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起,当时总理、各部部长、各省督军,还有护军使、镇守使、师长等等,多有捐赠。他们的捐款数目,绝大多数是每人1万银元,最少的是2000银元,总计共收到捐款25万银元。这才办完袁世凯的丧事和丧礼。
又据《袁公林墓工报告》载(1918年财政部印本):安葬和造墓共用银70余万两。
袁世凯遗产的两次大分配
袁世凯遗留的巨额财产,由腿有残疾而野心不小的长子袁克定主持掌管和分配,袁家子女和妻妾,先后两次分了遗产。
据正式记载,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又一说迎娶十六或十八个女子,待考),共生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遗产主要在他们(除早已去世者以外)中间进行分配。此外,对于奴婢也多少给予一些赏赐。
第一次分配遗产:
据文献记载,第一次分财产,袁克定分给自己和他生母的数目一直保密,分给其他人的有记录可查:六个姨太太每人各分得银元6万银元,黄金30两;十七个儿子每人分得银元8万元,黄金40两,各种股票7万银元;十三个女儿每人分得银元1万元,作为出嫁时的陪嫁。以上合计银元185万元,黄金860两,股票119万元。(当时1银元的购买力至少约合今人民币100多元)。总数约300多万银元,约合今3亿多元人民币。
但据袁静雪的回忆说:“在我父亲安葬以后,不久就分家了。大哥袁克定,因系嫡出长子,独分40万,其余庶出的儿子,每人各分得12万银元。他们所分的钱数,除了现金以外,还有折合银元数字的股票,包括开泺煤矿、启新洋灰(水泥)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股票在内。”“我约略记得,他们兄弟每人还分得有10条金子,这是否也包括在上述的钱数以内?因事隔多年,已记不甚清了。女儿们每人只给嫁妆费8000银元。我娘和各个姨太太都不另分钱,各随她们所生的儿子一同过活。”
另外,袁世凯的第六子袁克端之子袁家宾长大成人后,曾见到过一份分家的账单。此单未记袁世凯正妻于氏所得多少,除三、四、七姨太太去世外,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每人分得现款银元6万元、黄金30两,作为养老费。诸子各分得现款8万银元,黄金40两,股票总价值约7万银元。诸女中四、八两位早逝,余者每人得嫁妆费款约1万银元。
将以上几种记载核对,大致反映了袁氏家族第一次“分家”的情况。
第二次分配遗产:
过了二十年,到1938年春,长子袁克定从北平前往天津,主持第二次分家。这次所分的,是卖掉的北平和天津两地的五处房产,还有彰德、辉县的各一处房产。这时第十六子袁克藩已经去世,所以由活着的16个克字辈兄弟平分,据说各分得伪联币24.84万元。(当时伪联币1元可买20个烧饼,约合今人民币12元。)这个数字偏低,有待核实。
又一说:1938年第二次分财产(主要是房产),“克”字辈的儿子,每人分得249万银元,总计3984万银元。(这个数字偏高,也有待核实。可能错了一位小数点,总计398.4万银元。)袁克定以长子优势,独吞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200万法郎以及大量田地、房产、古玩、文物、珠宝、字画等,价值连城。据有人估计,他所独占的财产总价值,在被分掉的全部金银股票的总和之上。
袁世凯的房地遗产,独由长子袁克定掌握,而他从不向家族透露,以便私吞。1916年,他即与袁乃宽合谋,将天津海河东岸平安街一处楼房变卖私分。袁世凯生前在法国银行存有200万法郎,对这笔巨款,袁克定也严守秘密。后来,第十子袁克坚了解到有此法郎存款,到袁克定家当面质问,并提出应由大家共分。袁克定先是支吾其词,后来批了他亲笔签名的“事可行”的条子。但旋即他又懊悔,把条子追回撕毁,引起全家族的怀疑和不满。

时隔不久,他与袁乃宽变卖天津房产私分的事情泄露,全家族更认清了他是个伪君子,普遍对袁克定表示蔑视。他觉察到有些不妙,乃对家庭成员中经济拮据者,主动资助,嘘寒问暖,以示关怀照顾,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但是关于外汇,第七子袁克齐曾说:“此款(200万法郎)未从法国(银行)领回。”
败家子的穷途末路
荣华富贵转头空,万金散尽不复来。袁世凯去世后,遗留巨额财产,并没有丝毫贡献给公益事业,而是全部留给子女,一个个当了寄生虫,坐享其成。袁氏家族的第二代,大多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
当年的“皇储”袁克定,坐吃山空,晚景悲凉。
长子袁克定(1878—1958年),分得遗产最多,却始终不事生计,挥金如土。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袁克定的全部家私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他手中仅余的部分股票,也被袁氏长孙袁家融通过袁乃宽恳求,投资于天津新懋交易行内,充实股本,换得长孙袁家融充任该行副理。当时言明,所得利润足够袁克定的生活费用,可以随时支取。但是,这逆子不念其父袁克定年迈,生活无助,始终分文不给,致使其父生活陷入困境,也算是活该的“报应”吧。那时的袁克定,在北平已经穷极潦倒,一日三餐无鱼无肉,甚至没有菜蔬,仅以窝窝头(玉米面做的粗粮食品)切片,佐以咸菜果腹。但袁克定仍然正襟危坐,胸带餐巾,不改往日派头。后来实在无法生活,他曾迁到朋友张伯驹家中寄居。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张伯驹的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难以兼顾袁克定了。这时,北京文史馆馆长章士钊闻悉,呈报政府批准,将袁克定安排在文史馆中,给予委员的名义,每月支人民币60元,在家坐领。后来,又靠街道上每月20元人民币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当时人民币1元的购买力,约合今人民币20元)。此时,袁克定尽管衣衫破旧,但举止言谈依然如故,习气不改。
1958年,袁克定病逝在张伯驹家中,终年80岁,其妻早在1939年就已病故。袁克定的丧事,全由张伯驹代为料理。如果没有张伯驹的帮助,也许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浪荡公子袁克文,狂嫖、滥赌、猛抽。袁克文(1889—1931年)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他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很受溺爱,就像《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那样风流。袁世凯甚至曾经一度想立他为“太子”。骄纵惯养,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淫逸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他娶了五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奸淫女子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
袁世凯死后,他更加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当票友。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他大哥袁克定知道了,认为“玷辱家风”,甚至通知北京警察总监要把他抓起来。票友借台唱戏是要自备费用的,袁克文唱这两场戏,据说挥霍了三千银元。
袁克文花钱如流水,他从袁世凯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用光。但他又放不下架子来,于是他就靠是“洪宪”皇子虚名,卖字卖文维持生计。山东督办“狗肉将军”张宗昌请他写了一幅中堂,价码是1000元银大洋。
1931年,袁克文40多岁死在天津。由于家人办不起丧事,还是由“青帮”的地痞流氓来送葬的,甚至有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前来哭奠。
第三代出了几个人才
袁克定有一子两女,子家融,女家锦、家弟。袁家融是袁克定的独生子,袁世凯的嫡长孙,生于1904年,袁世凯死去那年袁家融12岁。1920年,家融赴美留学,先上中学,后又在美国上大学,学习地质勘探。1930年回国后,他在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以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书。1964年他退休后,定居北京。
袁克文有四子三女,子: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他们皆比较要求上进,成为知识分子。其中,二子袁家彰、三子袁家骝先后留学美国,都能够学有所成,均加入美籍。
1973年袁家骝曾偕其夫人、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访华。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并微笑着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编辑:韩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