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的教学概念和定理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方式有条不紊地予以演示,可使课堂气氛生动,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如何把数学教学和多媒体联系起来,并且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更贴近生活。然而,我在积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就此谈谈看法。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这门课枯燥乏味,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可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课件界面的色彩要协调,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美的熏陶中增加情趣;其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起辅助作用,启动学习情景,唤醒学生的记忆。
(二)有效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因为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只要恰当地加以运用,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表达出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只有在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讲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时,针对高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些几何体的表象,但这些表象是不清晰、不稳定、不全面的。在遇到几何问题时学生不会识图,更不会合理作图,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轻松地从平面几何学习过渡到立体几何学习中。教学中通过展示立体几何图形,边讲解边演示以有趣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以典型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享受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立体几何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与使用,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其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教师不熟悉多媒体的操作及课件制作,在分析题意并让学生简单思考之后,就在屏幕上把所有的解题过程展示出来。正在思考的学生突然看到一个现成的解答过程,其思维的连续性被破坏,势必会放弃自己的思维去接受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教师讲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电脑演示是演示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协调这三项活动的时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于才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的学生,让他们想象4条直线最多可把空间分成几部分。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此时用三维动画模拟,一边讲述一边演示,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并可多次演示,使学生的想象力有了立足点,思维层次有所提高。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则先导致学生想象然后回答,最后用电脑验证。如果在学完了旋转体之后,还是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讲述,则会导致学生依赖直观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在演示型教学中为了防止信息技术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产生,教师必须考虑课件的演示时间、方法等诸多问题。
(四)把数学的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现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越发展,应用越广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随着数学的发展,抽象程度越来越高。适当淡化数学抽象性,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需要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具体的方式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讲函数时,利用“几何画板”完成各种初等函数及其复合函数计算,并将抽象的函数式绘制成具体的、形象的图像。“一图胜千言”,具体的图形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抽象函数式中每个参数的含义,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学生借助形象的图形变化及变化前后的关系探究函数的性质。
二、多媒体课件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吃透教学计划和大纲,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地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重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事先把课件制作好了,上课就再容易不过了,课前无需做任何认真准备就可轻松走向讲台,打开电脑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演示教学内容并讲解,甚至可以不讲,只要点击放音功能。教师就像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这样的课件只注重内容演示,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是信息技术的“坏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
(三)重演示内容,忽略板书作用。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演示,忽视了板书的作用,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板书。其实板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板书在教学中有以下作用: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揭示教材思路,强化直观现象,便于集中注意,而且板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使用使得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一掠而过,画面不断切换,忽略了板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领会不深。比如在算法程序框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框图演示完后,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总之,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受各位专家、学者、教师的青睐,在教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它的不足之处,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通报.2002.12.
[2]考试周刊.2008(2).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这门课枯燥乏味,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可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课件界面的色彩要协调,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美的熏陶中增加情趣;其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起辅助作用,启动学习情景,唤醒学生的记忆。
(二)有效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因为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只要恰当地加以运用,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表达出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只有在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讲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时,针对高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些几何体的表象,但这些表象是不清晰、不稳定、不全面的。在遇到几何问题时学生不会识图,更不会合理作图,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轻松地从平面几何学习过渡到立体几何学习中。教学中通过展示立体几何图形,边讲解边演示以有趣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以典型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享受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立体几何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与使用,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其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教师不熟悉多媒体的操作及课件制作,在分析题意并让学生简单思考之后,就在屏幕上把所有的解题过程展示出来。正在思考的学生突然看到一个现成的解答过程,其思维的连续性被破坏,势必会放弃自己的思维去接受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教师讲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电脑演示是演示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协调这三项活动的时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于才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的学生,让他们想象4条直线最多可把空间分成几部分。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此时用三维动画模拟,一边讲述一边演示,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并可多次演示,使学生的想象力有了立足点,思维层次有所提高。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则先导致学生想象然后回答,最后用电脑验证。如果在学完了旋转体之后,还是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讲述,则会导致学生依赖直观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在演示型教学中为了防止信息技术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产生,教师必须考虑课件的演示时间、方法等诸多问题。
(四)把数学的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现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越发展,应用越广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随着数学的发展,抽象程度越来越高。适当淡化数学抽象性,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需要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具体的方式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讲函数时,利用“几何画板”完成各种初等函数及其复合函数计算,并将抽象的函数式绘制成具体的、形象的图像。“一图胜千言”,具体的图形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抽象函数式中每个参数的含义,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学生借助形象的图形变化及变化前后的关系探究函数的性质。
二、多媒体课件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吃透教学计划和大纲,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地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重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事先把课件制作好了,上课就再容易不过了,课前无需做任何认真准备就可轻松走向讲台,打开电脑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演示教学内容并讲解,甚至可以不讲,只要点击放音功能。教师就像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这样的课件只注重内容演示,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是信息技术的“坏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
(三)重演示内容,忽略板书作用。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演示,忽视了板书的作用,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板书。其实板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板书在教学中有以下作用: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揭示教材思路,强化直观现象,便于集中注意,而且板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使用使得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一掠而过,画面不断切换,忽略了板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领会不深。比如在算法程序框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框图演示完后,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总之,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受各位专家、学者、教师的青睐,在教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它的不足之处,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通报.2002.12.
[2]考试周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