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进行了9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其中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最为令人瞩目。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我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定额400万人。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总兵额至627万人,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五次精简整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从1975年第四季度开始,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进行了整编;铁道兵地铁部队、部分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移交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射炮兵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精简整编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七、八次精简整编。1977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这个方案肯定了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精简整编方针、原则和措施,要求全军继续完成1975年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大力精简机关,改革不合理的编制体制,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整个整编工作到1983年结束。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移,即把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把重点放在发展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科学编组,使人与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会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第九次精简整编。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加强教育训练,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此次精简计划在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7年底,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已归武警部队。在此次裁军中,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人民解放军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军队总员额下降为230万,陆军部队占全军总员额的比例已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精简干部是重点。几十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原来由干部担任,改为士官履职;部分文职干部改为文职人员。全军精简干部17万,优化了官兵比例结构。为此,人民解放军推出了新的制度支持改革。从2006年开始,施行文职人员和非现役公勤人员制度,改革军队力量构成和用人制度。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我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定额400万人。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总兵额至627万人,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五次精简整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从1975年第四季度开始,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进行了整编;铁道兵地铁部队、部分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移交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射炮兵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精简整编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七、八次精简整编。1977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这个方案肯定了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精简整编方针、原则和措施,要求全军继续完成1975年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大力精简机关,改革不合理的编制体制,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整个整编工作到1983年结束。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移,即把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把重点放在发展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科学编组,使人与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会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第九次精简整编。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加强教育训练,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此次精简计划在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7年底,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已归武警部队。在此次裁军中,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人民解放军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军队总员额下降为230万,陆军部队占全军总员额的比例已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精简干部是重点。几十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原来由干部担任,改为士官履职;部分文职干部改为文职人员。全军精简干部17万,优化了官兵比例结构。为此,人民解放军推出了新的制度支持改革。从2006年开始,施行文职人员和非现役公勤人员制度,改革军队力量构成和用人制度。